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物保护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安城的今昔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2、8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1-06-01
    关键字: 西安 历史 文物保护

    西安是一座有十一个朝代建都历史的名城,曾经战乱破坏城墙几经修复,又屡遭破坏,如今已经修复,是今天中国大陆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名城,绕城而流的护城河多十四点六公里长。今天的西安城墙,为明代所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开国者朱元璋攻占徽州后,『弃官隐石门』的朱升吿诉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意是要朱元璋巩固地盘、积蓄力量、不求冒进。这个意见,很受朱元璋的赏识。所谓『高筑墙』,就是大筑其

  • 文章六百年古剎——最勝寺重現輝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作者:甌頌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名胜古迹 最胜寺 文物保护 古刹

    永嘉郡城(又稱白鹿城)始建於東晉太寧元年(公元三二三年)。當時全國著名學者郭璞曾親臨甌江邊的西郭山觀察地形,擇定城址(後人爲紀念郭的功績,將西郭山改名爲郭公山),至今已歷一百六十餘年。唐高宗上元二年(六七五)永嘉始稱溫州。溫州素有「海壇沙漲,溫州出相」的民謠。古代星相家認爲海壇山是溫州的龍脈所在,「海壇沙漲」便是「溫州出相」的預兆。這一諺語應在南宋末右丞相陳宜中和明代大學士黃淮和首席大學士張璁(張閣老)的身上。黃淮(一三六七—一四四九)字宗豫。永(嘉今溫...

  • 文章故鄕常州市政府公布吴稚晖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5期  出版时间:2008-04-30
    关键字: 吴稚晖故居 文物保护单位 常州 吴稚晖 雪堰

    故鄕常州市政府于二〇〇八年二月廿六日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我邑联合国百年世纪文化学术伟人吴稚晖敬恒先生,在武进雪堰故居,公告列为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稚晖、常州武进(阳湖)县雪堰桥鎭雪南街中段故居,为其出生地。后经旅台武进同鄕陈凌海、曹仲植、储福兴、吴汉松、周振华、吴漪曼、程凯、吴永恒等捐赠建筑经费,雪堰鎭政府张爱华与常州市文化局童方云的支持,乃得整建完成,保留一代文化伟人的故居。常州市政府公布通知常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文章南閣牌樓群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南阁村 牌楼 明代建筑风格 文物保护单位

    。其结构和形制大致相同,均系三山项六柱(左右两主柱前后各泌一边柱支承出檐)单间形式。高约七米,脊饰龙吻,主柱为方形折角石柱,柱头收,四边柱为圆形木柱。左右基座以条石叠成,高约零点五或零点八五米,柱梁上有斗拱结构。屋面三山式,中楼屋面高于次楼屋面,并向两侧延伸,遮盖次楼屋面。中楼正脊平行,上设吉祥雕塑图案,两端稍翘,并饰龙吻尾,高耸动人。清代曾经重修,但主体部分保留明代建筑风格。一九九七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 文章各省市文物館正推展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文物馆 文献整理 乡邦文物保护 推展筹办方案

    中國地方文獻學會六十七年度年會,於是年十一月十四日在臺北市中山堂擧行,通過:「請發動各省市文獻社或同鄕會,組織文物館,以蒐輯保存鄕邦文物,加強地方文獻整理工作案」。本案說明及辦法如次:說明:中國地方文獻整理工作,經年來各省市同仁之努力,業已全面展開。爲求進一步蒐輯保存鄕邦文物,有分別籌組各省市文物館之必要。文物館之作用,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在蒐集幷保存各省市有關文物,藉以提振幷發揚鄕邦人士懷鄕愛國之精神。第二、在建立各省市文物硏究中心,以供鄕邦人士及國...

  • 文章重建光武祠 白水換新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吳祥明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枣阳文物 文物保护 白水寺 刘秀

    (二〇〇九年十月)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強音,我國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當新時期來到之際,國家文物工作也迎來了保護與建設的春天。層層動員 形成共識二千年前,從棗陽這片熱土上走出了一位歷史巨人,他就是中華歷史上十大明君之一的東漢開國皇帝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其故居就在今棗陽市區東南約四十華里的古白水岸上的白水村,即今日之皇村,從故居沿白水向西去約五華里岸旁的獅子山上(唐代已改稱光武山)有鄉人為紀念這位歷史偉人而修建的一座光武廟也稱光武祠。明代佛教得寵,受到朝廷鍾...

  • 文章白墓青山——徘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3期  作者:經富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义宁陈氏 家族历史 祖墓 文物保护 返乡参观

    呆了两个小时,调査有关陈墓的口述资料。然后从原路返回,重到陈墓。斜晖落照中,面对白墓青山,仿佛古今一脉,时空倶泯,陈家的许多如烟往事都到眼前,鲜明地活动起来,心里涌起寅恪先生一句「后世相知或有缘」的诗。作为一名地方文物工作者,我极其钦敬陈家的三世文运,清纯门风,却为无力保护陈家幸存天壤间的故居、坟茔而焦灼愧疚。我注意到墓地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而小从女史和封猷先生(陈衡恪六子)给我的信中明言杭州祖墓早在五十年代经李一平先生设法转圜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

  • 文章天寧寺與咸通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7期  作者:穆福梁 出版时间:2008-02-10
    关键字: 天宁寺 咸通塔 历史古建 佛教圣地 文物保护

    中形象地描绘了天宁寺的双塔和建于明宣德十年(一四三五年)的钟楼。一九六〇年代初,寺院用作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厂,但人们说起来仍叫天宁寺消防队,或是天宁寺消防器材厂。寺虽毁,西塔尚存,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咸通塔为浙江省现存年代最久远和唯一的唐代方形砖塔,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八六三年),此塔又称天宁寺西塔(东塔坍圮于清光绪年间,两塔相距五十五米)。塔为砖砌密簷式,共五层,高约十二米,基座呈「回」字形,边长三·二〇米,逐层收缩,立面呈抛物线状,单层塔壁,壁厚

  • 文章唐南陽張義潮家屬對敦煌文物之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8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88-08-30
    关键字: 张义潮 张议潮 敦煌文物 文物保护

    一、張義潮的偉大事蹟近讀中華叢書蘇瑩輝先生著敦煌學槪要,發現南陽張義潮河南先賢,曾在唐朝大中與咸通年間,把陷入吐蕃的失土,計有瓜、沙、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涼等十二州,均一一收復,於是唐室授予河西道歸義軍節度使。瓜州即安西,沙州即敦煌,肅州即酒泉,甘州即張掖,涼州即武威,均屬今之甘肅省,爲河西走廓之要地。甘肅省形狀,如古時鄕間彈棉花之木槌,兩頭粗中間細。下端的蘭州、天水,較接近四川省和陝西省。上端的西安、敦煌、陽關、玉門關,均接近新疆省。瓜...

  • 文章閩粵贛始祖花公武威廖氏知本堂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廖嘉謀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花公 廖氏公祠 历史简传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

    一本堂。外有大塘一口,墙外石牌坊,名曰万石第,每年九月十六日秋祭,又在永定县南门上建祠,癸山丁向。额曰松知堂。每年二月初六日春祭。还在四川成都府正府街建祠,每年冬至日各府厅州县子孙合祭。」福建古田镇廖氏宗祠—万原祠,始建于一八四一年。原祀始祖花公冯夫人神位,因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廿八日著名「古田会议」在万原祠召开,故在一九八五年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前旧坟全貌初用土堆成坟。至明万历丁酉(西元一五九七年)仲冬修坟立碑,又因年久失修,碑裂坟毁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已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