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开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开平县八景简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譚守信 出版时间:1989-06-30
    关键字: 开平县 开平八景 八景简介 散文诗联

    八景名胜:⒈百立晴云。2金巖飞瀑。⒊皀幕樵歌。⒋双桥春雨。⒌夹水流春。⒍长沙涌月。⒎赤水归帆。⒏潭江渔火府志云:百立大湾,朝宗拱护,东横狮岭,西据马冈,云宿之峰接天,独鹤之流灌海,山川盘郁,至为壮观。因此本县海环于外,山拥其中,名胜古蹟甚多,今仅就名胜其经昔日高人雅士题诗公认者,共计八县,分述于后:一、百立山——亦称北腊山,在县城隔河二里,山形如旗帜,绵亘三十余里,内有船坑,米坑,三石门,三小湖,出产白云茶。因山顚高入云霄,常有云雾笼罩,蔚为奇观。昔人题

  • 文章开平县司徒氏抗日七烈士碑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李鑄靈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抗日七烈士 开平县 纪念碑 碑文

    侨鄕四邑,在抗日作战期间,各县各鄕英勇抵抗之表现,实居其首,而在不断抵抗过程中,在时间亦最长,开平腾蛟司徒煦等七烈士,其尽忠殉难事蹟,更为惊天地而泣鬼神,此碑记为从化张镜黎先生所撰,详述当地形势,与作战始末,诚可读之作也。尤以现今日本纂改历史,否认屠杀,故特录此碑文,以确证日军之丑恶暴行,于面临败降前夕,仍用野蛮手段,背违国际公法,擅放毒气,致七烈士被毒烟薰晕,惨被戮刑碎尸弃野之经过。缘我国抗日作战,自民国廿六年七月七日爆发而展开,当时粤省部队,仅有五个

  • 文章开平县乡团英勇抗日回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司徒坤  出版时间:2007-07-31
    关键字: 开平南楼七烈士 抗日战争 民族英雄 以身殉国

    前言抗战八年期中,民间乡团对国家之贡献其功实不可没,平时维护后方治安,战时支援前方作战,阻击敌人,迟滞敌人行动,其最轰动遐迩的莫过于「南楼七烈士」。慷慨成仁,与台洞乡团之抗日战果。而最难能可贵的,莫过于广东国民大学校长张香谱先生,以文人身分,临危受人民之托付,出任游击司令,率领乡团及抗日青年志士,光复苍城。为开平文人领兵创造军事奇蹟。日寇凶残 芦沟挑衅民国二十六年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一场惨烈的战事。盖日本军阀基于传统的侵略国策,与「三月亡华」的狂妄幻想又

  • 文章开平风土与文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陳無涯 出版时间:1974-06-01
    关键字: 开平 风土人情 山川文物 先贤名士

    开平为广东之属邑,是我父母之邦,亦是我的汤沐邑,位于广州之西南隅,东西广袤七十五里,南北广袤七十九里,隶属于肇庆府,与广州相距约二百九十余里,与肇庆相距约二百六十余里,阖四境之内,网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三千二百多方里,在秦以前,为蛮夷之地,一切文物固无可考,唐宋以后,虽亦有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鄕曲,以繁以育于其间,但均缺乏历史掌故之记载,其治乱兴衰之情形,仍无所悉,驯至淸代顺治六年,因地方多故,所属之县不克控制,朝廷始徇邑绅张朗鼎张钜璘等之请,乃将

  • 文章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關永銘  出版时间:2012-04-30
    关键字: 开平碉楼 三门里 自立村 锦江里 马降龙 世界文化遗产

    注:马降龙碉楼群)在明末清初期开始,开平洪涝连年,盗匪横行。当时在海外谋生的开平乡亲为了家乡亲人免于匪劫、洪涝之灾害。纷纷寄钱回家兴建具有防匪、防洪功能的碉楼(楼层设有射击孔、瞭望台等)建筑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在建筑上,碉楼采取中西合璧风格,既表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又具有欧美风情,成为一道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景观。开平碉楼确实具有一种防御、居住的功能。以西洋建筑特征为主的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亦是所谓消逝文明的有力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