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筑结构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乍溫屋建築群像初探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4期  作者:溫文樣 出版时间:2010-02-27
    关键字: 小乍堡 建筑结构 历史沿革

    「錦屛鄉:原名小乍,俗稱小沙,在城西南三十里,地勢斜長,因羅徑約有錦屛山,故改今名。境內有翠石崖,風景幽雅;崖的附近有皈和寺,相傳爲唐代五僧祖師道場。物產有田心石灰、炭窿崗煤炭。」這段介紹文字,摘錄自中華民國卅六年八月增訂後初版,梅縣縣政府審定的中心學校及保國民學校課程,最新「梅縣地理」第廿二課。小乍堡之稱始於清代,其下轄葵岡、大塘尾、鷄籠、羅徑四約。民國二十年,梅縣爲完成自治基礎,促進行政效率,曾劃分爲十四自治區,旋改爲十五區,分轄全縣卅六堡。迨抗日戰...

  • 文章土樓與土樓畫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3期  作者:謝耀承 出版时间:2009-02-07
    关键字: 土楼 土楼画 建筑结构 笔墨戏剧

    在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世界民居建築中,中國閩西的永定客家土樓被譽爲「世界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實踐了民居建築的功能要求、材料結構、建築造型三個要素完美的統一,融匯了地質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華於一體的瑰寶。土樓這種獨特的建築模式是永定客家人的創造,同時還傳播到毗鄰的閩南之南靖、和平等縣之部分鄉鎭,故統稱「福建土樓」,近年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生長在永定下洋土樓之鄉,從小就喜歡畫畫,土樓周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 文章由玄奘親自設計的大雁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玄奘 大雁塔 建筑结构 名胜古迹

    大雁塔位於西安城南的慈恩寺內,最初稱爲慈恩寺塔,中唐以後,「雁塔」一名才漸漸在文獻中出現。慈恩寺塔被人稱爲雁塔,源自一則佛敎典故:相傳在印度的一座小乘寺廟中,一天,負責炊事的僧人買不到「三淨肉」(未見其殺,未聞其殺和不爲己殺的肉),正在著急,忽然有一羣大雁從頭頂飛過,僧人便仰天開玩笑說:「今日憎供有闕,摩訶薩埵宜知!」說畢,領頭的大雁應聲而墜,摔死在地。衆僧大驚,互相傳吿說:「此菩薩也!我曹何人,敢欲噉食!」立卽修建一座高塔,將大雁埋在塔中,並命名爲「大...

  • 文章江西會館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6期  作者:陳碩淵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江西会馆 建筑结构 慈善机构 江西移民

    我縣之江西會館,建於縣城以南(紫溪右岸)之唐公街西南端。此一會館之正殿,爲一座一層以青石所築成的極高大之古式宮殿,殿內供奉我國宋代有功宦官陳琳老公公塑像,並立有石碑數塊,座南向北,恰與聖宮相面對。正殿之兩下側,建有木造二層的古式長方形樓房,其樓之上層,爲辦公室、臥室、及接待室,下層均用作貧困人民辦理喪事。正殿對面(即隔一天井)以青石築一戲台,整個會館之四週均爲青石圍牆,高約等於正殿之一半。所有房屋之蓋瓦均爲黑色陶器之竹節瓦。正殿及戲台之前柱上均雕刻石龍一...

  • 文章憶澄海名勝——西山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蔡燦然 出版时间:1985-06-30
    关键字: 汕头市澄海区 西山庵 建筑结构 庭院景观

    澄海當韓江出海處,縣治東南,平陽濱海,而疏落岡陵,僅在西北,是以邑郭乏山林巖壑之勝,足供遊賞;邇郭之丘,首推「西山」,有足述者。山距北關偏西五里之華富村外,高祗十四丈,圍僅里許,固非崇山峻嶺,第山腰之湧泉寺,又稱西山庵,勝境也,邑人尋求幽趣,莫不嚮往,西山遂之而顯,所謂:「山不在高,有”勝“則名也。」西山庵拔地三丈,斜坡蜿蜒二三十武,乃達山門,額榜「湧泉寺」明示寺之勝,萃者「湧泉」也,由山門下階五級,庭院廓然,左側墻壖,欄石爲池,長丈餘,寬八尺,高三尺,...

  • 文章浙江省的「民間故宮」—盧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1期  作者:天鼎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卢宅 建筑结构 木雕 羊角大花灯 “民间故宫” 历史沿革

    金華東陽市東門外一·五公里處的吳寧街道,有一座三面臨水,一面背山的大型古建築群,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姜太公(子牙)後裔雅溪盧氏聚居地,它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處,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明、清住宅代表作,被人們稱為「中國民間故宮」、「江南大觀園」、「東陽古宅明珠」,二〇〇六年世界百處瀕危文化遺址之一。受孔孟儒學之熏陶,承姜子牙道術之精華。南宋初,盧氏擇居雅溪後,取山川形勝之靈,得人文風俗之潤,尊師重教,詩禮傳家,科第接代,宅屋聯綿,形成佔地五百餘畝的...

  • 文章揚州兩淮塩署史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7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8-01-10
    关键字: 两淮盐运使署 建筑结构 谢太傅祠 扬州御寇录 日军侵略

    兩淮鹽運使署,在揚州新城,其址爲漢江都相董仲舒故宅。建置時,在明初洪武年間,及明嘉靖卅四年,乙卯,方建揚州新城。當建兩淮鹽運使署時,揚州新城尙未建置。運署係在揚州舊城大東門外,用淮鹽運稅收,爲當時國家大宗收入,悉爲現銀,置於城外,防衞堪虞。嘉靖二年,於署之東南北,各建一門,門甃以甕,上覆以樓,深廣各丈有三,高倍之,樓櫓相望,宛若小城,東曰陽賓(俗呼東圈門)、南曰迎薰(俗呼南圈門)、北曰拱極(俗呼北圈門)。明、李銳、有記,此三門直至淪落**時,猶存。凡文武官...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