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安阳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安阳县古蹟举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安阳 名胜古迹 历史文物

    安阳县古蹟甚多,载在县志,不胜枚擧。兹就中有史事可纪者,擧录于左,藉以见安阳为文明古郡,文化源流之悠长。⒈伯阳城—在安阳县西北五十里淸流村西,今尙有旧蹟可考,史称『乐毅攻魏伯阳』,即是此城。城之附近有山,名伯阳山。⒉古韩家庄—在县西水冶鎭西北二里许,有村名铁佛寺,即古韩家庄,为宋谏议大夫韩国华、魏郡王韩琦父子之故里。⒊鲧堤尧城—在安阳县东东梁堌村。太平寰宇记曰:「鲧堤尧城,禹之父所筑,以捍孟门」。读史方舆纪要曰:『鲧堤,治水时所筑,以捍孟门溢水』。⒋殷墟

  • 文章安阳瓦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1期  作者:李九林 出版时间:1984-11-30
    关键字: 安阳瓦砚 韩琦 仿制品

    故宫文物月刋第十八期,文物辞典专栏中载有「汉未央宫瓦砚」的介绍。阅后不由想起,故鄕安阳也曾有瓦砚的发见和流传。安阳的瓦砚大约晚于汉末央宫瓦砚三三九年至三五九年,为南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和北齐文宣皇帝时代建筑的遗物。有「瓦筒」(承簷溜用之瓦,内圆外方,呈筒形。)长可二尺,濶一尺,上有盘花鸟兽花纹,也有「千秋」「万岁」字样及「兴和」「天保」等年号。这些瓦都经用核桃油油过,取它光耀映日、历风雨而不生藓苔。瓦筒覆在上,故油其背,板瓦则油其面。凡经油过之瓦,其油处

  • 文章安阳市五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安阳 遗址 殷墟 羑里 灵泉 唐塔 古迹

    前言安阳县早期八景:㈠韩陵片石:记东魏高欢战朱尔兆有功,立碑于此。㈡柏门珠沼:为洹水另一源头,泉水处生合抱柏而建。㈢漳河晩渡:系安阳与磁县交界漳水,傍晩乘舟,夕照美景。㈣龙山积雪:太行山东麓龙山,冬季积雪,月照之下,银光万丈。㈤鲸背观澜:城北安阳桥如鲸背,洹水滚滚,波澜汹涌。㈥善应松涛:小南海山坡,松树十顷,状如游龙。㈦漫水长虹:固堰桥巨石平铺,水漫其上,日照如虹。㈧鹿苑春晖:北关大生寺,殿宇辉煌,翠柳鸣禽,春光明媚。以上八景,因时变人异,截水灌田,树木

  • 文章安阳召开殷墟考古六十周年纪念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林馨琴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安阳 殷墟考古 纪念会 考古发现

    殷墟考古发掘六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十月九日起在河南安阳殷墟所在地召开,包括胡厚宣等甲骨学专家及殷商文化学会会员四十多人都参加这项座谈会。一八九九年时,著名的考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一味中药「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从而导致殷墟的发掘。从一九二八年开始,中央硏究院历史硏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十五次的发掘。不仅确定殷墟是商朝的都城,而且还发现了王朝的宫殿遗址和帝王的大墓。出土的两万四千九百一十三片甲骨文更引起世界考古界的重视。一九五〇年以后,大陆

  • 文章安阳旧制都察院的变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周際和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安阳 都察院 转花楼 城市变迁

    都察院,是我国封建时代巡按在各地驻扎之衙门。巡按是朝廷派往各地巡视地方情势,按抚百姓的官吏。此制度一直延用到清末。在安阳的历史上,都察院没有府县之分,只有南北之称。南都察院位于南门西路北(现内衣厂占用)除有较多衙门设施外,内还设有驿站,所以南门西口,又称(换马口)。此院无资料可查,所以重点说一下北都察院。北都察院位于鼓楼东街府城隍庙西邻,民国以来为安阳警察局驻地。该局因经费欠缺,经常向福生源钱庄借贷(该钱庄为周善长所经营)。久之,借贷过多,无法偿还,最后

  • 文章安阳市的进步与发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阳市 旅台同乡会 座谈会 历史沿革 安阳经济

    前言秋风送爽,远在北国的故乡河南安阳,正是秋收已毕,粮食满仓,又忙着播种小麦,期待另一个丰收。居住在台湾的安阳乡亲们。个个心怀故国,思念家乡,千山万水,也难阻思乡的情愫,常藉著互相探听消息,获取资讯,聊慰想思之苦。安阳旅台同乡会会长张玉芳先生,决心组团返乡探亲及参访旅游,当即有荣誉会长郭建军先生,总干事许孝长先生,及胡升堂先生等报名参加;另行电话连络住在花莲的方克恭乡长夫妇、张景周乡长夫妇,也响应参加;住在台北县中和市的梁汉杰乡长来电话表示,他要携女儿

  • 文章名都鼎城话安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王革勛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安阳市 殷商时代 历史发展 行政规划

    郭老诗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举世闻名的安阳,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是殷商王朝中晩期的都城,乃全国八大古都之一。殷墟是司母戊大鼎的故乡,是华夏文字的摇篮,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安阳之名始于战国,见于《史记》,因赵将廉颇攻魏安阳而得名。战国当时的安阳城,史称安阳故城,位于今安阳巿东南四十三里(实际五十余里),楚旺西南三十里,地处古黄河、汉淇水之北,山南水北日阳,明代教育家崔铣解读,因于「淇北」,故称安阳安阳邑先属魏国,后入赵国改名宁新中邑

  • 文章抗战胜利后安阳县乡鎭长题名录(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8期  作者:劉壽山 出版时间:1975-08-25
    关键字: 安阳县 镇长题名录 个人简历

  • 文章我國古代漆器的藝術與文化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鑑瑞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安阳 殷商 漆器装饰 文化研究

    年初家成兄交给我一本「安阳文献」,并且告诉我里面有一些考古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很有阅读价値。因为我平常也很喜欢古文物,所以家成兄希望我能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投稿枣阳文献。说实在的古文物我是很喜欢,但写文章我就不行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我看到「安阳」和想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就无法沉默了。商王成汤建国后至盘庚迁殷,共有五次迁都。河南「安阳」是商王朝最后一次迁徙的王都,盘庚是商代的第二十代国王,他即位时商朝的王都在「奄」(山东曲阜)。他从奄迁都殷(河南安阳

  • 文章民国以来安阳县知事县长题名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5-07-25
    关键字: 安阳县长 题名录 人物生平

    汉代地方官署首长,郡曰太守,县曰令、长。盖以当时中央集权未甚,地方首长尙有相当自主之权。宋代厉行中央集权之治,地方首长以『朝臣出守,不去底缺,』而称知府,知县。明淸因沿其制,集权之治未减。民国肇造仍沿淸制,县官曰知事;民国十七年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开始实行三民主义,县之首长改知事为县长,盖拟加强地方政府权力,为民主政治舖路。兹将民国以来安阳县历任知事及县长题名于后,以为地方文献之资证。(民国二十一年以前者根据续安阳县志,以后者系就笔者所知及采访所得)⒈范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