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寺庙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臺灣民間奉祀的福州神明

    来源期刊:《闽聲》 第9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67-03-01
    关键字: 神佛 寺庙 工匠 陈靖姑

    台省寺庙所供奉的神佛,可以分为全国性神明与地方性神明之两种。地方性神明,大部分是由闽南、粤东移民自祖籍带到台湾而来的。例如:往昔泉州人渡海来台时以保仪尊王、保仪大夫、保生大帝、淸水祖师等像携之为守护神。又如开漳圣王是漳州人的守护神,三山国王是粤东人的守护神。但也有极少数地方性神明,其来源属于福建福州,向为来自福州之商人,工匠所奉祀。旅居台省之福州工匠,历史悠久,擅长裁缝、刺绣、彫刻、银楼等业,于台省手工艺贡献极大。昔日之台湾府城及彰化县城,均有其会馆

  • 文章唐宋汴洛之名寺與高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4-01-25
    关键字: 汴梁 洛阳 寺庙 高僧 佛教

    前言雖然佛敎本係生於印度,但是自其傳入我國以後,多虧我們古往的高僧上人曁大德碩彥,不斷地汲取其中原有的精粹,融和我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華,於是使它就在我國的原野上,開出嶄新的奇花,結下圓滿的美果,隨着再由我們的鄕土,將它播傳於東南亞洲的鄰邦!很顯明地這是說:我們古往的高僧上人曁大德碩彥,實際確得算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大功臣!我期望:當前大家卽使對於就像復興中華文化這麼艱鉅與緊要的事業,自己不能去作同樣的貢獻,至少也應對於他們的優績與懋功,亟力悉予洞曉。我們實在...

  • 文章寶藏巖與集應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乡土情怀 台湾寺庙 宝藏寺

    台湾的寺庙,与农田的开发,有密切的关系。先是先民们基于宗敎的需要,建庙以求精神上有所寄托,进而产生克艰履险的信心。继而寺庙又成为地方政治、商业、交通,甚至敎化的中心。社会治安得以维持,公益事业得以推展。先民多来自福建的漳、泉,或广东的潮、惠等州,当他们远渡重洋时,往往向故鄕寺庙里求取香火或神像分灵,以求平安,所以台湾的寺庙,无论就建筑、或祭拜仪式,大多袭自家鄕的古老传统,实在是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硏讨台湾史蹟,对于寺庙的建立,决不可以「迷信」而

  • 文章蘇州一日遊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5期  作者:蔣釗林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苏州 游记 城市名胜 园林寺庙

    本文作者爲大陸中學生,敘述活潑,形容逼眞,層次分明,措詞簡潔,讀者閱讀本文,有同遊蘇州之感。列爲佳作,應無不妥——編者

  • 文章憶故鄉——大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期  作者:北亨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历史沿革 名神古迹 寺庙建筑

    实。大同地当此陲,气候严寒,公署寺庙以及居家住宅,建筑均极坚固,故古老殿宇,尙多存在。大同总鎭署在城西北隅,系明永乐七年之建筑物,规模宏伟,气象森严,为明淸两代驻军高级长官之衙署。民国以来,如晋北鎭守使署,各兵种之司令部,亦均驻扎于此。大同府署在大西街,系明洪武九年同知陈则所建,中为牧爱堂,后为思补堂,万历丁未年知府高第建斋曰愼独,南为杏花亭,仪门外正坊榜曰云中郡,左右坊曰师帅,曰承宣。民元废府后,改设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嗣改名为山西省立大同师范学校。大同县

  • 文章南嶽衡山峯巒迂迴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南岳衡山 南岳庙 景色介绍 寺庙介绍

    華夏五嶽,衡山是其一。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的南部,爲五嶺山脈之支阜,起於衡山縣西北;西南行,綿延於湘、資二水之間;盡於溈山,稱衡山脈,主峯在衡山縣西北和衡陽縣北,世以衡山爲五嶽中之南嶽。後來漢武帝嘗移南嶽之名於霍山,隋文帝始復以衡山爲南嶽,山有七十二峯,以祝融、紫蓋、雲密、石廩、天柱五峯爲最著;此外岩洞羅列,不可勝數。衡山在隋、唐以前還是一座荒山,所以說到它的史實,當然不能和東、西、北、中各嶽相比,...

  • 文章从晋祠布局谈我国寺庙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季長如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晋祠布局 叔虞祠 概况简介 寺庙特色

    圣母殿为历代祈雨之庙宇。庙宇均为供奉神灵之场所,古代建筑师们在寺庙园林设计时就考虑到参禅需淸净环境,故建寺选址要以风景秀丽,园林绿化为先。神佛法戒不杀生,故殿前常有放生池,放生池又属园林中的水景景观,而水又是一种衬托静穆的天然饰物。因此,圣母殿背山以突出其庄严肃穆,傍水以示其幽深淸净。做为晋祠这一寺庙园林,正好成就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圣母殿前的鱼泊飞梁既利用了泽国水系,又美化了园林静穆,蕴含了佛道的普度众生涵义,这从佛法的功能上,性情的陶冶上

  • 文章佛聯輯要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張齡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散文诗联 佛教 寺庙介绍

    东渡以还,暇辄以薰修为事,时撰佛联,集久成帙,同里李渔叔兄阅而好之,其题记略云:「集中题寺庙诸联,以法慧濬其灵源,名理益其盛藻,盖真能开径独行,自成面目,弟虽竭百思,终难一到,平生于此,低首输君,片石韩陵,同玆叹慕。过情之誉,非所克承,今李君墓草有宿,重检遗墨,为之泫然,因辑写如干首,以就正有道,大雅君子。幸辱 教焉。

  • 文章中原名剎——普嚴禪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郭如月 馮金聲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普严禅寺 轶闻野史 寺庙概况 修建历史

    河南省方城縣,城東南二十公里處,有山名大主山,西北東南走向,海拔594米。這裏群峰挺秀,層巒疊嶂,在四面環山峽谷中的一片土地上建有名剎—普嚴禪寺。一千多年來,該寺成爲大乘佛教臨濟正宗傳宗說法的道場。故又以教名山稱大乘山。一九八七年八月中旬,日本國佛教界一行三十七人考察團,曾慕名來寺參觀,由此足證該寺歷史淵源之深和享譽範圍之廣。據考,普嚴禪寺建於佛教盛行的唐憲宗元和年間,由南岳懷讓之曾孫禪師來此傳經布道,成爲該寺宣揚大乘佛教普渡衆生的一代祖師。爾後,相繼有含...

  • 文章暑中憶清涼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清凉山 题诗精选 寺庙简述

    記得是一個雨後的早晨,天空有薄霧,地上無輕塵,我的游興大發;但獨自去游,覺得孤零。乃跑到中山北路,約春暄夫婦,與唫唐諸友,一同去遊淸涼山。汽車在濕潤的馬路上急馳,便覺得淸風拂面,已經有些涼意。不多時,車停在淸涼寺門前,我們下了車,向寺內走,看見牆上有「六朝勝跡」四個大字,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走進寺內,逛了一遭,覺得沒什麼値得留連的。惟有送子娘娘的像,塑得不差;在她膝前環立着男女娃娃,也頗可愛。到那裏去求子嗣的人,希望生男的,便用草繩繫在男娃娃的頸上,希...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