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共返回1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源流新话题(续)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0期  作者:林鴻標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客家源流 客家话 考证

    壹、叙言去年(八十三)十一月参加台北粥会,遇到历史学家黎东方敎授,谈到他的原籍是河南省正阳县,他讲的正阳话,和我们所讲的客家话一模一样,因而,我想到,我们岭东人所说的客家话是中州的语言,迄今两三千年了,仍保持着「中原音韵」,乃写了一段介绍文字,刊登于「嘉应五属年刊」第九期。今年(八十四)在红宝石酒楼举行的新春团叙席上,和百岁人瑞彭精一先生见面时第一句话便说:「这个发现非常好,这个问题可能罗香林敎授都没有注意到,如能调查河内省有多少县是讲客家话的,加以报导

  • 文章客家渊源看今日大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劉長風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客家渊源 客家民系 客家话 家乡发展

    和报业巨子胡文虎、世界领带大王曾宪梓、印度尼西亚的“木材大王”彭云鹏和张裕酿酒厂的张弼士,还有曾国藩、胡耀邦、邓小平等等知名人物。中国讲客家话的人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在汉语八大方言中排居于第四位:四川话(含湖南湖北)、上海话(含江浙)、山东话(含河南)、客家话、闽南话(含台湾和潮汕)、广州话(含港澳)、广西话和云南话(含贵州省)。至二十世纪末,客家人已分布在世界八十五个国家,总人口已超过六千五百万人,客家人的组织和社团四百八十多个,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

  • 文章客屬名人南越王趙佗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3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赵佗 习俗 方言 客家先贤

    ,背谓之背囊(囊梁也)肾曰核,小儿之阴曰朘(子回切)手足冻曰僵,臀曰矢脗,腰际曰嫌,亦曰膁肾。开颐擘颔言呵欠,鬼崇曰拉台,不循理曰蛮。妇孺不畏人曰生豺,同姓相奸曰牛,嬾惰曰嬾尸,迷人妇女曰马骝精,钜富谓之万户,和尙曰禾上,曾孙曰塞子,媳曰心舅,子女最小者曰满子,自称曰吾,称人曰若,妾曰阿姆支,妻曰辅娘,牛肚曰百叶,火笼曰火窗。由上所引述中原和嘉应州及蕉岭县的方言,可知嘉应州的客家话仍保存了不少中原音韵,而现在广东省龙川县境内不少居民的祖先,是当时随赵佗南来

  • 文章台北廖氏老客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台北廖氏 客家 家谱

    廖守义先生:本人近阅读台北大埔同乡会第四十二期全刊,其中第九十七页「台北老客家的沧桑—大埔廖氏十七世来台入垦」开头述及「广东潮州府(梅州市)大埔县坪颜乡长校对廖氏顺勉公……西元一九八二年编撰「武威顺勉系廖氏家谱」……可能有误,据本人小时在家乡,长辈面述大意如下:大埔县,高陂区,坪原乡十二世玉璋公传下,有十多家人,随垦植者往台湾谋生,至今二百多年,未有沟通联系,他们的后裔在台湾情况不明……坪原乡(已改为平原乡)的乡音与枫朗乡相同,而与长校乡有一些分别,长教

  • 文章客家话漫谈」的回响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溫文樣 出版时间:2007-02-25
    关键字: 客家话漫谈 客家方言 畬族 瑶族

    客家话漫谈作者曾广钺先生因对阿姆话的探溯颇有兴趣而有此篇大作,对我们客家人多年来致力于保存、推广和发扬客话和客家文化,是一股潜藏的伟大力量。深盼继曾先生而起者越来越多,研究成果越来越丰硕,让客人保存和使用客话,能和福佬人讲闽南话一样,越来越自然而有正当性。那就是客家文化的存续,进而发扬光大的福音了。台北市梅县同乡会于四十五年前向内政部请准借出「光绪嘉应州志」,于民国五十一年完成景印。全部卅二卷(门类)线装成十四册,分装二函,其中卷七「方言」就是纪录客话

  • 文章客家话漫谈(客家探源)——(二)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曾廣鉞 出版时间:2008-02-16
    关键字: 客家方言 七哀诗 客家民系

    笔者前在客家话漫谈提到的客家话「语词」,都是叔婆伯姆时下仍在使用的口语,虽然与时下的普通话(国语)有差异,但那些语词在形、音、义三方面都与康熙字典或辞源一致的,目的是要证明客家话很多是「古」汉语,是要以今溯古。其中有些语词是笔者个人临时的音译,例如「鹿浊」、「好先行」、「有身」,都是童时在家乡听长辈说的。「鹿浊」之所以说是「碌碡」,以及「蒸尝」一词,因为比较少用,特在此重予解说:鹿浊(或鹿毒):这是一种农具,是童时听大人如此发音,我个人给予的音译,并非

  • 文章客家源流及其播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黎耀新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客家 源流 南迁 客家语言 传统习俗

    客家南迁与其迁徙原因「客」、「客族」、「客家」的名称,在唐书食货志,及宋初乐史之太平寰宇记,宋神宗勅撰之元丰九域志诸书中,即已屡见不鲜。他们本是中原汉族,大都为北起山西幷州之上党(今山西长治县一带),西至河南司州之弘农(今河南灵寳县一带),东达安徽之淮南(今安徽寿县一带),南至湖北之黄州(今湖北黄陂黄岗),中至河南之豫州(今河南新蔡安丰以西、颖水之北)的居民,但后来却因天灾人祸而向各地迁徙,且前后大迁徙不止一次?①根据名考古家罗香林先生的考据,认为

  • 文章梅縣地區客家山歌初探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0期  作者:李勤科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客家山歌 客家源流 客家习俗 旋律节拍

    分析起来以上所述的历史大槪是其渊源。据说,全世界的客家人有四、五千万之多,光是毛里求斯这样的小国就有二万多梅县人。客家人的生活很有特点:(1)妇女劳动。自永嘉以来,因战乱所迫不得不逃离他鄕,从黄河流域跋山涉水来到南方,靠的是一双大脚走路,所以客家妇女从来就反对缠脚。她们很能干,不仅操持家务养育儿女,还从事农田生产,男人们则一般不屑干这些活。(2)冒险开拓精神,在旧社会,曾流传过这样的口头禅:「客家人开州府(州府即商埠的别名),广州人旺州府,福建人住州府

  • 文章试论客家民系与方言的形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謝永昌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客家民系 客家方言 形成过程 历史资料 客家文化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民系,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特色的移民运动的产物。由于战乱或灾荒等种种原因,中原汉人、客家先民及客家人在历史上曾先后经历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运动。在客家民系形成之前就有过『秦戍五岭』和中原汉人的两次南迁运动。秦灭六国以后,为进一步扩张,秦始皇派屠睢、任嚣、赵佗等统率五十万大军,越过五岭,平定百越,建立了桂林、象、南海三郡。在平定南越之前,负责秦军『转饷』的御史监史禄,开凿了沟通湘江与漓江,全长达三十公里的『灵渠』,从而开通了岭南的水路,使

  • 文章「客」從那裡來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5期  作者:熊鈞亭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客家研究导论》 客家源流 汉族支派 汉时异族 五胡乱华 汉民南迁 客家分布

    —长汀人是客家人,客家源自何方?分布何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多年前曾涉猎「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书中对于客家源流、分布等探索甚详,谨将如今尤能记忆的提出来,奉作鄕长酒后茶余闲谈并请指正。一、客家的源流「客家」是「客而家焉」的意思,顾名思义,当知其非华南固有的民系,这一羣居华南的民系,是富有新兴气象、特殊精神,极其活跃而有为的,近百余年来中国一般局势的变迁,一般历史的进展,差不多都和我们客家有很大的关连,这一民系一般人称之为「客家」,我们也自称是「客家

共116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