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武术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代的山东武术流派与近代至民国时期的武术组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李成銀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武术流派 武术组织 历史资料

    水准。2.泰山武艺兴盛于汉末魏初,为曹氏政权所利用,当地武林高手臧霸、孙观、于禁等人,均成为曹魏名将。由泰山各习武团体组成的泰山精兵,在当时名冠州郡,如臧霸,其父被官兵逮往官府,押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于是「以勇壮闻」(《三国志·魏书·臧霸传》)。又如孙观,曾随曹操攻打孙权,「为流矢所中,伤左足,力战不顾」,曹操称赞说:「将军被剑深,而盘气益奋!」(出处同上)3.梁山武术梁山是中国武术四大发祥地之一,一向与河南少林、湖北武当

  • 文章閒話國術憶一代大師三原高山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国术 武术

    异族,军队百姓都有操练,所以周朝对国术提倡厥功至伟,加之兵学家孙膑、吴起将十八般武艺运用于战阵之中(如:九长为枪、㦸、棍、、叉、钂、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枴、斧、鞭、锏、锤、棒、杵等),对国术之发扬,不能无功。战国时期,兵戎相见的政治家及兵法家,无一不精通国术,称雄一时。自吕秦倂呑六国后,收集天下兵器,杀豪俊、坑儒士,以愚弱天下之民,武术因之不振,自此始矣。嗣后国术练身之法多为道家术士所专有,普通百姓不敢问津。然而,自秦汉以来,国术亦有创新,如:始皇

  • 文章中国武术与西北少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中国武术 西北少林 武术起源 嵩山少林寺 拳术名家

    中国功夫源于三秦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两大主流之一的「武道」;或称「国粹」、「国术」、「技击」、「武术」、「把式」等等,总之皆我先民威武自强强国之术也,亦即文化之精华,民族奋斗之至宝。国术一词由来甚久,中央政府奠都南京之后,于民国十七年成立中央国术馆时,原为「中国武术」,以后简称「国术」迄今。我国武术源于三秦,成长在黄河流域,壮大威鎭四夷于汉唐时期;武术是搏击技术之发扬,为人类生存与自衞生理之倾向,是其始与人类俱来。我国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

  • 文章中州國術名人録(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中州武术 武林人士 武术故事

    65.易長雄易長雄,字劍橫,豫州人,好拳擊,善運氣,兩臂若神鋼,遇之者輒辟易,顧劍橫未嘗以此自侈也。少本嬴弱,若不勝衣,長而技成,體仍瘦削,貌若恒人,以是人驟接之,易勿爲禮,長雄展然而已。一日、里中來一老叟,鬚鬢斑然,貌特頽唐,自言能技擊,且謂藐茲鄕閭,有能均非其敵。翌日設帳於巿偶,專與健兒角,鄕有楊某性自負,聞叟言大憤,立馳與角,叟睹之展然曰,孺子,乃來與老人競耶,曷不返家灑掃若庭宇去,何爲爲此,勿自衡量。楊恚,立拳老人,老人徐徐起,以指指楊腕,腕驟痛,...

  • 文章中国武术与西北少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武术 少林 历史 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源于三秦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两大主流之一的「武道」;或称「国粹」「国术」「技击」「武术」「把式」等等,总之皆我先民威武自强强国之术也,亦即文化之精华,民族奋斗之至宝。国术一词由来甚久,中央政府奠都南京之后于民国十七年成立中央国术舘时,原为「中国武术」,以后简称「国术」迄今。我国武术发源于三秦,成长在黄河流域,壮大威鎭四夷于汉唐时期;武术是搏击技术之发扬,为人类生存与自术生理之倾向,是其始与人类俱来。我国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昌明,可说

  • 文章我武維揚精武體育會百年紀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1期  作者:翊麟 出版时间:2010-01-31
    关键字: 精武体育会 武术 人才

    中国武术之得扬名世界,并带动全球学习中国武术之风气,自应归功于李小龙以其精湛武技,摄成「精武门」,然而所谓「精武门」之正确名称,应是发展于上海,而扩展于东南亚武术体育组织「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可简称为「精武会」,甚至于「精武」二字作代表。但由于「精武会」自始即摒弃门户之见,融合各家拳脚兵器之术于一炉,兼容并蓄,称「精武门」,以为系一门一派而已,则反见其小,不见其大矣。「精武体育会」之有今日,所不可忘者,为其创始人霍元甲先生。元甲先生,字俊清

  • 文章略談豐城武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武术文化 丰城 “五百钱” 民间武术 历史记载

    丰城 王文自昔以来,民间一贯流传:称丰城,临江(即今樟树巿),新建这三府县,号为江西武术名鄕,说这里的人,手上了得,多有武术,甚至还能掌握「点穴」之术,(俗称五百钱),所以,疑心者,与丰城,临江,新建人接触,常抱戒心,敬而远之。如果一旦得罪了,生怕惹上致伤、致残、致命的后疫症,遭来灾祸,心理状态,十分恐怖。「五百钱」,这个扑朔离迷,疑窦不解的奇功,各地却喊谓不一:有的地方叫「小手」,又叫「叉鱼手」或称「得了生意」「驮了买卖」「撞到了」。又有的地方,称为

  • 文章山西的武术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陳盛甫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山西武术 名师介绍 武术表演活动

    山西自古以来,战争频繁。在保卫国家和其他战争中,出现了不少武艺高强的名将。武术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要手段,因之它在山西早已札下了深根。城市鄕村,山林寺院,练武的人到处都有。武艺超群的英雄豪杰,层出不穷。除野史外传和传闻的一些传奇人物外,列入正史的也代不乏人,如西汉的霍去病,三国时的关云长,隋末的单雄信,唐朝的李世民、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宋朝的狄青、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都是有武功的杰出人才。他们的练功过程虽无记载,但他们的忠勇事迹和高超武艺却经艺术

  • 文章忆西北武术先贤王宗岳拳架中之玉女式有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王哲文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武术文化 玉女式拳法 王宗岳

    提起中国武术之奥妙,堪称世界上的一绝。从世界各地已有的武术来看,外国武术的来源,大多数皆以中国武术为圭臬,多系实用型动作,因此也非常平淡,谈不上有何奥妙之处。只是力的表现而已(非劲道),正如一般人所讲的:「一胆、二力、三功夫」是也。反观我国眞正的武术不落俗套,其源流正如我们的文字学一般,也一样的奥妙,有理论、有法则、能实用、能健身、能表演。相反的就不能谓之博大精深了,更不能称之为奥妙。我们常常听到一般人对武术评语有云:「庄稼汉把式」,平淡笨拙之谓也;什么

  • 文章武林精英蔣幼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許希濂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蒋幼山 武术 民族气节 正义感

    瑞安是浙南的文物之乡,也是尚武之乡。清末民初,不少志士仁人,为洗刷西人谓我同胞「东亚病夫」之辱称,抱着「健身强国」的宏愿,笃志习武振邦,曾涌现出一批武林精英,其中海安镇的蒋幼山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武功精绝,讲究武德,崇尚武节,且能锐意创新。在他的从武生涯里,擅纳南北拳之精要,博采国内各名家武术之长,逐形成「刚柔相济、以柔见长」的蒋氏独门拳术,尤以太极和铜钟功声震武坛。民国时期,他先后执教于中央国术馆、浙江国术馆、湖州国术馆等武馆。后又自创幼山柔术社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