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艺术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秦腔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由民間曲調、歌謠變成舞台戲劇,流傳至今數千年,秦腔發源西北,因民族發展之源流關係,是由北而南演變發展,隨各地民俗之不同,唱工、音樂、化妝、行頭,均有很大之變化,各省、各地方,就連台灣算起都不一樣,以前多少出名藝人之起伏,都說明了戲劇隨着時代在改變,所以從事戲劇工作者,不必怕變,也不要怕改,最重要的是推廣發揚。大陸地區秦腔腔調都有改變,文武場操作也改進,但爲大衆所極端愛好的却都沿襲下來,保持傳統,推陳出新,是應要硏究的,在台灣秦...

  • 文章朱仙鎭的門神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文龍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朱仙镇 门神业 民间艺术

    门神是年画的一种,也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替农历新年带来喜悦。印门神这一行业,以河南省朱仙鎭最为驰名。该鎭在淸朝以前,系水陆交通的要冲,南通湘粤,北达幽燕,西起靑海,东连淮海,腹地人口众多,因此商业繁盛,三百六十行,应有尽有,其中最盛行的莫过于门神这一行了。在朱仙鎭从事这一行生活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淸朝鼎盛时期,凡数千家,直到淸末民初尙有数百家,大约占该鎭两条大街,栉次鳞比,家家争奇,户户斗胜。画面所绘的多系历史小说人物,例如水浒传上的武松、宋江等

  • 文章方岩紙花的眷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8期  作者:徐華鐺 出版时间:1999-08-10
    关键字: 方岩纸花 方岩 民间艺术

    方岩,是浙江東部的一大旅遊勝地,埋藏在距永康市區以東約二〇公里的群山中,因峰形方整而取名爲方岩。整座方岩高達四〇〇米,方圓約二五〇〇米,峰形上下幾乎一般方整,四周如削,宛如巨大的撐天方柱,直矗雲天,蔚爲壯觀。方岩有「百步峻」、「飛橋」、「天門」、「胡公廟」、「五峰書院」等遊覽處,而最令人迷戀的是盛開在方岩岩頂小街上的一朶朶紙紮的五彩的工藝花,它雖沒有像絹花那樣高貴,也沒有像鮮花那樣嬌嫩,然而,它卻五彩繽紛,燦若朝霞,宛如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把整條小街裝扮得...

  • 文章溫州黃楊木雕淺說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張懷宇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黄杨木雕 起源 民俗 民间艺术

    有所发展。每逢民俗活动日子,到处张灯结彩,各种各样工艺品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商品。黄杨木雕也就在这种社会风俗的影响下得到了发展。三是龙灯档的影响。温州偏居东南,历年没有战祸,民众生活比较安定,群众性的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特别是乐清的灯板龙,上面装饰著一组组小型圆雕人物。眞题材都是『水浒』、『白蛇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人物,造形别致,构图新颖,有力地促进了黄杨木雕的改进与发展。四是反帝爱国运动

  • 文章海州「二刻」名傾中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郝保倫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摩崖造像 岩画 民间艺术 文化传承

    古郡海州的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和錦屛山將軍崖岩畫,合稱「海州二刻」,名垂環宇,久賦勝名,至今不衰。到過海州的人,無不爲二刻所傾倒。筆者靑年時期就讀于海州,曾多次登山遊覽,進入人生晚年,故地重遊,倍感興味。現就其中主要景點的記述,獻給讀者朋友,旨在了解家鄕豐厚的文化底蘊,幷奮力爲之發揚光大。一、孔望山摩崖佛敎造像:這一勝跡位于孔望山南麓,是東漢時佛敎初渡中國時的產物,距今已有一八〇〇多年的歷史,它先于敦煌石窟二百餘年,被史學界稱爲「九州第一窟」。現已被列爲全...

  • 文章對武進民間藝術發展的建議(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6期  出版时间:2006-02-05
    关键字: 武进 民间艺术 历史溯源 现状 独特优势

    武进人文荟萃,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値和经济价値。但是,由于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大多散落于民间,还未能形成整体的艺术水平和品牌效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抢救民间艺术,振兴和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课题。一、武进民间艺术的历史溯源及现状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有着独门绝技的民间艺人很多。据了解,全区民间艺术的重点为造物艺术,主要有版刻类、绘画类、雕塑类、剪刻类等十多大类,二十多项,如留

  • 文章中國花邊宗師劉梅卿劉壽山一家勤儉積財慷慨捐獻爲國爲民爲革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韓同文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刘梅卿 刘寿山 花边宗师 民间艺术 手工艺品

    东家常带她到天津、关东、营口、江南、上海、温州、日本及东京(安南之东京)等地游览,并参与营业,遂成为东家得力的助手,她虽劳碌病痛亦所不辞。刘寿山每逢星期六下午放学后,必至洋东家看望刘母,并教之读《耶稣问答》(宣传圣经的通俗读物),刘母均能背忆且知大意,不久母子便先后受洗入长老会。一八八〇年,刘寿山十七岁,便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同年升入登州文会馆大学深造。刘永锡字恩九,莱阳县(今莱西市)西朱毛村人,幼年丧父,其母是绣花、剪纸等民间艺术能手,她给花房出的新鲜

  • 文章海州文化簡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李建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白宝山 京剧 传统剧目 抗日宣传 民众教育馆

    一、民初海州文藝的興起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初期,古城海州只有幾所學校,幾乎沒有官辦文化事業,清宣統末年,白寶山以宣武軍統領進駐海州。一九一五年升任海州鎭守史,相繼任獨立師師長,在海州達二十餘年,他吃飯時皆要奏軍樂。白寶山和海州有錢士紳,地主楊少如、楊采臣、謝希余等交往甚密,他們特別愛好文藝,在白寶山的支持下,刺激海州京劇業和民間文藝有所發展,每天城隍廟京劇戲台皆有演出,有時在天后宮戲台演出,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楊家將」、「西廂記」、「打漁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