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才能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趙濟世將軍事蹟行誼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0、71期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赵济世 生平介绍 军事才能

    趙濟世鄉長為本會理事,不時關心同鄉會發展,本文獻社特將趙鄉長,一生事蹟做一整理,刊登出來。趙濟世將軍天水北鄉西坪趙家崖人,生於民國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曾、祖兩代深通岐黃,仁人仁術,貧者助醫,困者餽藥,曾祖父炳公鄉人譽稱「趙大善人」,祖玉山公、文章雄健,父維公從事貨殖,兄弟妹五人,維公序伯,母王大夫人,民國二十四年住生,育子女四,將軍居首,幼年聰穎,少有大志,長輩厚愛,閭里交讚。耕讀傳家,勤儉是尚,忠孝垂訓,禮義為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積善之家,慶餘乃...

  • 文章曾國藩先生的德業與風範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4期  作者:李元簇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曾国藩 德业 学问 用人 军事才能 创新

    之实施,于是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昆仲以及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鲍超、李元度等皆获先生荐拔进用,各建奇勋。李鸿章更由于先生的慧眼识人,优渥培植,破格擢用,付以兴办淮军,接替湘军的重任。在中国军事史与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先生幕中的的僚属,如黎庶昌、张裕钊、俞樾、吴汝纶、赵烈文、杨国栋等,也都是一时之选;尤其重用容闳,开启了涉外事务之门,使古老的中国一步步走进工业时代,这又是曾国藩先生的成功之处。第三,军事的才能: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是曾国藩先生的不朽勋业

  • 文章一代強將劉永福 治軍與戰術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謝志鵬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刘永福 军事才能 治军与战术思想 人物资料

    刘永福护台失利离台返粤。一九一一年,已届五十五岁的黄飞鸿再应刘永福的邀聘,出任广东民团总教练。刘永福所以能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重大的战绩,这与他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密不可分,他带兵打仗有以下五个特点: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刘永福早年参加广西天地会,起义失败后为保存实力,率领黑旗军转移到越南北部地区,后来在北圻省的保胜建立基地,在那里一面屯垦,一面进行军事训练,并研习孙子兵法。一八七三

  • 文章敬悼何應欽將軍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何应钦 革命军人 棉湖大捷 军事才能 老兵不死

    卒获最后胜利,代表 蒋公,接受日本投降。在这一重点的囘顾中,可以窥见敬之先生一生,不啻是一部革命战史。他的骁勇,他的韬略,在最艰难的时际,也最能表现其卓荦不羣的军事才能,卒能旋干转坤,拨乱反正。敬之先生自称:「余生平行事,不矜不伐,无愧无怍,但知服膺领袖,忠党爱国,以尽我革命军人之天职,其他非余所计也。」敬之先生以期颐高龄辞世,但典型犹在,勋绩长存,也正为「老兵不死」作了最好的诠释。(本文系中国时报民国七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之社论)

  • 文章再談唐伯虎解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唐伯虎 人物史略 仕途命运 家世背景 文学才能

    新建 唐子安本刊第一百六十三期三十頁,「唐氏考略」一文,內載:「唐寅於弘治年間中舉人第一名解元,吳中四大才子之首」,筆者臚列唐氏歷代前賢祖宗,意示尊崇,而光我族之榮耀焉。唐解元,乃鼎鼎大名風月場中,頂尖風流人物,也是家喩戶曉,憐香惜玉的文雅之士,替寧王宸濠完成了繪十美圖,名垂史册,選點秋香韻事,更是遍傳民間,風魔女色,酬遂心願,「酒醒花前坐,酒醉花下眠。」是自題其生活的寫照。按唐寅,世吳人,居吳趨里,父廣德公,業商,在家鄕開設吳趨酒坊,經營有年,清香可口...

  • 文章戴笠(雨農)將軍的天賦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4期  作者:王蒲臣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戴笠 抗战回忆 同志如手足 敏于决断 组织的训词 领导才能

    那怕是受了惩罚的人,也有「冰霜一例是天恩」的铭感。军统局是一个组织,自戴将军起,由一人而十人,而百人,而千人、万人,连外围同志,乃至几十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国每一个角落里,以组织如此之庞大,戴将军每一命令,都能贯澈到底,不敢有丝毫的违抗。正惟有如戴将军这样一个精忠贯日,精力过人,有光有热的人,才能这样的如手使臂,如臂使指,拼力以赴,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领袖组织与组织的训词,是在四十二年才发布的,而戴将军在二十几年前已秉承领袖意旨,着手此一组织,可见戴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