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心声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陸一位署名「清江水鄕」的網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往事回忆 网民心声

    大陸一位署名「清江水鄕」的網民,於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在新浪部落格(博客)發表一篇「武寧應該建立一座抗戰紀念碑」:小時候我在武寧鄕下大嬸家玩時,大嬸經常給我們這些小孩講她以前的故事。因爲大嬸小時候在戰亂中渡過,條件限制沒有讀過多少書,可以說是目不識丁,孤陋寡聞,又是鄕下老太婆,她講的那些往事,包括我們許許多多現在的年輕人看來,總認爲她是在編故事,嘻嘻哈哈不眞實。她說,她小時候家住在巾口鄕,家門口對面有一座山叫棺材山,又叫觀風山,當年抗日打仗山上死了好多兵...

  • 文章你究竟要我們怎樣?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6期  作者:X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国际交往 华人心声 政治评论

    按:一首在全球華人圈子引起哄動的英文詩,傳說是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榮譽退休的物理學教授Duo-Liang Lin的手筆;這位學者表達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憤慨…以前衰弱受人欺凌,好不容易開始崛起,又受敵視,似乎中國人做什麼都都不對,你們西方人究竟想要我們怎樣生存?這首詩近來在網上熱傳,原因是它反映了華人的心態,抒發了華人長期以來的集體壓抑。原詩以英文撰寫,曾在華盛頓郵報刊登,是受到雙重標準困擾的海外華人向西方偏見射出的一箭。西方某些人對中國的敵意與偏見,原因很複雜,有...

  • 文章一个台湾靑年的心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千雲 出版时间:1976-04-25
    关键字: 台湾青年 心声 追思伟人

    生爲中國人,生爲黃帝子孫,血管裡倘流着中華民族神聖純潔的血液,永遠的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先曾經一代一代的吮吸着黃河長江的乳汁,溫暖於中原大地的懷抱裡;茁壯,成長,苦難,流離,掙扎……,血液從中原老家,到了江南,到了嶺南,到了閩南,橫渡海峽最後到了臺灣,祖先遺傳的血液在我稚嫩的體內活躍、奔騰,我怎能忍受被人否定爲中國人,更怎能忍受被惡毒的劃分爲中國人是中國人,臺灣人是臺灣人。否定臺灣人是中國人的陰險之徒,他們不但數典忘祖、離間民族感情,更破壞國家團結,成爲我...

  • 文章空閨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2期  作者:野老  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家属 心声 歌曲

    忆恋人山本大卫,征支那一去不回,春正始樱花如锦,到花前独徘徊。皇军们无言凯旋,山本君一瓶骨灰,花依旧人儿不见,肠欲断心欲碎。去年春在热海,既相亲又相爱,东京驿成永别,思往事不尽哀!月缺了可再圆,花落了可再开。人儿呀一去不返,这空闺怎能挨!」这一首「空闺怨」的作者是谁已无从查考,看歌词推测,该是八年抗战期中被歼的侵华日本军人家属丧夫寡居的心声,也许是我们政府宣传机构用以打击、瓦解日本军人意志的心战作品翻译成中文的歌曲。我和弟妹们从当时就读温州中学的大哥

  • 文章泰北难民心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杨國粹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泰北 难民 心声 散文诗联 历史集萃

    待肃清。滇军健儿有胆量,包打不胜不要钱。考可一战惊天地[2],辉煌战史传古今。五自立自助天有眼,自强自重人不轻。只为神技显身手,赢得泰人结善缘。驻守泰北防寮共,从此编为国防军。异域立功光大汉,民族英雄耀祖先。六泰北六十难民村,五所中学传书声[3]。中华文化永不朽,四维八德继传承。台湾不忘同胞爱,政府照顾得新生。感谢大恩念大德,誓死效忠尽良能。七良心送炭到泰北,慈善团体立功德。台湾大爱布仁风,难胞受惠享福泽。授田偿金发到户[4],茅草窝舖换洋宅。难胞子弟充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