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主义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倫理的真正價値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三民主义 伦理主义 民族主义 起源

    民族主义就是伦理主义国父讲三民主义,由民族讲起:讲民族主义由个人讲到家族,由家族讲到宗族,再由宗族讲到民族国族。敎我们由宗族扩充到国族。又敎我们泯除汉满蒙回藏五族界限,而称一大中华民族。最后更讲到我们中国是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意思是敎我们把家族的亲情和团结力由小而大,由近而远,扩充到民族国族。以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换句话说,中华民国是一个中华民族所建立,一个中华民族是由家族的亲情和团结力扩充凝合而组成。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伦理的观点,伦理的作法。完全

  • 文章國父與 蔣公的社會思想——中國社會遠景與邁進的途徑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徐文珊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社会思想 国父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教育

    以有关篇目中有关言论思想的配合增补,即更为明朗而完备。因此本文以两伟人社会思想合并论述,惟只能述其槪略,不能详也。贰 国父社会思想的体系首先我们要指出: 国父心目中根本就把中国看作一个具体的社会,全世界人类看作一个较抽象的大社会。在心理上,都看作一体。人,都是同胞兄弟姊妹,基于博爱心情,都予以爱护。不过为事实所限,爱与助,不能不由远近亲疏而分别有所差异,正如孟子所谓先老吾之老,再及人之老。所以先爱我的国,再及于人之国。所以在先后次第上,先以民族主义健全自己,再

  • 文章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与当前情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周陽山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民族主义 现实困境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孙中山先生在《手著本三民主义》中写到:「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到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进一步在「中国国民党

  • 文章歷史與人生(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7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7-01-20
    关键字: 人生感悟 民族主义 科学发展 钱穆

    是求,而终不能一变而成为不杂有中国之旧之新人,此则天命所在。今日之中国,纵虽怨天恨地,而不当独于五千年来之祖宗古人加以诟病,此则尤为今日国人求变求新者之所当知。民族主义然而尙古守旧,岂能独立自存于当前之世界?不知如英、如法、如德、如意、如欧陆诸邦,无不有其旧,无不有其史。故虽迭经战祸,而终自各邦独立,仅得成为一商业联盟,而不得和合为一国。其他阿拉伯民族、印度民族、非、澳民族、南美民族,莫不皆然。在中国,独惟孙中山先生其创三民主义,乃以民族主义为之首。其实今日

  • 文章孙中山、邹容民族主义思想的比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朱炳旭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孙中山 邹容 民族主义 人物评介

    年雅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满清统治者只知割地赔款,以犠牲中国利益来换取其腐败统治和民族特权,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和灾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清末各种要求变革的派别都不约而同地将民族主义作为救世良方。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想分成革命派和维新派两大对立的阵营。维新派的「民族」定义与革命派相对立,前者提倡包括所有居住在帝国土壤上的「黄种人」的「大民族主义」,而后者则狭隘地集中在「炎黄子孙」上面「小民族主义」。维新派还希望保存孔子和皇帝,但革命派

  • 文章蔚倫賢台近著「鍾姓史話」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钟姓史话》 宗族文化 民族主义 家族源流迁徙 史料研究

    瑞金 钟竞生我中华民族,因有悠久光荣之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故屹立东亚,为世界各民族所共仰。由于我们具传统文化之史书浩如翰海,促成世界人类之进步繁荣,乃公认之事实。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中特别提示:「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之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族。」由此可知国家历史文化之根源,多来自家族和宗族之精彩史料。宋代文豪欧阳修说:「为儿所当追远,子孙不识其姓氏之由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鲁不若也。」故姓氏学亦为中华民族史学之重要部分。往昔学者

  • 文章族群融和的典範——白崇禧將軍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陳存恭  出版时间:1996-10-10
    关键字: 白崇禧 二二八事件 生平成就 民族主义

    群体中自我超越,认同于大中华民族,基于民族主义,他对内协和回胞、藏胞,对外坚强抵抗帝国主义,是英勇的战将,是民族英雄。脆弱的国家要免于亡国、免于被瓜分,必须发扬民族主义,否则内部自相残杀如何抵抗外敌。当然,过犹不及,强大的国家再强调民族主义,可能发展成为带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不过终白将军一生,中国内部四分五裂,还要对外争独立争平等,无论安内攘外,民族主义都是最重要的精神武器,国民革命军就是以民族主义来统一中国、来抵抗外侮,使中国从次殖民地的地位升到四强之一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