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梅县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梅涂氏分枝譜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3期  作者:涂壽眉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黄梅县 涂氏 族谱

    一慨自大陸沉淪,赤匪肆虐,極力破壞中華固有文化,如焚典籍,戮學人,毁滅古蹟,曲阜孔林,亦遭毒手。尤以各姓祖墳,夷爲耕地,各族宗譜,爇成刼灰。迫使億萬生靈,淪爲無根之草,無本之木,不得有其父兄,不敢有其族戚,親親之恩喪盡,豈人類世界乎。千古以來,寇賊爲禍,未有如此其毒且烈者。余數年前,鑑於國土匡復需時,子孫散處四方,有關民族淵源,祖籍情狀,雖常爲口述,亦極易疎忘。爰草擬族譜簡編一册,攜至美國,印發四子存覽,殆亦我 先世祖南渠公創作草牒之遺意歟。二民國六十六...

  • 文章梅县私立东山中学与私立程江中学回忆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9期  作者:鍾肇鈞  出版时间:2015-03-14
    关键字: 梅县教育 广东梅县私立东山中学 广东梅县私立程江中学 创办发展 返校参观

    家乡梅县,交通便利,人物昌盛,文化水准极高,故素为嘉应州中五县之首府,嘉应州的知府衙门,即设在梅县。(嘉应州五县为梅县、兴宁、焦岭、平远、五华,俗称嘉应五属。)在清朝时,中国的教育依旧是古老的私塾教育,由各姓或各村自行请老师于家中或族中祠堂中教学,教学的老师通常只有一人,教学的内容只是中国的古文,所教的学生也仅限同姓或同一村中之人。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时,西方的宗教,科学,和教育的方式逐渐传到中国,同时在中国设立教会学校,初期在北京的京城,设立小学和中学

  • 文章吾梅儒林前輩掌故兩則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5期  作者:張國基  出版时间:1991-02-24
    关键字: 梅县儒生 历史掌故 艺文选粹

    我從前在梅城念中學時,有國文恩師孫波庵先生,圖畫恩師梁伯聰先生,喜歡談吾梅儒林前輩的掌故。茲回憶他們所述掌故兩則如左;㈠孫恩師說:有一次,提學使某公來吾梅主試,出的題目是:洛神十三行賦。洛神是洛水之神,即宓妃。洛神賦是曹子建所作,洛神十三行是晉朝王羲之所寫字帖,現僅存十三行,是很珍貴的字帖。吾梅儒林前輩張其翰先生,是辭賦名家,見學使出此題目,甚合其意,便興高采烈,奮筆疾書。不料,他正奮筆疾書時,學使下場巡視:來到張先生座後。張先生見學使來看自己所作的文章...

  • 文章梅县的沿革和文风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1期  作者:張麗生  出版时间:1987-02-08
    关键字: 梅县 历史沿革 文风 方志资料

    编者按:为便于阅读本文之参考,特附印张淦宏先生提供之「梅县历代递嬗名称表」及「梅县所属乡镇新旧区划名称对照表」两种于后:

  • 文章梅县中山日报及汕报之琐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劉超榮  出版时间:2005-01-31
    关键字: 《中山日报》 《汕报》 梅县 历史变迁

    后记:一、本文有关中山日报及汕报之历史,主系参依赖光临先生著「七十年中国报业史」(民国七十年三月中央日报编印)有关该两报资料。二、蒙台湾之同学丘尚尧、陈欣华两兄惠赐极多有关该两报之资料,谨此致谢。诚如尚尧兄所言:「在台之人(乡亲)已垂垂老矣,往事早已淡忘。」欣华兄言:「对兄所托蒐集有关早年梅县中山日报汕报一事,很难,难过台湾之(大专)联考。」三、甘萌先生如仍在台,敬盼惠赐教言。

  • 文章梅县的华南中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3期  作者:張載琅 出版时间:1987-02-04
    关键字: 梅县华南中心 历史功绩 郭兆华 祝寿

    对日抗战末期,国家元气大损,交通阻隔,人民生活困难,所幸民心团结,青年投笔从戎,蔚成风气,十万青年十万军,亦于此时兴起。兆华先生则以敎育救国为职志,发挥其无比毅力,仅凭其对敎育之理想与经验,一股热诚,在梅县兴办私立华南中学(复校)。当此之时,粤省岭东地区,以梅县最为繁荣,全县中等学校数量之多,为全省之冠,县城之梅州、梅师、东山、乐育、广益、农职、省商等校,历史悠久,校舍堂皇,新设立之华南中学,绝难与之比拟,然兆华先生办学有方,开办之初,即以重金礼聘多位最

  • 文章忆抗战初期的梅县二、三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張淦宏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梅县史事 历史资料

    笔者注:本文所称抗战初期,系自民国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起,至民国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秋、笔者投笔从戎离开梅县之日止,亦为抗日战史称「第一期作战时期」,仍在原鄕所知一些抗战往事的追忆。因事已逾半个世纪,漏失谬误难免,盼以闲谈资料视之。

  • 文章孙中山先生在梅县松口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作者:余立 出版时间:1998-02-08
    关键字: 梅县松口 孙中山 历史资料 同盟会

    广东梅县的松口,是著名的侨乡。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时,曾得到过松口华侨的资助。一九〇五年,松口的留日学生温靖侯、谢逸桥等参加了同盟会,以后他们奉中山先生之命回国,在松口成立了同盟会潮梅分部。一九一八年五月下旬,中山先生到潮梅一带视察粤军。由汕头溯江而上,于五月二十七日下午,在胡汉民、朱执信等陪同下,专程到松口看望老战友谢逸桥、谢良牧兄弟等人。是晚下榻于谢氏兄弟的「爱春楼」。看到老战友,中山先生十分高兴,亲笔为他们题了一副对联

  • 文章本會簡史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1期  作者:張騰發  出版时间:1987-02-08
    关键字: 台北市梅县同乡会 发展简史 会务报告

    本會成立於民國四十二年八月九日,理監事會之更迭,至今已歷十六屆。茲將本會會務推展情形槪述如次:一、籌組成立及購置會所民國四十二年春,梅籍同鄉先進曾擧直、李翼中及黃 毅諸先生,有鑒於本縣同鄉旅居台北地區者為數甚衆,為敦睦鄉誼,增進團結合作,弘揚鄉土文化,並加強國內外同鄉之聯繫起見,亟應成立同鄉會,以為各同鄉公餘業餘連絡及活動中心。此議一出,立卽獲得廣泛支持,使籌備工作格外順利,隨卽於是年八月九日正式成立。首屆理事長曾擧直先生,於本會成立之初,卽倡儀集資購置...

  • 文章百萬富翁與番古四的故事夏萬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作者:侯願卿 出版时间:1998-02-08
    关键字: 夏万秋 番古四 梅县故事 历史集萃

    水南堡湾下人,系一孤儿,替人牧牛,行乞,俗云,看牛有嬲(客语音料),看马有骑,看羊跌烂膝头皮,放牛有的是空间,终日闲游在长岗,(现梅县机场),看有人修坟做墓,都会自动前去替人帮忙做些杂事,目的是有点心吃,还有一点小费可拿。顺笔先提笔者,曾祖父侯和盛有天子,家无隔日之粮,靠夜出在黄竹塘捕虾度日,用竹制工具斗劲,后有布袋装虾,有一晚发现布袋很重,高兴万分,交代祖婆,明天改吃干饭一餐,(平时食粥,一吹一大浪,一吸一条巷,脱下衣裤跳进饭锅里,也找不到几粒饭出来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