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林森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辛亥海軍起義紀略

    来源期刊:《闽聲》 第36期  出版时间:1969-11-15
    关键字: 林森 袁世凯 李烈钧 辛亥海军起义

    廷者,仅此人而已。抵九江,与陆军犹无接洽,适党中巨子林森、吴铁城在浔,特来海琛访问,代舰长林永谟嘱张怿伯以详情吿,相谈甚欢。不意又出意外之变,有戈克安者,原任海容三车,与闽派有夙怨,改投陆军,适任金鸡坡炮台司令,于海容水急移锚时,竟假公以泄私忿,诬为私逃,遽发炮射击。舰中人多愤怒,以擧义为他人不谅,徒自取夺,二等水兵刘文才合同副电官叶东伟,力护张,始免于祸,林、吴亦了解,乃制止炮击,邀张速送擧义各文卷至招商局林处公阅,又以示李烈钧,严令斥戈。是夕,大张

  • 文章林森县与福州市

    来源期刊:《闽聲》 第1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6-07-01
    关键字: 福州市 林森 纪念 合并

    林森县是于林故主席逝世翌年,为纪念而改名的。它改名以前称为闽侯县,闽侯县也是由闽县和侯官县两县合倂而名的。福州市的历史很短。民国以前是福州府治,也是闽县和侯官县县衙的所在地,由城内鼓楼前向南台大道,右边是侯官县辖,左边是闽县管。一直由城内出南台中亭街至大桥头都如此。过仓前桥就以仓前山和高盖山山脊为准,(因为以前福峡路还没有开辟。)也是右侯官而左闽县。民国以后,闽县和侯官合倂,改称闽侯县。福州城内和南台的街市则改为「福建省会」,置省会公安局管辖。一直至抗战

  • 文章高风亮节忆林森

    来源期刊:《闽聲》 第8期  作者:陳伯勲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政治生涯 林森 物品 墓碑

    故国府主席林森先生,字子超,自号靑芝老人,祖籍河南固始,唐末战乱,迁至福州、父道擧公、母张太夫人,生五子,主席居长,逊淸同治六年(即民前四十四年)二月十一日,生于、闽侯县尙干鄕。夫人郑氏,早故,不复续絃,立三弟长礼之子京为嗣,京卒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留美归国后,任绥远省政府秘书。二十六年十月,太原沦陷,捐躯殉职,主席自幼治学,受晩明顾亭林、王船山诸儒学说之薰陶,革命情緖热烈,当其在福州鹤龄英华书院受业之时,见淸朝政治不振,志切兴革,闻国父倡义岭南,遂在上

  • 文章(林故主席子超先生特刊張羣敬題)辛亥海軍起義與林子超先生的關係史實

    来源期刊:《闽聲》 第36期  出版时间:1969-11-1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民族革命 武昌起义 林森

    响应,则沿江沿海各省,掣肘之处正多;论当日情势,仍以海军继起,可得一莫大助力,是亦全局所急需要,何可忽视,余给事海琛巡洋舰,民族革命意识,与生俱来,事不遂意,幽然自伤,无可为力。忽因武昌起义,淸廷调近畿陆军南下,并檄海军赴鄂,余心又窃喜,以为可借此有为,舰中同志驾驶二副杨庆贞,三副高幼钦,见习士官杨明,各抒胸臆,若合符契。当舰过九江,旋见城上改建白旗,盖已不血刄而光复矣。惟海军虽已擧义,而事前与陆军未有密约,易生猜贰。适有革命钜子林森、吴铁城二公驻节九江,以

  • 文章緬懷海軍先烈遺屬慰問陳季良氏夫人

    来源期刊:《闽聲》 第38期  出版时间:1970-03-15
    关键字: 林森县同乡会 抗日 慰问 海军先烈

    本刊讯】前海军部政务次长及海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兼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同鄕,于抗日军兴,率队坚守江阴封锁县,迨各舰被炸沉没,转战入川,于卅四年三月一日积劳病殁万县军次,一生追随领袖,为国効劳,如西伯利亚血战、澄江抗暴,其他战绩昭彰,亦为社会所共闻。惟秉性廉洁耿介,生前处境贫困,殁后两袖淸风,一家因是顚沛流离,其七十四岁之遗孀辗转来台后廿年,度其艰难困苦之生活,迩来又染沉疴,生活更感为难,林森县同鄕会于获悉上况后,即派福利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英理事代表该会

  • 文章烏白塔深具歷史 鎭海樓制禳熒惑

    来源期刊:《闽聲》 第47期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林森纪念堂 白塔 诗书 古塔

    乌石山麓有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周围种植数百梅花,至冬季盛放时,香气宜人。近南门有沈文肃家祠,壁上嵌刻林敬纫夫人课子诗书,尤为珍贵。鎭海楼建于越王山,民国十八年遭火焚毁!鄕人为纪念国府主席林子超先生,改建为「林森纪念堂」。并立有碑,是谢章键所撰,陈寳琛所书,文是:『有鎭海楼者,建北山之标,障北山之缺,禳荧惑,塞幽阴,非徒饰形势壮游观也。高卑广狭,尺寸皆有规则……且夫楼以鎭海名,工在楼,意实在海。嗟乎!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

  • 文章(林故主席子超先生特刊張羣敬題)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之風範

    来源期刊:《闽聲》 第36期  作者:張其盷 出版时间:1969-11-15
    关键字: 黄梨洲 林森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一中全会在京擧行,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并改组国民政府,其要点为国民政府为中华民国元首,对内对外代表国家,但不负实际政治责任。二十八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自此以后至林主席逝世,十二年间,中■政制不再更改。这种稳定的局面,对于我国长期抗日的政策是极有功效的。林主席莅任之初,即遭一二八淞沪之役,政府暂迁洛阳。二十一年三月八日,国民政府明令发表总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安内攘外之国策,积极进行,二十二年五月华北停战协定在塘沽签字以后,政府迁囘南京

  • 文章一位無爲而爲的政治家

    来源期刊:《闽聲》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2-12-16
    关键字: 袁世凯 武昌起义 林森 七七事变

    声浪说道:「诸君也想见一见这位气壮如山的议长先生么?」在频频欢呼声中,冯自由伸手指向林森,朗声说道:「我特为诸君介绍,这一位先生,就是当年迫令袁世凯解除佩剑的参议院院长林森!」大会开始进入令人兴奋热烈的高潮。林森,字子超,一字长仁,晚号靑芝老人,福建闽侯籍。民国纪元前四十四年(一八六七)诞生,历代均享遐龄。父祖先务农,后经商,他在五兄弟之中居长。肄业于福州鹤龄英华书院时,他就响应 国父岭南擧义,志切革命,到上海组织福建学生会。福建学生会中不乏闽省彦俊,也曾获得

  • 文章民國四川大事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7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9-01-01
    关键字: 蒋介石 孙震 刘湘 林森 四川省督垦荒地大纲

    尽瘁国事,克笃忠贞。巍巍岩疆,干城攸寄,任贤使能,安民察吏。建设百端,政成化遂,实慰中央,眷顾之谊。抗敌战起,奋然请缨,悉索军赋,奉命专征。将士一德,相率先登,复兴大业,倚畀斯深。呜呼,上将星沉,胡天不吊,瞻望灵旗,嘅焉永悼。惟此勋华,千秋炳耀,惟此忠诚,羣伦则效。尙飨。」国民政府祭文:「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二月四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参军长吕超,敬致诔词于故陆军上将刘甫澄先生之灵曰:於戏刘君,爱国忘私,一戎赴难,三愿酬知。如何不吊,丧我忠良,遗书丁宁

  • 文章林森与九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1期  作者:吳大廣 出版时间:2013-05-15
    关键字: 林森 九江 军事训练班 旬阳阅书报社 振兴地方经济

    林森,1868年2月11日出生在福建闵侯县风港村,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因他家乡附近有座青芝山,晚年自号青芝老人。1902年考入上海海关工作。1905年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活动,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华民国首任参议院议长。又历任福建省省长,国民党中央首任海外部长,侨务委员会委会长等职。1931年,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直至病逝,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一生致力下祖国统一事业。在其病逝时,毛泽东起草唁电:「国家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