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历程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廣西的蛻變與母校容縣中學三首歌團結八桂 愛國情操最偉大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謝桂光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容县中学 历史发展 教育历程 三首歌

    其中也有不少好汉,流窜四方,落草为寇,聚众拥枪,各立山头为害百姓,加以各地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鱼肉同胞,情形非常严重,这些就是所谓的恶势力。后来终于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几位年青而特别杰出的将领,团结合作,发挥卓越的领导,从剿抚、绥靖、教育、地方建设等各方面齐头并进,终于统一了广西。更详细的叙述,敬请参阅本文献以前各期诸位乡贤前辈的大文,贡献非常大。广西统一对北伐、抗战的巨大影响笔者多年前在友人处得阅历史学大家、名教授唐德刚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序文

  • 文章劍聲中學的誕生與熊恢校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9、140期  作者:黃醒群 出版时间:1990-03-25
    关键字: 熊恢 剑声中学 办校历程 文化教育

    一、熊恢先生的家世熊恢,號琢如,其家世居江西省豐城縣槎市村,家境小康。其父熊渭豪,靠叔父培養讀書,是清末秀才,為人和善,思想較新,提倡新學,在鄉里是較有名氣士紳。熊恢是長子,青年時聰頴用功,在南京兩江師範讀書時,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主攻經濟。學成回國後,任江西省平民敎育促進會總幹事。在工作過程中,深知我省敎育文化落後狀況,其時豐城縣有一筆「公產」卽所謂「黃產」正在鬧爭奪糾紛。他不失時機,報經省府批准撥作創辦學校之用,遂于一九二三年秋成立劍...

  • 文章「無錫國專在廣西」序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黃英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无锡国专 文化教育 发展历程

    八月,经教育部批准桂沪两校增设五年制,本科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预科二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其待遇与国内大学文科毕业生相同,可报考国内外文科大学研究生。后因学生增多,山围校舍不敷,乃于一九三九年九月迁北流萝村。一九四一年学生益增,遂迁回桂林穿山村新建之校舍。一九四二年教育部拨款命办二年制文书班,为国家造就文秘人才。当时在桂林建校得到李济琛、梁潄溟、李任仁、黄绍竑、黄星桓、刘侯武等知名人士大力支助。购地三〇〇亩,建新校舍,有:礼堂(兼饭厅)、办公厅

  • 文章東平縣辛亥革命人物——尹漁村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吳遷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尹渔村 生平介绍 同盟会 革命历程 教育事业 东平名士

    毕业于淸京师临第一师范学堂(原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现改为北京师范大学)。自甲午战争失败,国命阽危。孙中山先生鉴于国家将亡,民族之堕落,从而组织政党,倡导革命。东平县始渐有革命党之组织。民国《东平县志》记曰:「同盟会时期:革命党之组织,肇于兴中会,当时东平无参加者。至光緖三十一年,同盟会成立,邑人尹沺、徐鸿策始行加入。庚戌年,汪精卫先生刺摄政王一役,尹沺与焉。是为东平人参加革命之创始。」[2]先生早在北京读书时,加入同盟会。由于发表《东平的佃户》等文章,揭露

  • 文章辛亥廣西學生北伐敢死隊槪説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北伐敢死队 学生名单 升学历程 教育科目表 军官信息

    学生北伐敢死队奉令前赴南京,北伐的任务随而解除,嗣后何去何从,自成为有关各方关注的问题。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首先采取行动,特于民国元年二月间创办陆军入伍生队,揭示自二月二十五日起,招考年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中学毕业及有相当程度,且体格强健、视力充足、志愿为军人者,择优录取入队,授以完全军士教育,预定于卒业后升入军官学校。广西学生北伐敢死队的成员,当然具备此项投考资格,全队学生志愿投考经录取转进入伍生队的人数,依据黄绍竑的忆述,「仅半数有余耳」。而此辈考进入伍生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