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筑特色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陽西工與呉佩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建筑特色 洛阳练兵

    孚威將軍吳佩孚開府洛陽,歷時八載;河南的鐵路收入,供其消費;河南的壯丁近二十萬人,受其驅使;大小戰十餘次,前後方的戰場都不離河南,河南人的生命財產損失,無從槪算;而戰後遺留之災害,更難估計;是吳佩孚之措施與河南人之禍福,有著密切的不可分的影響與關係,烏可不有記以告後人。

  • 文章慈谿保國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9期  作者:高志林 出版时间:2008-09-10
    关键字: 保国寺 历史沿革 史料研究 无梁大殿 建筑特色

    寧波江北市郊,有座靈山(舊屬慈谿縣)。山上有保國寺,是座無樑的建築,又一塵不染。用這麼一座無樑的寺宇來做大東海的映壁,可謂是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要說保國寺的來歷,還得從東漢初年說起。那時,朝廷裏有位中書郎突然離京不知去向,於是,朝廷上下為之不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驃騎將軍張意之子,名叫齊芳。張齊芳戒行清虛,執心恬靜,雲遊四野,到寧波靈山已是第二年春日黃昏之時,他想找個地方棲宿。正在峰巔四顧,突然看到奇景:靈山南坡,金光燦爛,烈烈揚揚。是霞光嗎?不對...

  • 文章寧波地名初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10期  作者:林宗瑾 出版时间:2000-10-10
    关键字: 宁波 地名由来 建筑特色 地方风俗

    寧波,地處浙東沿海,平原丘陵相間,其地名頗具地形特色。古人定名,後人沿用,耐人尋味,奇趣無窮。平原水網地帶,河流縱橫,沃野一片,民間相通必先架橋,故村鎭以『橋』而得名較多。如:鄞江橋、福明橋、莊橋、盛墊橋、宋詔橋、張斌橋、紫橋、望春橋……其橋以石拱爲主,造型別致,堅固耐用。村民傍河聚居,橋旣使鄰村之間『天塹變通途』,又是當地引以爲榮的建築物,故以橋命村。農家村莊則更具『小橋、流水、人家』之美景。丘陵山巒間藏有無數小塊山地平原,先人來此背山臨溪結廬搭舍,以...

  • 文章財團法人臺北縣三峽 長福巖清水祖師公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清水祖师 长福岩 建筑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

    一、清水祖師略傳:本巖供奉清水祖師,祖師本名昭應陳姓,河南開封人。其祖上宋廉思公,宋太祖乾德二年廣海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征契丹胡虜有功,封護國軍節度,歷封疆鎮撫布政,崇信釋氏,有恆教子孫以忠孝報國為本。迨而祖師時,世大亂,從遷南渡臨安(杭州),投忠武軍,南征北戰,功忠漢族。後率眾移閩之泉州安溪。卜居彭內清水巖。墾田訓民,啟發漢族精神。恢復失土。至天下被混,版圖易色。即改裝佛徒,僧服周遊閩越,勸化反抗異族。事敗潛回故里,示兒輩及民眾曰:「我華夏自宋以來,多...

  • 文章浙江傳統建築及其特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9期  作者:晉谷 出版时间:1994-09-10
    关键字: 江浙传统建筑 建筑特色 余姚河姆渡遗址 榫卯 干栏式 西湖园林

    浙江建築歷史源遠流長,建築技藝精湛,名聞遐邇。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用樹木建築房舍,出現建築技術。我們從餘姚河姆渡遺址所發掘出來的大量建築木構件看,這些木構件上有着多種類型的榫卯,說明當時的木構房屋已經採用榫卯技術構築。河姆渡發掘出來的是一座長約三十四米的木架建築,有人認爲是一座長條形的「干欄式」結構。在以石器爲主要生產工具的條件下,能够加工出這樣精細而科學的榫卯構造,那是很不容易的,這是我國建築文化的寶貴遺產。據測定,河姆渡遺址距今約有七千年。到了西周時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