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捐资兴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捐资兴学的外省客在汉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捐资兴学 档案资料 历史

    师法方孝儒,捐资兴学,开堂授课,他怕学堂因人亡而停开,为学堂购置校产(水田),学堂有了固定收入,才能自力更生,才不受官吏摆布。并将同乡方祠堂加以扩充,开馆授课,仍不失为一好官,方氏祠堂存在三百多年,被红小鬼摧毁。三、张仕隆.河南安阳人,嘉靖三年,任陕南道尹,兴修水利,捐资兴学,开馆授徒,不遗余力,也为陕南造就不少人才。四、赵健.安徽泾县人,万历二十二年,任陕南道尹,提倡办学,培育人材,也算是位很不错的清官。五、陈玑.河南堰城人,正德年间任汉中知府,到任后,以振兴学堂列为

  • 文章白手起家与捐资兴学的叶澄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叶澄衷 捐资兴学 平生事略

    在淸季光緖年間,我國內有三位貧民出身,而又孜孜捐資興學育才的知名人物,那就是:葉成忠、武訓、楊斯盛三人。在「淸史孝義傳」和「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對這三人都有簡略的記載。武訓是山東省堂邑縣人,乳名叫「粘磨」,人稱武七。幼時以乞食爲活,稍長自痛身世遭遇之坎坷不幸與不識字之苦,故而下定決心立志以行乞興學;以三十年的漫長時間,積貲達萬餘串之鉅,營田產至數百畝之多。在山東省內的堂邑、舘陶、高唐、臨淸各縣,都設有義學。山東省的官吏自張曜、袁樹勛以次,均旌賞他的義行,...

  • 文章德高望重載譽柳營軍事專家席振聞先生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6期  作者:桑克球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席振闻 人物简传 军事专家 滇缅边境 捐资兴学

    逢甲大学经济系,在美经营贸易公司,成效卓著。满门精英,人才辈出,棠棣争辉,造福人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足资楷模。捌、造福鄕梓:席府是东安唯一显赫大家族,世代书香,捐资兴学,乐善好施,拯救贫困,深获郡邑居民爱戴。在台东安同鄕会,有赖席府哲贤资助。众望所归大家长,每次聚会,亲临指导,使同乡会日益进步,照顾在台乡亲不遗余力,精神指标,唯振闻公是赖。玖、结语:振闻公,耿介一生,视恶如仇,公正不阿,抅诚为国,持恒励学,生活简约,淸廉自持。对儿女教育,费尽心力,均有

  • 文章羅卓英將軍與虎山中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羅乾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罗卓英 虎山中学 人物事略 捐资兴学 家乡教育

    羅卓英將軍遺像抗日名將羅卓英將軍(一八九六—一九六一)是一位文武兼資,膺國民政府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上世紀二十年代,他在中國最早的軍官學校保定軍校畢業後,先後二度出任虎山中學前身湖山官學校長和爾後的初級中學校長。將軍的興學育才理念,為家鄉大埔教育事業建樹的功績將永垂青史。一九三六年春,時任十八軍軍長的羅卓英將軍告假返鄉,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他多年的興學宿願——創辦中學。回到故鄉後邀請湖寮各界有影響人士商議,明確創建中學的意旨是「造福本邑子弟」,並擇定五虎...

  • 文章劉校長怡曾與山東省立第十五聯合中學(中)為山東省立第十五聯中五十年校慶而寫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象舜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刘怡曾 学校选址 寿光县立初级中学 山东省立第十五联合中学 捐资兴学 战火影响

    村民虽然都以农为业,但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植于人们的心目中,人人都认为「要好儿孙是读书」,因之对子女之教育。极为重视,同时对于捐资兴学的事,无不热心支持,我家先人,在我家场院里盖房子,供村塾使用,后来我村与毗邻的王家庄,合力兴办县内唯一的一所私立高级小学,都是这种观念的具体表现。抗战前王家庄与我张家贾庄两村,读大学的有四五人,在教育界与政界服务的,有十多人。这些人与刘校长之尊翁梅村先生及校长本人,都有深厚的交情。所以刘校长要在我村筹办中学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