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昆山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康熙與松江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3期  作者:范奕中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康熙 巡幸松江 秀甲园 云峰寺 昆山塔院

    银鼠褂一袭,貂皮帽一顶,并赐松江兵丁饷银一月。康熙在国事之暇,也游览了松江古庙名刹。松江自唐代始佛敎兴盛,唐宋以来建造的寺院达百余所。康熙有兴地游览了松江八大寺和方孝孺祠和董其昌祠,他为两个祠堂和云峰寺、禅定寺、超果寺以及昆山塔院、樵隐庵等处题了匾额。康熙四十六年三月十六日,他第二次巡幸松江。是日,他召地方官员颁下:「养廉者清,乃居官之常」的训谕。松江提督及松江合郡绅衿人民上奏:「恳请圣驾再留数日」,康熙允留二日,他就驾幸宰相王顼龄的私邸——「秀甲园」。「秀

  • 文章明季昆山徐氏徙沭概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昆山徐氏 宗族历史 区域文化

    史载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后以为氏,属东海郡,沭阳徐氏乃其后裔。明季徙来沭者有两大支派,一为苏州昆山之裔,明中叶,徐荣司铎沭阳,遂入籍焉。唐仲冕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所载,徐均、徐铎、徐泗,皆昆山之裔。一为衢州常山之裔,始祖喆生,一名星,字耿文,亦于明中叶来沭,初居城北鲍家巷,继分居龙王庙、宝墩等地。海州志所载,徐琦,字二韩,为常山之裔也(参阅民国沭阳县志)。《海州文献》季刊总八十四号(廿二卷一期)刊出,徐氏家乘灌云东鄕老八房支谱编后记

  • 文章战前昆山试行警管区经过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4期  作者:夏敬庸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设立警员 实行警察区制 昆山警察制度改革

    地位及薪饷待遇,也予提高,以示鼓励。第二是实行警察区制,这是采自日本的办法,就是每一地区,按户口及地理情况,划分为若干警管区,每一区派一警员负责,有如保甲长负责保甲内之事一般。这个制度的实行,不仅专责有人,而且警员对其管区人民的情况,日子久了,容易调查了解。省方首先委派北京警高毕业的张达,为昆山县警察局长,在昆山县试行新制,第二地区定为无锡,然后逐步推行全省。警官学校毕业的学生,全部配合新制,一切从头做起。昆山试行效果,相当成功,人民对于警员的观念,为之一

  • 文章昆山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续昆山 人物生平 淞沪会战 从政经历 家庭情况 人物评价

    昆山先生遗像张其的敬题先生姓续名琅字昆山,世居山西省崞县西社村,父荫庭公,母李氏,德行称于鄕里。先生幼入私塾,鼎革后入小学,高小毕业负笈太原,考入第一中学,再升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时北伐军兴,北方志士纷纷响应,遂舍将竟之学业,毅然南赴武汉,参加革命阵营,从事政工宣传等工作;曾随军赴河南前线,消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历经艰险,数濒于危。其后转赴南京,供职中央党部祕书处,从丁惟汾(鼎丞)先生游。民国廿一年淞沪战起,随枢府播迁洛阳,公余得览龙门华岳诸胜。抗战军兴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