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校舍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的日本學校

    来源期刊:《闽聲》 第1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7-06-01
    关键字: 学校 校舍 本科 福州东瀛学校

    抗战之前,福州有两所日本人设立的学校。一所是专供留榕日本人子弟入学的「福州日本小学校」。它是明治四十三年(民前二年)间,由「日本居留民会」创立的。借台湾银行福州支店的房屋为校舍,初称「存爱小学校」。翌年改称「福州寻常小学校」。民国十年又改名「福州日本小学校」。并增设高等科。十二年在南台仓前山建筑校舍,始具规模,受台湾总督府的补助津贴。另外一所是台湾籍民子弟的敎育机关。初名「东瀛学堂」,设立于民前四年。至民国四年,「福州台湾公会」成立,遂改称「福州东瀛学校

  • 文章廣雅書院的教化與成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蘇雲峯 出版时间:1986-03-31
    关键字: 广雅书院 校舍规模 制度措施 创办背景 成就

    季课而无月课。至设于肇庆府的端溪书院,原为总督课士之所,现亦因督署迁移广州而规矩废弛,斋舍破漏失修,院生十之八九在外授徒为生,故每逢应课,大多借名虚卷,草草塞责[2],而掌院者也无整顿之决心。广东如此,广西亦就不难想像了。张之洞认为这种败象,若令其继续下去,后果堪忧,乃决心整顿,遂着手筹建广雅书院,以一新风气。广雅书院的宗旨,在鼓舞士人认眞读书,砥砺名节,关心时务,吸收新知,使能进为国家栋梁,退为社会中坚。张氏于「请颁广雅书院扁额折」中说,臣设立书院之擧

  • 文章昌國中學憶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1期  作者:藹民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昌国中学 校舍 日本人 教师 翻译 奴化

    昌国中学是舟山于抗战沦陷时期,由伪定海县政府经营的一所中学,校舍即假原来私立舟山中学地址。我入学「昌中」,已在抗战末期,关于昌中何时成立?历任校长何人?校务内情如何?均不得而知。「昌中」学长在台者想必不少,敬请详予补正。笔者爰就记忆所及,敍述一些在学时的点点滴滴,聊供舟山旅台鄕长们茶余酒后谈助。民国卅二年夏,我自定海县立平政桥小学毕业投考昌国中学,当时报考者约二百余人,录取一百二十人,多为城衜子弟,海山及岙里来城求学者甚少。是年我十二岁。全校学生约三百

  • 文章政治大學囘憶記略(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8-05-15
    关键字: 政治大学 东南大学 校舍 抗日战争

    此文係劉副院長季洪鄕長爲國立中央政治大學建校五十週年特刊所作,幷承送由本刊發表,特此誌謝。(編者)

  • 文章國立河南大學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史 抗日战争 行政组织 校舍

    疏散来台。嗣因改就台大文学院敎授,即未再任他职。河大敎授来台者先后约十余人,最后离开河大者为曾任训导长之杜新吾敎授。他是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离开苏州河大,五月初方到台湾的。据杜先生说:当他离开苏州的第二天,传言太湖土匪(土共)即进入苏州了。三、校舍建置三十五年胜利复员后,河大开封校址约可分为三部。⑴大学本部,⑵南关分校,⑶市区鼓楼大街医学院附设之产科医院,及普通第二门诊部。三处扩建槪况,略述如左:㈠校本部 位于开封东北隅铁塔公园附近。前身为贡院,民国二年改设

  • 文章立德小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王振東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立德小学 经费来源 筹建校舍 选择校园用地 招生开学 复学

    而水势奔腾,潭水深淸见底。盛产银鱼(俗称白条子)、鳌鱼。小公河与许河会合之河道笔直,岸宽平坦。惜岸柳高杨,抗战军兴,军秣眷炊,砍伐竭尽。不然!在绿柳才黄、金黄杨叶飘落的季节,信步其间,焉不诗情画意!选择地点,报吿温处长念忠,由其亲趋总司令部向于总司令孝侯(学忠)先生面陈后,经当面允准,并嘱请孙区长石经先生协助与地主商谈购地事宜,经洽商甚为顺利,校园用地就此定案。五、筹建校舍抗战期间,建筑材料,亟为困难,此时,正好温念忠处长,调为鲁苏战区干部训练团敎育长

  • 文章名譽社長方稚周略歷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1期  出版时间:1983-12-01
    关键字: 华侨文化教育 担任校长十四年 菲岛侨声杂志 宗亲顾问 资助校舍 子女有成

    民国三十年方君接办 孙总理曾投资创办之新中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职,致力抗战宣传,曾获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及驻菲总支部嘉奖。方君任怡郞中正中学校长两届共计六年,曾协助该校董事会重建校舍,功不可泯!方君旅菲岛已及四十八年,为华侨文敎事业,奋力不懈。二次世战日军攻陷菲岛期间,方君忠贞不屈,参加抗日游击工作,备历艰辛,曾任华侨抗日义勇军山区游击司令部参谋长职,卓著勋绩。及后马尼拉光复,复任美军马尼拉市区宪兵总部情报员,对于肃奸工作,甚为努力,深获美军信任。民国三十五年,方

  • 文章國立廈門大學在長汀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4期  作者:康曉南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厦大迁汀 日军入侵 校舍情况 科系师生 报时钟与防空洞 战时景象 长汀收益 升学机会 行业蓬勃 求学意识 重要地位 任职县中

    即社会民风方面,亦较已往开通,不似前此之闭塞;尤重要者,为长汀造就不少高级人才,而此辈人才当为长汀受惠于厦大最大者。二、校舍厦大迁汀初期,以北山脚下,面南之县学(孔庙)为主要办公地点,以大成殿为礼堂,左右廊庑为各单位办公室、实验室及敎室,庙后坡地辟为球场,其后又于球场上方新建嘉庚堂一座,为纪念创办人陈嘉庚先生斥资建校及苦心维持之功绩。占地约四百方公尺,虽属平房,但整洁雅观,可容一二百人,作为学生阅览之用。其西隔一道路为万寿宫,乃旧日建筑,高大而雄伟,所有

  • 文章廈大人的長汀情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2期  作者:李鴻简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长汀简介 厦大内迁 校舍建立 条件艰苦 萨校长贡献 抗日宣传队 长汀发展 求学经历 老校友忆往事 厦大在长汀的史料陈列室 长汀奖学金 长汀精神

    学生宿舍(后称博爱斋)。此外,他动员商会到附近各县采购大米、食品、蔬菜以及建筑材料等等,以帮助解决厦大两千多名师生的困难。当时东起旧育婴堂,西至中山公园,沿着北山的一片坡地上,鳞次栉比地建立起一栋栋简易的校舍。因建筑材料短缺,曾利用杉木皮代替屋瓦,用粗麻布代替窗玻璃。另外还租赁了不少民房,并在北山脚下深挖防空洞多处。当时厦大条件的艰苦,于此可见一斑。在最困难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营养,萨校长千方百计让每个学生每天吃上二两黄豆。长汀没有电灯,萨校长把拨给他专用的汽车

  • 文章永懷恩師 汀中校長王秉雄先生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9期  作者:康誴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长汀中学复校校长王秉雄 修葺校舍 师资雄厚 抗日宣传 读书风气 办学参观 难忘师恩 师生哀悼 君山图书馆 挽歌歌词 歌谱补遗

    民国二十四年福建省立长汀中学复校第一任校长是王秉雄先生,字君山,福建南靖人。他身体硕健,和蔼可亲,主持校务,竭尽心力,遐迩闻名,受到全校师生的拥戴,远近负笈来学的逐年增加。然而他为了培育下一代,只见他劳瘁终日,不见休息。回忆民国二十四年秋,省立汀中筹备复校期间,王校长担任汀中筹备主任时,原有校舍破烂不堪,一片荒芜,野草丛生,潮湿处处。没经过多少日子,祇见拆的拆,修的修,迅速地把旧有的校舍,大部分修葺完成,焕然一新,呈现一片蓬勃气象。学期开始,王校长正式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