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开发历史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腾冲热海开发历史源流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張尊賢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腾冲热海 开发历史 历史源流考 地质研究 地热疗养

    热海矿泉的治疗康复作用誉满省内外,影响及东南亚国家华侨。热海是地热奇观;热海是风景名胜;热海是疗养圣地;热海是康复中心;腾冲人民很久以前就利用热海矿泉疗疾治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五〇〇多年。明崇祯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五月七日,我国伟大的地质地理学家及旅游家徐霞客冒雨实地考察了热海,并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述,「坡间烟势更大,见石坡平突,东北开一穴,如仰口而张其上谔,其中下绾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囊鼓风煽燄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

  • 文章中国历史上五次开发大西北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4、65期  作者:楊重琦 王文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开发大西北 回顾五次开发历程 历史资料

    大西北的问题,历来是事关国家安危,疆土统一的大问题。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西北或者西北地区国泰民安,那个时候的中国就出现国力强盛,民族团结,兴旺昌盛的景象。因此,中国历代都极为重视大西北。温故而知新也,我们今天回顾历史上五次大开发西北,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天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第一次开发 移民实边 张骞「凿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于公元前二一五年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北伐匈奴,收复河套以南之地,并采取了两项重要的决策

  • 文章简述浙东南区开发历史进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胡牧 出版时间:1991-06-10
    关键字: 浙东东南区 开发 历史 温州地区

    本文试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全国政治大局的变动对浙东南区历史开发进程的影响,作一粗略的探讨,叙述的重点放在温州地区。就浙江全省的文化地理而言,可以分为两大区域:即浙北西区——包括杭嘉湖平原,钱塘江水系,宁绍平原;浙东南区——包括灵江、瓯江、飞云江、敖江水系。浙东南区曾长期落后于浙北西区。两个区域的界线,正好与沿曹娥江口向西南经义乌,再偏西南延伸至金华、衢县、江山这一条地质深断裂带相吻合。界线以西以北准地槽;界线以东以南,为闽浙地盾的部份,两区的地理自然条件

  • 文章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南海諸島新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41期  作者:劉伯強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南海 历史考证 丰富资源 开发建设

    东沙群岛为「气沙头」,西沙群岛为「七洲洋」,南沙群岛为「石塘」,中沙群岛为「长沙」。后来清朝在西元一八一八年绘制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都将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疆域版图。附带一笔这裏所讲的「中国」是中华民国,现在少数居心叵测的人,不敢称中国,而称台湾,须知台湾是地名,而非国名,而是自我矮化。尤其目前各种商品外面包装标示生产国家只注明MIT这是不对的,应在MIT前再加入ROC(中华民国)这才对。我国开发南海诸岛历史渊源流长,在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曾发现清代以及

  • 文章客家入墾臺灣地區考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1期  作者:連文希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客家人 开发台湾 历史考证

    溪、南崁内厝庄、南崁顶厝庄、南崁庙口庄之名均因之。现在的南崁村,即南崁庙口庄芦竹鄕公所所在地;为昔日通往台北地区的主要据点);每有航海船只至,輙购货物,以与山胞交易,利市百倍。到雍正年间,客人闻风陆续而至;于是聚居闾闬,顺次开辟。据平鎭「王氏族谱」谓:「其先出自姬姓,因避秦乱,子孙分迁各地。其宗一系,初居山西太原,衍为钜族。嗣有淳资谥太乙者,始入粤,开基于广东潮州府饶平县城仔里元歌都莲塘社墩上鄕。传至十三世克师,于雍正年间,初入台湾。」又据台南市历史舘藏

  • 文章東海明珠大陳島現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0期  作者:季世華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台湾名胜 大陈岛 历史沿革 开发建设

    大陈岛位于台州湾东南方,距海门港五十一公里。总面积十四·六平方公里,由上、下大陈等廿九个岛屿组成。其中上、下大陈两岛面积为十一·九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六百余。空气湿润,年平均温度十六·七度。森林覆蓋率达五十六%,是国家一级渔港,海上森林公园和海钓基地。浙江第二渔场。远在南朝刘宋时期,已获开发,唐时以盛产鲛鱼皮等贡品而闻名。元末曾为方国珍义军屯兵之所。明世宗嘉靖年间,倭寇踞此,窜扰浙江沿海,民无宁日,终赖戚继光、俞大猷剿平。抗战时期,日寇亦尝盘踞,被我军击退

  • 文章对广西昆仑关开发为观光景点的建议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6期  作者:韋鼎峙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昆仑关开发建议 抗日历史 英烈名单

    半个多世纪,遥想关山,景况何如?梦寐萦怀,私情难遣。开发观光景点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经济飞跃发展,据悉落后的故乡,也己脱胎换骨,面目一新。特别是观光事业,积极推动,致成一枝独秀。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得天独厚,拥有雄壮、奇美秀丽山川,久负盛名,吸引中外游客。其实以近代进步眼光来看,仅仅靠天吃饭,是不够的。还得加上人工陪衬,所谓「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运用近代科技文明,使天然的美,更能神化,更能引人入胜,或整修珍贵史蹟,扩展地方人文精神,发扬

  • 文章南麂的过去与开发前景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5-08-01
    关键字: 南麂岛 历史沿革 经济开发 旅游观光 发展规划

    南麂列岛地处祖国东南海域,主岛外形似麂,头东尾西,浮于海面,故名南麂。它南连闽北海域,北迎三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的入海口,南望祖国宝岛台湾,西靠大陆。是块既有宽广腹地,又能四通八达;既有重要保护价值,又有远大开发前景的独具特色的东南沿海的风水宝地。海洋生物学家称之为贝藻类及海洋生物的基因库,经济界却誉之为未被开垦的丰腴的蓝色国土。南麂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五〇〇多年前,这里曾作为台湾到大陆的跳板,成为兵家必争的要地。据民国《平阳县志·舆地

  • 文章從桃花源記說大埔桃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郭新如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大埔桃源 历史文化 自然景色 环境开发建设

    一方秀丽山川的广东大埔桃源,约莫上千年的历史了。它跨越了自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及近代,走过了烽火硝烟,风雨如晦,这惨烈的年代。它也曾经三易其名,在蛮方辟土刀耕火种的初期,定为「泥源」,随着聚居者先后入乡,则更名「黎源」,取其农民耕作之义。到了明末清初,随着人文辈出,也是先贤深读了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的深刻陶冶,因此,把“黎”字改为“桃”字,「桃源」由此而得名。这是先贤斯地钟灵之所至,才有如此神韵的美名,每一位桃源人无不对家乡的名字感到自豪和高兴,它名驰

  • 文章沈云沛与——东巷滩涂开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1、2期  作者:蔣金明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沈云沛 人物事迹 滩涂开发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十二月,任淸政府农工商右侍郎、邮政部右侍郎等职。在京城和海州地方很有名望。沈云沛在京为官,为何知道云台山下的一个小山村——东巷呢?并予以建设,又是为什么呢?东巷村,现属连云港开发区中云办事处管辖,在一百多年前是一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坐落在中云台山主峰栖云由下南侧。山上有座庙宇,叫蓑衣庵。那时山上山下土地都是庙产,东巷百姓是其佃户。当时的东巷山下是一遍泽地,东近黄海,在较大海潮时又成海滨。东巷村虽小,面积却很大。据村上老人传承下来说法,说从海浪头(即海浪所到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