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扬州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扬州疆域变迁记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68-02-29
    关键字: 變遷 揚州 疆域

    扬州二字,始自唐虞,终于淸末,历四千一百六十六年,屡有更替,范围广狭,综错复杂,亦代有变迁,以至言扬州者,未考当时幅员,每有譌误,爰述于次:扬州在唐,为九州之一,虞为十二州之一,其地极广,夏商因之,至周,吴城䢴沟,通江淮,越并吴,属越、楚并越,属楚,置广陵县,秦属九江郡,(项楚时,为东阳郡)秦并楚,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广陵属九江郡,汉初为荆国,为吴国,后为江都国、广陵国、领四县、广陵、江都、高邮、平安、新莽改江平郡,东汉改广陵郡,统十一县、广陵、江都、高邮

  • 文章南京的沿革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劉驊南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南京 沿革 历代 扬州

    南京在唐虞三代原属扬州,春秋时隶为吴地,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佐灭吴后始在长干里筑城即今中华门外长干里处,但南京之得名,则始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九)之建都南京,其间虽自孙吴迄今,历为国都,但名称屡变,疆域亦时有离合改隶,兹特査诸正史及方志之足征者,硏拟列表于后。南京建都史唐虞三代(公元前二二六六—前七四一)—属扬州,春秋时为吴代,无城邑。査石头东有冶城,相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处,即今朝天宫地。周元王四年(公元前四七二)—越相范蠡、佐勾践复国灭吴,筑城

  • 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飛絮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扬州慢》 扬州 名胜古迹 扬州八怪

    扬州,古九州之一,涵盖今皖、赣、浙、苏及闽诸省,周、汉皆置之。其治自皖之和县、合肥、寿县至苏之江宁数迁,隋改为江都、唐以后遂专以其地为扬州、今官文书已癈之,江都县乃其旧治,但仍多爱其名,习称扬州,亦别称广陵,或维扬。洪迈容斋随笔卷九谓:「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画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有扬一蜀二之谚,意天府之富尚居其次也。」扬商家有园亭池馆之胜,又有山人墨客书画技巧之士为之润饰点缀,遂擅盛名。清李艾堂撰扬州画舫录,胪列故实,自亭馆寺庙街衢市肆

  • 文章辛亥话扬州(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71-04-16
    关键字: 辛亥 揚州 仁義閣

    往仁义阁道观中,对神焚香立誓,又与运库保管员有烟癖者勾结,垂涎库银。意在邀集定字营士兵,拥孙天生为伪革命领袖,刼银了事。此人囘到营中宣言:「孙天生与孙中山先生同族,已奉密令光复扬州,以定字营为基本队。」。兵士欣然,及孙至,果列队欢迎。案定字营系两淮盐务旧制缉私营之一部,驻南门静慧寺,兵仅一排,且不足数,约三十人而已,所用枪械,仍为独子前堂枪,原定九月十七日下午四点钟乘盐商缴库银时发难,因哨官周桂廷以未奉令不从立毙之,乃延至晚饭后七时许始鸣老式长号进城,司库

  • 文章漫话扬州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10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扬州 运河 董仲舒 枚乘

    扬州现在仅是苏北的一个县城,过去是扬州府,下辖江都、甘泉、仪征、高邮、宝应、泰州、兴化、东台八县,后来江、甘两县合并,只有七县。可是提起扬州,闻名全国,其原因何在?这里说明几点:最古时代,禹贡九州,便有扬州在内;那时的扬州,范围很广,不是现在的扬州府,比省还大;但「扬州」的名称因此深入一般人的脑海。扬州是鱼米之鄕,在农业时代,出产很丰;加之又是盐政和盐商所在地,经济充裕,瘦西湖屡经整修,风景虽不及杭州西湖,也十分著名。许多文人雅士多爱留连于此,或作寓公

  • 文章百尺梧桐閣、千年枸杞根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8-08-15
    关键字: 梧桐阁 扬州 枸杞根

    周密,浩湖齋日鈔云:宋徽宗時、順州築城、得枸杞於土中,其形如獒狀、馳獻闕下、乃仙家所謂千幾枸杞、其形如犬者。又續仙傳云:朱孺子見溪側二花犬、逐入於枸杞叢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覺身輕。上二則、見本草綱目、吾鄕楊州、有百尺梧桐閣、其源如下:淸康熙間、汪季用、懋麟舍人、丁未進士、授中書、薦試博學鴻詞、爲漁洋山人高足、著百尺梧岡桐集二十,一卷、黃岡杜濬爲之序,園內舊有百尺梧桐閣故名,乾隆間,鹺商孫黻卿、加以點綴、以迓淸高宗蒞止,高宗賜書一聯,文曰:...

  • 文章清末民初、扬州画家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1-15
    关键字: 扬州 画家 吴立本 王实甫

    仪征、汪硏山、鋆、著有杨州书苑录、时在淸光緖九年、内载扬州画家四百五十余人、今距当时、已近百年、因两遭兵燹、且至今尙未收复、境内居民、散往四方、在此期间、扬州书画人士、不但无法统计、恐已相当减少、然从光宣、以至民初、就记忆所及、尙有若干、爰笔之于后:以供采摘。程远岑(碒)周问靑(崎)、王实甫(士坚)、刘逸园(玉才)、吴遐伯(锡麟)、专攻山水、王鼎臣(铸)、兼工人物、吴宗甫(木安)、戴虎卿(炳)、郁桂岩(榘)、顾吉安(让)、高后如(钧)、金俭吾(纯)、兼画

  • 文章扬州饮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5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1-10
    关键字: 扬州 扬州遭屠杀 饮食集各方大成 满汉席 菜品 饮食规矩

    先说扬州一段痛史我是扬州人,我也可以说我不是扬州人。不但负翁可以如此说,凡是扬州人,皆可以说:皆是扬州人,皆不是扬州人。这种矛盾的语言,未免令人奇诧。要明白此中奥妙,先要谈一段痛史。当满淸入关,豫王多铎,屠扬州十日。据王秀楚著扬州十日记所载:尸积如山,焚尸簿载八十余万,投河、赴井、自焚、皆不在内。准此推测,扬州之被屠杀者,当在百万以上。扬州、一府城耳,遭此浩刼,可谓地坍土平。眞正扬州人,已无一幸存。待至略定以后,一片荒墟,率由邻近省县人民,移居于此。未几

  • 文章石涛与扬州(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6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石涛 扬州 明代宗室 画家 “扬州十日”

    吾尝谓凡人之显晦,不论生前生后,冥冥中若有定数。如画师石涛,生前之名,固不若今日之盛。即自石涛逝世以迄今时,约有二百六十余年,亦鲜有言及石涛者,从张大千推崇备至后,不但国内硏究石涛者,风起云涌。即东西各国艺坛中,石涛之名,亦不胫而走。可见凡人之显晦,莫知其所以然。余世居扬州,生于淸末。吾鄕每年,有观音会,都天会,城隍会,迎神过巿,锣鼓喧天。旗伞执事,肩摩毂击。每于灯伞中,见有署名苦瓜和尙,瞎尊者等绘画。以其名异,恒向先考叩其详。先考曾曰:是恨僧也,他日

  • 文章伊秉綬的楊州炒飯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扬州炒饭 伊府面 广东餐馆

    广东餐馆著名的扬州炒饭并非扬州人发明的,而是一个福建人伊秉绶所首创;而闻名南北的「伊府面」也是他的家制食品。清史列传记载,伊秉绶是福建宁化(汀州)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官浙江、湖南、广东、江苏。嘉庆三年任广东惠州知府,后转任扬州知府,河库道盐运使。丁父忧回汀州,嘉庆二十年再入京途中死于扬州。伊秉绶居官地点以惠州、扬州为最久,清史把他列入循吏传一类,可见是个好官。伊秉绶在惠州有善政,勤求民隐,倡修学宫,著名的丰湖书院,就是他创的。他和他的父亲伊朝栋,都是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