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方言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廡齋脞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廡翁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绝联 客家方言 朱兆莘

    客家方言谚语尚多,就此打住,他日有机会再续。三、记吾粤外交耆宿朱兆莘朱兆莘,字鼎青,广东花县人;祖籍广东省东莞县横沥半仙,约三百年前,祖辈迁居于花县赤呢黄沙塘村,他于光绪五年生于花县,幼年勤学向上,品学兼优,旋以优廪生肄业于广州西村的广雅书院(时广东最高学府),随后又因学业成绩优异,被选送北京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馆,毕业成绩优等,受奖为举人。光绪三十三年,清廷挑选优秀学生出国留学,朱兆莘被学部选派往美国留学,兼委派办理华侨学务,初期考入纽约大学商务财政科,毕业时

  • 文章客家話的「鷄公」出自中原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張維耿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鸡公山 客家方言 语音来源

    有一回,我到河南省信陽市參加修辭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期間,東道主安排我們去當地名勝「鷄公山」觀光。我一聽「鷄公山」這名稱,就感到有點兒怪。我們客家人才把「公鷄」叫「鷄公」呢,怎麼中原地區的河南省也會起個「鷄公山」的名稱啊?我問當地的一位教授:「這『鷄公山』的名稱有多長歷史了?」他說:「千百年來人們就是這麼叫的。要說鷄公山名稱的歷史,誰也說不準有多長。」一般地說,地名具有更多的保守性質。某個地方原先沒有名稱,後來有人給它起了個名兒,大家跟著叫開了,再要給它換...

  • 文章「客家話漫談」的回響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溫文樣 出版时间:2007-02-25
    关键字: 客家话漫谈 客家方言 畬族 瑶族

    有畬蛮流入潮州。」梅县在隋、唐及明代曾隶属潮州,曾文说唐代吾梅地区有畬瑶族群正与典籍记载相吻合。傜,本作猺,蛮族之一。把傜族说成「瑶族」的,在台湾所见辞书中,只有天成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五月初版的文史辞源(黄庆萱教授撰「字典学台北」一文指出是源自大陆新编辞源。民74年4月9日联合报八版)。1、人部傜下注㈡我国瑶族,古也作傜。2、犬部猺下注㈡旧时对我国瑶族的侮辱性称谓,也作傜、徭。3、彳部徭下注云:劳役,说文作傜,隶变为傜。4、王部瑶下注却无种族义,也无「瑶族

  • 文章客家話漫談(客家探源)——(二)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曾廣鉞 出版时间:2008-02-16
    关键字: 客家方言 七哀诗 客家民系

    筆者前在客家話漫談提到的客家話「語詞」,都是叔婆伯姆時下仍在使用的口語,雖然與時下的普通話(國語)有差異,但那些語詞在形、音、義三方面都與康熙字典或辭源一致的,目的是要證明客家話很多是「古」漢語,是要以今溯古。其中有些語詞是筆者個人臨時的音譯,例如「鹿濁」、「好先行」、「有身」,都是童時在家鄉聽長輩說的。「鹿濁」之所以說是「碌碡」,以及「蒸嘗」一詞,因爲比較少用,特在此重予解說:鹿濁(或鹿毒):這是一種農具,是童時聽大人如此發音,我個人給予的音譯,並非原...

  • 文章客家語的淵源與流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羅肇錦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历史源流 发展演变 语音特色

    從本質上論,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的日月星辰不同,日月星晨可以亙古不變,但語言不可能不變。只要人類社會改變了,語言自然跟著改變。正如天上的太陽古老不變,但它的名稱,從古到今,有多少不同的說法,甚至今天都還有「太陽」「日頭」「老爺兒」……等不同,何況擴充到宇宙人類的語言,那更是數不勝數,稱不勝稱了。既然語言是社會產物,是必變的現象,而我們想要從變化不斷的現象中,去追溯某種語言的淵源,確是一件困難而又危險的事。客家話,是漢語的一支,說它起源於什麼時候...

  • 文章客語「正地」二字詮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張麗生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客家方言 正地 语音语义 方志谱乘

    近年來,在台北市廣東省立梅州中學校友會,或梅縣同鄕會的集會場合中,時常聽到學長鄕賢李委員繼淵伯,在閒談時講到:涯等人客家話的「食正地飯」的「正地」兩個字,不知道該如何寫,聽過多次之後,因此引起筆者聯想到小時候看水滸傳的情景,那裏面不是有「怎地」、「忽地」、「恁地」等語詞嗎?而這些甚麼地甚麼地的語詞,就是從宋人說書的話本中,直接流傳下來的語言,是當時宋人常用的口頭語,和我們客家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筆者今年曾特地再把水滸傳看一轉,卻沒有發現到「正地」一...

  • 文章談客家話回響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古之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客家文化 历史集萃

    楊雄方言七說:攍、、賀、、擔也。到廣雅則說:攍、㧡、何、、擔也。溫仲和編輯清光緒嘉應州志卷七方言直說:「擔謂之㧡。土音讀恝之平聲。」並按語說:「今州俗明以擔為㧡,故擔夫謂之㧡腳。」楊雄方言是蒐集古今各地不同時空的同義詞。廣雅亦是。州志方言則是專指客家話而編的。依廣雅所說:㧡是擔義、則州志說「擔謂之㧡」,正是古義古語。只是客話恝平聲的讀音,應類似國語ㄎㄞ的發音。

  • 文章對客家話推廣教育的期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溫台祥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客家方言 推广教育 梅县 历史沿革

    总面积二七五五·三六平方公里。梅县居民都是操客家方言的。二〇〇一年末统计,全县总户数一五〇、三二一户,总人口六〇三、七三五人,其中农业户一二二、九三一户,农业人口五一四、〇七九人;非农户二七、三九〇户,八九、六五六人。梅县辖卅二个乡镇:城东、城北、程江、梅江、石扇、梅西、石坑、大坪、南口、瑶上、荷泗、径义、畬江、水车、梅南、长沙、西阳、白宫、丙村、雁洋、三乡、松口、松北、松东、松南、松源、隆文、桃尧、白渡、扶大、东郊、西郊。梅江区原来是梅县的城区,现在分为五个

  • 文章試論客家民系與方言的形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謝永昌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客家民系 客家方言 形成过程 历史资料 客家文化

    从而形成具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文化特征的新的独特群体——客家民系。客家方言是与客家民系相伴生而同步形成的,也即是说,客家方言亦形成于宋末至明初这一时期。其形成的时间,可从宋、元、明的音韵学著作,如《广韵》、《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上得到佐证。其形成的空间,则离不开闽粤赣三角地区的范围,因这个区域在地理上具有相对封闭性,客家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外来语言的渗透影响。虽在客居地上吸收了些畬、傜等族的语言成分,但仍保持了中原汉语

  • 文章台灣與河洛文化之淵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河洛地区 研讨会 闽南方言 客家方言 中原文化

    关单位之热诚款待!我等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受。此一庄严温馨的拜祖旅游,永铭在怀。台湾名诗人痖弦王庆麟教授,有感而发:看到升达大学的隆盛矗立,五百年后王广亚之名,仍将有口皆碑。闽南与客家方言探蹟闽南方言与客家方言差异殊甚?原因是历史文化的变所致,客家人大批南迁,是从南宋(一一二七—一二七九)年间至明朝中叶始稍停歇!讲闽南方言的中原人,和讲客家方言的中原人南移的时间相距五百年。在此漫长之时段,辽金元朝统治过中原,各种文化语言,自然而然的发生分化。但本于发生学之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