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川籍作家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三十年代的川籍作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川籍作家 王余杞 金满成 姜华

    八、王余杞在民国十三四年的北平,川籍作家不在少数。除前述各人外,还有一时颇富文名的王余杞,姜华,金满成等。王余杞是富顺县自流井人;后来自贡设市,自流井便属于自贡市了。王家和李家是自流井的大姓,族繁人多,均以盐业起家。余杞是王朗云之后,他的父亲王迪怀,日本留学生,囘里办树人中学,为全川有名的私立中学,(延聘教员,有些日本学人在内)也■四川的「南开」。不过在余杞就学时,只有小小一、二岁,但年级高我一班。国文老师是我的伯父渐逵先生。那时王喜欢读「燕山外史

  • 文章三十年代的川籍作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5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川籍作家 卢剑波 人物生平

    书,是巴金替他选辑的,有他的序言,大意是说:卢虽只为一「一个没没无闻的中学教师」,但作品的价值却是很高的云云。实则卢的文名,在二十年代比巴金大得多多,不过,三十年代以后他就远不及「我们的大作家」了。(这个「我们的大作家」,是卢常常用开玩笑的口吻向友朋们谈及的,似既是恭维,也是反讽。」卢在抗战后期,由胡鉴民教授介绍他进了四川大学,教逻辑。初任讲师,后升副教授,很叫座。胜利后,卢仍固守岗位。沦陷以还,消息无闻,不知被「淸算」了没有。卢一直是反马克思主义者,又喜办小刊物

  • 文章三十年代的川籍作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6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川籍作家 一二八之役 革命文学 张嘉牧 穆济波

    (周刋),一为「现代文化」(月刋)。前者出了十多期;后者仅出二期,首期为「革命文学批判专号」,二期为「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纪念特辑」。撰文者有复旦大学出身的马彦祥,劳动大学出身的丽尼(郭安仁),韩国作家柳紊等,自然更少不了卢剑波、谦弟两人。我则用一波的署名驳斥了列宁的托尔斯泰论。又用本名尹若、笔名莫孟明等写了好几篇文章。(民十六年,我曾用莫孟明的名字,编过一册淸党论文集,在上海出版风行一时。)这个特辑,在鲁迅编的「奔流」上,还被特别介绍过。那些文章,后来

  • 文章三十年代的川籍作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2期  作者: 一波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三十年代 川籍作家 敬隐渔 陈铨 宋育仁

    不过在表示他并不看得起我罢了。古人说交浅不言深,我那时确是犯了这个毛病,因我与周时为泛泛之交,究不应当进什么「忠吿」也。敬隐渔在当时已是「创造」上和「小说月报」上的作家,散文,小说都写得相当素朴可喜。他对我们的笔战,并未说话。他在西湖休养一年,写信给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希望他的帮助。后来,他就因此远赴巴黎去了。去国以后,时有小说写囘「小说月报」发表。此人在法国成就如何,我不知道,听说已于某年病死。这件事,老留法的盛成中先生可能详知,写此文时,本想前去

  • 文章記尹伯休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9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9-03-01
    关键字: 三十年代 川籍作家 尹伯休 全国文献界抗战协会 马宗融 朱光潜

    抗战初期的成都,文艺作家云集。嗣以中华全国文献界抗战协会成都分会成立,于是聚会日多,会员日众。马二先生和老舍一度到蓉,正値大会开会,他们亲见王含沙和萧军对骂,空气相当紧张。因当时全国上下,一致对外,文艺在表面上虽不分党派,而事实上仍各不相让。时在四川大学方面的作家羣中计有马宗融、胡健民、扬人楩、朱光潜、谢文柄、尹伯休等。尹伯休,仁寿县人。一九○三年生,中央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莫斯科骑兵学校毕业,历任政治部科长,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曾据谷斯范原著改编

  • 文章三十年代的川籍作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3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三十年代 川籍作家 陈翔鹤 沉钟社 陈炜谟

    这两位陈先生都是很正派的文学士,与那些冒牌的作家大大有别。还有其时同在北平的川籍作家,成都人黄鹏基,以朋其的署名,常在「莽原」「语丝」为文,是写杂文的好手,幽默讽刺,兼而有之。他后来又常主川中报纸的副刋。至于郑宾于其人,(似是井硏人)则偏于写作中国文学史之类的东西,其详则不复记忆了。

  • 文章記郭子雄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6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8-02-01
    关键字: 三十年代 川籍作家 郭子雄 诗词感怀 光华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会研究员,对日抗战期中,他供职于外交部成都专员公署,时为民国三十三年。子雄的文艺作品,计有「春夏秋冬」及「口供」等。子雄殁后,葬于他的故鄕资中,墓在城的北岸。那时我正由成都到资中工作,在车上,有人遥指他的坟墓给我看,陡忆前情,便有「过子雄墓」一诗,诗曰:一坏土未乾,道是子雄墓。往事系我心,作家集金屋。如何一诗人,今上九泉路。悠悠共千载,文章建安骨。囘想起来,这也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

  • 文章历代川籍史部作家考略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7期  作者:李寰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川籍史部作家 四川名贤 陈寿 苏辙 常璩

    接资料者,自异其趣。凡此之类,益令人钦羡我鄕前辈在史部著作贡献伟大,吾人应予直起急追,更力求今后之发皇光大。兹稽史乘,自晋讫淸初,得川籍史部作家十五人,略考里贯爵秩,幷将其著作内容,分别简述于后。成稿仓卒,误漏不免,尙祈大雅鸿达有以教之,俾资订正焉。一、陈寿陈寿,字承祚,晋安汉(今南充)人,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扼于黄皓,屡被谴黜。入晋,举孝廉,除著作郞,迁御史治事。撰三国志六十五卷,四库全书,列入正史类。寿擅史笔,剪裁不苟,简质有法,虽无表志,仍可

  • 文章記羅淑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9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8-05-01
    关键字: 罗淑 川籍女作家 巴金 成都女子师范 马宗融

    三十年代的川籍作家之二十四在川籍的女作家羣中,罗淑是最杰出的一个。罗本名世弥、罗淑是她的笔名,这笔名是巴金替他代取的。因为世弥从事文字工作,首先是致力于翻译,所译旧俄的妇女革命小说「何为」,即用世弥的本名。及后创作小说数篇,先交巴金看看,巴金认为很好,遂拟予选刋,又因世弥不愿以眞名发表,所以巴金替她署名「罗淑」了世弥是简阳县石桥井人,生于民国前六年,死于民国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农历正月十八日)地点是在抗战第二年的成都,死因是产褥热,享寿三十四岁。葬在

  • 文章记几个川籍作家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7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9-01-01
    关键字: 川籍剧作家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阳翰笙 赵铭彝 萧崇素

    剧专科学校(抗战时设在江安县)的导师。著有「夜」、「期望」等。在抗战宣传剧以前所作的国防戯剧,有「我们的故鄕」剧本一种。又:集体创作剧本「保卫芦沟桥」的十六人中,谢是第一个。(其他的剧作家,为宋之的、陈白尘、阿英、马彦祥、夏衍等。)说到川籍的戯剧工作者,还当提到上文所说的萧崇素和赵铭彝。(还有阳翰笙也是)萧是安县人,本名宗朴。他自成都高师附中毕业后,即赴上海进大夏大学,不久便转入南国戯剧学院,作了田汉的学生。毕业后,去日本进东京私立日本大学。他对歌剧最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