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晚年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羅貫中晩年隱居河南省鶴壁市許家溝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孟繁仁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罗贯中 晚年居处 史料记载

    從北京沿京廣鐵路南下,在民族英雄「岳飛故里」河南省湯陰縣南面,有一個浚縣東站從這裏下車,沿公路西行約十五公里,就到了羅貫中在《水滸全傳》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參禪,雙林鎭燕青遇故」一章所住的燕青好友「許貫忠」所描寫的小山村—現屬河南省鶴壁市龐村鄉的「許家溝村」。這裏,就是偉大的古典小說家羅貫中晩年的隱居著述之地。許家溝村是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小山村。它坐落在蜿蜓東來的太行山餘脈—黑山之麓、淇水之濱的一個小山凹裏,同樣是從山西太行山發源而來的淇河水,像一...

  • 文章陸放翁之長壽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1期  作者:——慈谿時緜——  出版时间:1969-10-31
    关键字: 陆游诗词 作品鉴赏 放翁晚年

    二十餘年前,每逢十月十七日,余必邀集愛讀放翁詩者作生日會,雖然旅次上海、漢口、西安、南京、北平、金華、及故鄕慈谿等處,都無例外,吟詩酌酒,談翁逸事,盡歡而散。在抗戰期中戎馬倉皇之間,有一次路過紹興,適値此日得遊「快閣」,此雖非眞正放翁故居,然亦足以抒情懷於萬一矣。放翁全集中第三十三卷敍云:「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風蕭然,偶得二絕句;予生准上,是日平旦大風雨駭人,及予墮地,雨乃止。」詩云:「少傅奉詔朝京師,檥船生我淮之湄;宣和七年冬十月,猶是中原無事時。...

  • 文章張書紳倜儻不覊

    来源期刊:《同安》 第28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张书绅简介 无意仕途 才华横溢 文章晦涩 晚年旷达

    闱。考竣,返囘福建会馆,与望曾交换文稿,均觉尙无瑕庇。讵料放榜,望曾成进士,而书绅则名落孙山,自叹命运不济,殊不知文章晦涩,亦为原因之一也。晚年,家境益丰,喜召亲友宴飮,纵谈天下事,夜午不休,可谓旷达矣!

  • 文章淸史朱次琦傳之硏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費海璣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朱次琦 父母出生 青年时期 政绩时策 晚年讲学 清史研究

    「朱先生既殁十有六年而未有集。」此序作于光緖二十三年冬,以此推算,朱先生卒年为光緖七年。又序中云:「先生七十有五,语其家人,将定藁以成书,亡何疾作,廼燔其稿,踰月而殁。」可知朱先生享寿为七十五岁。以此知伍宪子所言,即据简朝亮之说。简朝亮为朱九江先生之门弟子,序中云:「先生七十有一,朝亮在其门,冬归成婚礼,返而晋拜,先生赐之酒。既侍飮,敬问先生著述,擧所以欲为书者而答,凡七书。」可见简朝亮仅为九江先生晚年之弟子,故九江先生之逝世前数年之事,简先生所说可信,至于

  • 文章祿豐李文彬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先庚 李興才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李文彬 人物传记 李先庚口述回忆 抗日战争 晚年经历

    楔子家鄕雲南省祿豐縣文史資料編纂委員會,透過家人與我聯絡,想替本縣鹽興鎭籍的李文彬先生寫一篇傳記,刊入縣文史資料,託我代寫尋找李文彬先生的生平事蹟素材。因知李文彬先生來台後不久,即舉家移居美國,今李文彬先生與夫人及長子李紹國皆先後去逝,無資料可尋,乃電同鄕會馬總幹事崇寬兄協助査找。馬先生說:未見過李文彬先生的傳記資料,但知老鄕長李先庚先生和李文彬先生是老同事和老朋友,所知必多,或可提供珍貴資料。旋經徵得李老鄕長的同意,親自口述,經興才整理後曾請李老鄕長過...

  • 文章朱之履博士行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0期  作者:正義 出版时间:1990-12-25
    关键字: 朱之履 家世介绍 服役军医 留学美国 旅美生活 晚年病痛

    MCDICAL UNIVWHSITY进修公共衞生及热带学,经考试及格,并完成所硏究之学术论文,荣获博士学位。当一九四八年初遭共党蓆卷大部份中国,社会纷乱,国乎蜩螗,欲归不得,未克以所学返国发展抱负良深感叹。继之,战争日烈,大陆弃守,决定留居美工作,惟午夜窃思,遥念沦陷故鄕亲人,寝馈难安,除以有限的薪金供养弱妻幼子维持生活外,并按月筹寄生活费供年长单身之胞姊之升,颐养晚年,手足之爱,仁至义尽。一九四九年四月受聘美北之南达柯他州肺病医院SANATORIUM,S.D.

  • 文章革命先進陳仲赫先生傳記

    来源期刊:《同安》 第23期  作者:觀有  出版时间:1988-05-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陈仲赫简介 缅甸同盟会 《革命之倡导与发展》 建设桑梓 晚年参佛

    坟墓,均须迁葬,屡次引起邑民攻讦,纠众行凶,先生历经险阻,几至不免,均赖机警脱困,化险为夷。先生晚年笃信佛教,身在乱世之中,心超十地之上。喜淸静,以斋戒静坐诵经礼佛净化身心,禅净双修。平居则淸宁平夷,恒若有余。综先生一生,进不欲显于时,退不隐于市,有生命的安顿,有心灵的觉醒,有人性的复活,有智慧的润泽,言必先信,行必中正,所谓「功成失所在,用舍何其贤」,堪为先生一生的写照。一九三一年夏,先生一病不起,在佛号声中与世长辞,时年四十九岁,遗有二子三女。中枢于先生

  • 文章楊仰程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期  作者:黃士淸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司法典范杨仰程 赴日留学 响应首义 司法机关经历 树立典范 家庭情况 晚年病重 与世长辞 凄然感怀

    楊仰程先生,號雪門,世居長汀縣城,詩書傳家。蓋自宋代上祖雲岫公宦浙,由浙入閩,爲南遷始祖,公長孫楊時公,卽世稱楊龜山先生,爲其上溯相距十九代之直系上祖,游榮伊川,繼兩程之道學,開八閩之文化,曾遺詔子孫云:「須修道學以培身,用理義以治事。」後嗣均遵祖訓,涵儒詩書世澤,恪守禮學家風。故科第鼎盛,簪纓相繼,爲閭閻所稱羡。先生幼聰穎,好讀書,家學淵源,年方未冠,負笈東瀛,時民國前七年也,爲吾汀縣署首批選拔優秀靑年,康紹麟(瑞生)、鍾達(子爵)、楊仰程(雪門)、王...

  • 文章康誴回憶錄 我過去的生活片段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20期  作者:康誴 遺作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家世出身 求学时代 从事教育 服务事业 回归教职 晚年著书 愧对父母 生前补遗

    有方,乐于助人,深受邻里亲友敬重,父亲喜读书,收藏丰,经史百家,无所不读,为人处世,儒家思想影响很大,他爱家人,他爱亲邻戚友。祖父晚年,畀予甚殷,举凡家务店务,全部交给我父亲管理,而我父亲点滴归公,毫无私益,兄长陷入窘境,且全力援助,以纾其困。分爨后,自设庄号,经营纸业生意,收买当地生产纸张,转运到潮州,委托在当地设庄做代客买卖生意的二伯父出售。小本经营,仅足糊口。民国二十年(1931)因生意萧条,难维生计,父亲带我到潮州谋生。不久,参与他人合伙,做织袜售卖的生意

  • 文章鄕賢 國之大老 曹亞伯(續完)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中国日报》通讯员 湘鄂革命势力 党派对立 洪宪帝制 护国战争 联省自治促进会 晚年学佛 政府褒奖 孙中山墨迹

    [27]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十二月,政府追缅旧勋,方有明令之褒扬。其文云:「曹亚伯早岁加入同盟,经历险阻。嗣出亡海外,留学英伦。归国后为国驱驰,不求荣利。晚年昆山隐处,益励清操。抗战军兴,撄怀国难,忧愤成疾,赍志以终。追念遗型,良深轸惜。应予明令褒扬,以彰潜德。[28]」于亚伯生前之落落寡合,死后之寂寂无闻,应可稍慰。综观亚伯一生,早岁倡导革命,为湖北最早之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及「日知会」之发起者与重要干部;与湖南「华兴会」的领袖黄兴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