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艺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的皮影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發武 出版时间:1972-11-25
    关键字: 皮影戏 乡土文艺 往事回忆

    皮燈影在河南叫做「皮影子戯」,是用浸過桐油的牛皮剪成「人」的模型,經妙手巧匠雕刻成許許多多不同的臉譜,塗以油彩,充作戯劇中的人物。奸臣的面部輪廓是尖嘴縮腦;忠良五官端正;武將生像威猛;走卒其貌平平,這些「人物」的四肢頭部,都用小竹棍牽着操縱。皮燈影通常是晚上演出,白天也能在室內表演,只要幾條長櫈和幾扇門板搭個戯台,然後張起那捲幾尺見方白色的透明油布,把它縛在戯台兩端兩個長型的戯箱上,在「銀幕」後利用燈光把皮人的影子投射在白幕上,皮人的動作,輔以戯台內眞人...

  • 文章是遙遠的歷史滄桑,也是近代的時代悲情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6期  作者:舟山郎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京剧 曲艺文艺 戏曲融合 《快雪时晴》

    前言長久已來,作為國家戲劇標竿性劇種曾被尊稱為「國劇」的京劇(戲),由於老一輩名角凋零,後繼人材培育困難,及傳統劇本與百年唱腔的困囿,在社會急遽變化下,大量電子化的通俗表演,通過商業包裝及渲染,導引人們追求「麥唐勞」式的視聽娛樂,當簡易的、快速的,強烈的節奏和聲響成為時尚,京劇則因落入「深奧難懂」、「千篇一律」的成見中,流失大量觀賞人群(尤其是青年人)而逐漸凋零萎縮,雖有部份藝術家、戲劇學者力圖振作,提倡改革,但努力與效果似仍有很大落差。十一月九日起在台...

  • 文章迎接牛年·細話牛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申明珠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牛年 谚语 文艺作品 地方民俗

    民國七十四年,歲次乙丑,肖屬牛年。我國一向以農立國,牛在農業社會裏,是重要的生產原動力,耕耘載物任重負遠,不但與人類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幷樹立了勤苦耐勞的美德形象。

  • 文章關於「滾滾遼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岳山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滚滚辽河》 文艺创作 抗日战争 小说

    滚滚辽河」,为最近十年来文艺创作不可多得之名作。曾连载于中央日报副刋,若干留美青年阅读本书莫不深受感动,认为前一代忠贞爱国精神值得崇敬与学习,即此一端,已足窥见其价值矣。岳山与编者为同邑,承其在百忙中赐撰「关于滚滚辽河」一文,有俾读者之考订。谨致谢忱。编者附识「滚滚辽河」自五十八年八月,于中央日报副刋连载,即普获海内外读者热烈反应;五十九年五月,由纯文学社出版单行本,初版预售一空,现已发行四版;六月至八月,曾由中广公司制作小说选播,十二月份起,复由复兴

  • 文章「兩岸四地粵韻會知音」在台北成功演出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7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文艺活动 粤韵 演出特色

    四月二、三日,在台北巿中华路「国军文艺活动中心」,举办一场广东戏曲演唱会,这是今年开春以来上演的第一场。这场演唱会订名为「两岸四地粤韵会知音」,由香港广西同乡会和台北巿凯旋业余粤剧团合作举办。台北巿广东、广西同乡会,对这场艺术活动都给予支持。两岸四地,是指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由大陆、港澳的演员和台北的票友同台演出,在台湾还是头一次。大陆、港澳艺人来台献艺,不但能实际推动两岸四地的艺术交流,也让他们感受到台湾观众、乡亲的热情。所以,这次活动是四地艺术

  • 文章溫州陳纖纖 蕙質蘭心 秀外慧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陳降任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陈芊芊 人物传记 抗日战争 文艺活动

    陳纖纖(一九二二—二〇〇六),一九二二年三月三日,生於溫州瑞安唐下韓田。她的先祖陳傅良(一一三七—一二〇三),號止齋,是南宋亁道進士,為一代哲人,創作永嘉學派,提倡功利之學與朱熹的理學派,陸九淵的新學派鼎足而三。她的墓園葬在故鄉瑞安韓田鳳凰山上。祖父陳振鵬公為瑞安著名的中醫,懸壺濟世聞名遐邇,醫學精湛醫德厚道,深為鄉里讚頌,一九一四年膺選為瑞安縣議員。父親陳鶴浦字軒宇,在家鄉大家都尊稱他「維相」。抗戰前在上海市公安局任第三科科長兼看守所所長,為人海派交往...

  • 文章擔當和尚詩書畫藝術評價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0期  作者:張葦研 李瑞 出版时间:1990-12-25
    关键字: 担当和尚 身世生平 遁迹空门 文艺成就

    擔當和尙,俗姓唐,名泰字大來,雲南晉寧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卒於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終年八十一歲,是明清間名噪一時的詩人和書畫家。其優秀作品,使沉寂的雲南藝苑,增添了豐碩的成果。雲南自明朝實行軍事屯田和建立「衛所」後,從中原招募來的兵士約十四萬人,並規定要帶家屬,所以大約共有三十萬人左右。後來再加上了大姓的謫戌,大批官吏的派遣,使得大量的漢族人口(達到三百萬)遷徙到了雲南,就在這種客觀情況之下,大大傳播了中原地區的文化。洪武十七年,雲...

  • 文章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寶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作者:王學斌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念卷习俗 宝卷 宗教文艺 坎坷经历

    是皆大欢喜的文娱活动了。这里对听卷的人没有什么限制,祗要你有时间有兴趣去听,来者不拒,一槪欢迎。老人们都说,他们当娃娃的时候,听老人们的老人们说,当地最时兴的就是唸卷,所以古老到什么时候谁也说不清。二、全国解放以后,宝卷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它本身存在的毛病,因为它毕竟是从宗敎文艺衍变而来,带有浓重的历史烙印和时代局限,与宗敎和封建迷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爪葛较深。这种在历史上流传了几百年的文化,很难一下子洗心革面,为新生的政权服务。客观地

  • 文章方城拐河關帝廟與晉代詩畫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賀金峰 武建華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拐河关帝庙 晋代诗画石 文艺价值

    位于伏牛山東麓的河南省方城縣拐河鎮,清末曾因柞絲綢貿易興旺而日進斗金,被人譽為“小上海“名揚海內外,倍受世人關注。其實,這里還有一件珍物和清代建築也應該為人們所重視,這便是拐河關帝廟與其中的一方晉代詩畫石。拐河關帝廟,已于一九七七年十月被方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建關帝廟碑記》載:”距州治(今方城,清名裕州)之北六十里許,有地曰拐河,群山環而四周,谷壑趨而為溪。昔在大明萬歷年間,居民繁盛,風淳俗美,甲於裕之諸村鎮,……遂卜址于街之西北...

  • 文章漫談臺灣國劇發展史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吳本公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台湾国剧发展 陆光戏剧学校 齐如山 国军文艺活动中心 皮黄

    这份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固定轮流在国军文艺活动中心公演,该中心,外观虽不怎样壮丽,但剧场内部,每个座位与舞台的距离,无论那个角度,都能很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听得清清楚楚,大家也都知道长年每月都有演出,观众都也习以常往,即是外宾观光国剧,也是唯一的代表场地。现在文艺中心计划改建,国剧的公演,改在国家剧院,军种四队合并为「国光」剧团,由原隶国防部转隶教育部,陆、海、空军三所戏剧学校亦并为「国光」,「国光」与「复兴」于本年七月一日共同成为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