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师范共返回9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政府遷台前之江蘇教育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江苏 教育 中等 国民 师范

    可能范围内,克服一切困难,做到①核定各县市地方敎育预算及计划。②根据各级视导报告指示各县市政府改进地方敎育。③登记并检定各县市中小学敎员。④添置各县市图书设备充实学校内容。⑤考核各县市办理地方敎育成绩。㈤整理省县敎育款产江苏省之敎育款产有座落南京市区者,由敎育厅会同财政厅组织淸理委员会加以淸理。各县市敎育款产之整理则由各县市财政淸理委员会分别淸理。㈥整顿私立学校当时有私立中等学校三百三十所。内有中学三百零三所。职业学校二十五所,师范学校二所。其中完成立业手续已核准学校

  • 文章漫话梓里南通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張樂淘  出版时间:1977-08-15
    关键字: 南通 实业 师范 文风

    应善加开发利用,遂筑埧建堤,兴办农牧,顿使沧海成为阡陌良田,这正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蹟,也是人与天争的独具慧眼之秉赋。几经改进土质之后,嗣又引进美国改良种棉花,大事培植,产量丰富,收益裕厚。为运用生产资源,继又兴建纺纱厂,织布厂,染色加工,作业系统一贯,毕具规模,振兴实业之基础,亦告奠立,日渐月将,营利生息可观,乃于光緖二十八年醵资兴办通州师范学校一所,盖以敎育第一,师范为先,其眼光之远大,由此可见。这一所学校的成立,更是开全国师范敎育风气之先,历史最早

  • 文章抗战前后之山东职业及师范敎育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鄭恒萃  出版时间:1986-12-20
    关键字: 抗戰前後 職業敎育 師範敎育

    职业学校一所。三十六年度上学期本省职业学校槪况如下:乙、青岛市靑岛市三十六年度上学期职业学校槪况,列表如次:靑岛市三十六年度上学期职业学校槪况,列表如次:(节录中国敎育年鉴第八篇第五章)贰、师范敎育甲、山东省一、沿革抗战前该省师范敎育已渐普遍设立,据民国二十三年统计,省立师范六校,省立简易鄕村师范七校,县立简易鄕师九校,数县联立简师四校,县立师范讲习所四十三所。民国二十六年冬,日寇进犯,省内各师范学校几全停顿二十七年后始逐渐恢复。据统计三十年度本省专设省立简易鄕

  • 文章豐師瑣憶寄鄉思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丰县 师范学校 回忆 革命 思乡

    知识有限,但对于党义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却受益不少,囘顾自此身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并接受三民主义的敎育,对我实有重大的影响。本县新猷,以敎育为先,因鉴于小学师资缺乏,乃决定将初中改的师范,并迁址南郊之渠楼,是处为一所庄园,四周环河,地主房舍很大,位居中央,学校便设于此,边河内沿,佃户搭居,前面有广场,辟为操场,西侧有菜园,改成校园,附近还有广大的土地,后来辟设为农场、农民敎育馆、自治实验鄕等,距城里许,夹道白杨萧萧,是一所很理想的学校环境,我从二年级便在这个新

  • 文章弘揚老區精神 創建新興事業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胡久明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楚才高中 师范学校 发展历程

    (本文作者係楚才高中董事長)

  • 文章老敎育家李崇武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李崇武 教育 师范 军训

    老校长」老而弥坚假如说敎育工作是一种奉献,那麽吾师李崇武(振云)先生对国家社会和他数不淸的学生们,眞是奉献得太大太多了。崇武师是河南汝南人,民国六十六年农历元月二十五日就是他的七秩晋三华诞,但他精神攫铄,身体健壮,不弯腰不驼背,连一根白发也没有,看起来不过是五十许人,现在还在担任私立龙华工专校长,孜孜不倦的在为敎育工作而努力,竞竞业业的在为国家培植实用的科技人才。「老校长」是我们河南省立百泉鄕村师范同学对于崇武师一致的尊称,因为我们自从立雪程门,亲炙敎

  • 文章抗戰時期遷禹縣之學校對地方教育文化之影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禹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禹州知州曹广权之聘,出长禹县丹山书院,时废科擧,兴学堂,禹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

  • 文章连城师范在连城

    来源期刊:《連聲》 第15期  作者:吳祖猷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连城师范 卢沟桥事变 抗日

    连城师范诞生于一九三七年八月,结束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前后换了二任校长、四次军训教官,搬迁过四个地方。八年来,连师为闽西各县小学输送了近二千名小教师资。为闽西,特别是为连城的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爆发,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此时民族矛盾,超过阶级矛盾,大敌当前,全国广大城乡,军民人等,无不以抗战大业为重,在一致对外的口号下团结起来。人们知道:要抵御外侮,当走富国强兵之道;要富国强兵,必须组织群众,训练群众和武装群众。它的每一个环节

  • 文章楊模傳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杨模 无锡 名士 日本 师范

    书、孙揆均、杜嗣程、高翔等,捐资兴学,择崇安寺前殿,仿天津二等学堂制,降一级,办三等学堂。规制同高小,程度则远过之。顾家多贫,捐款微,且竭蹶赴。敬恒独慨解身上衣,立质二百金,并赴沪组织文明书局,负贩时务书。敬恒、揆均以地方师资缺乏,前曾赴日,与东京高等师范校长嘉纳治五郞,磋议添设中国普遍师范。公使汪大爕电淸廷已获允,名日宏文师范学院,至是,复率学生数十东渡,而以额满见屛。商诸公使,不许,留日学生第一次风潮,陡然激起。敬恒、揆均、咸被逐,投海获救。守旧者

  • 文章艱辛剏業憶嗇公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李詠湘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张謇 民族企业 师范学校

    经费都有了充裕的接济,而且还拨出了广大的田地为各级学校及各种机构的永久基金,使之永不坠踬。他时常告诫于共事之人说:『凡创一事业,应时时存必成之心,亦时时作可败之计。』在他一生中,成就固然极多,也遭遇过不少非人力所能克服的挫败,但他总能洞烛机先,预作安排,使不陷于无可收拾的地步。三 创立师范学校实业的经营既渐走上了坦途,在光緖二十八年,就着手创办了作为敎育之母的全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于翠年开学,由张公自任校长;敎师除在国内遴聘若干硕学之士外,并自日本选聘

共94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