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子思想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孟子学术思想的时代背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孟子 孟子思想 传统思想 百家争鸣 周代历史

    振衰起敝,拯济斯民。孟子于此一学术思想极端活跃之中,奋然兴起,在学术思想上,岿然为儒家一代宗师,他不但使孔子之道,由微而显,由闇而彰,形成思想界的主流,而且明体达用,开物成务,拓展此后儒家的恢宏局面,孟子对儒家继往开来之功,实不可没。吾人硏究孟子的学术思想,必须先了解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历程所接触的环境,然后对于孟子学术思想,方能通盘而有系统的认识。因之,在硏究孟子思想之前,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是颇有必要的。兹分五点,论列如下:㈠封建与

  • 文章解答孟子三不孝中,未言明之二不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0期  作者:郭振武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孟子 思想文化 学者论述

    在父暴怒之下,死而不避。身既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4]此乃鄙补充赵岐之不足者二也。以上拉拉杂杂的写了一大堆,如有词不达意之处,尚望王东楚先生及方家不吝指正![1] 参宋朱熹「四书集注」、近人杨亮功等「四书今注今译」、胡疏寰「孟子本义」、成璞完等「今注四书读本」、「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大陆版「辞源」。[2] 见宋元学案中之各学案。[3] 见孝经谏诤章、十五。[4] 见孔子家

  • 文章孔子的守义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仁义思想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吿子上篇)。仁内,义外。仁是蕴于内的爱人之意与生民之心。义是由于内在仁心的推动而产生于外的正当行径。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论者以为孟子仁义并重,孔子则以仁学为中心,对于义则不甚重视。其实,论语一书中提及仁字固然很多,然论述义字者亦复不少。儒家思想以仁义为要旨。孔子为儒学的宗师,那会重仁而轻义。孔子、孟子同为讲道德,说仁义的圣哲。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述而篇)。一般言之,君子为有才

  • 文章從有所為有所不為談到儒家的義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当然日趋下流为不齿了。㈡孟子仁义并称孔子思想中心为「仁」、强调「仁」,唯提到利时,也必同时提及义,其意义无非敎人严义利之辨。到了孟子,则仁义并称,同时强调仁义。所以他答梁惠王之问,开宗明义就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篇)以仁义所兴之利,是富国益民之大利,否则徇一己之私,穷奢极侈,其结果必上下交征利,危亡无日,故私利与仁义其相去不啻天渊。所以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篇)又云:「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

  • 文章唐甄及其潛書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1期  作者:靑峯 出版时间:1979-06-30
    关键字: 唐甄 潜书 达县志 学术思想 孟子之学

    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天下之下。潜书下室语篇云: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乃反不谓之贼乎!又止杀篇云:覆天下之军,屠天下之城,以取天下,是食天下人之肉,以为一人养也。凡此诸论,自墨子孟子以后,久矣夫不获闻矣,是眞可与梨洲之原君原臣相表裏者。当二百年前能倡此,何可及也,吾故不惮胪擧之。」(见梁著「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唐氏在学术思想上之地位,上引

  • 文章孟子述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胡伍戎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孟子史略 人物评述 思想概说 治学之道

    新建 胡伍戎一、孟子事略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此据史记孟荀列传正义之说。又据汉书艺文志:孟子一书原有十一篇,其中有四篇有目无辞,因手边资料不足,无法査考。现传七篇,载在孟子。又据师古注引圣证论云:「轲,字子车。」惟未详其所出。此见辞源孟子条。他在战国时代邹地诞生,幼年丧父,赖其母三迁住址,断机相勉,始知发愤读书。由于贤母教子有方,并受业于子思之门下,乃与其学生著孟子七篇。他的学说是尊王贱霸,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说。毕生阐扬孔子思想,后人尊为亚圣。据

  • 文章孟子的学术地位与思想(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05-30
    关键字: 孟子教化思想 民本思想 止战思想 君臣关系 政治治乱周期 王政思想

    政不如善敎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敎,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敎得民心』(孟子,尽心下)。八、民为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乃是儒家共同信持的理论,而能进一步倡『君为轻,民为贵』新理论者,仅孟子一人而已。孔子『尊王攘夷』,不无重君之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似有轻民之意。用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准以为衡量,孟子『君轻民贵』的思想,实较孔子更为进步。可惜,自秦汉迄明淸二千多年都是专制君王政体,孟子的学说,未能多所发挥,致使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迟至

  • 文章从「孟子微」看康有为对中西思想的调融(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黃俊傑 出版时间:1985-06-30
    关键字: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儒学思想史 康有为 孟子微》

    达尔文主义,而不见于先秦儒家思想传统。在分析康有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诠释孟子思想之前,先让我们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一个最简略的讨论。一八五九年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年代,因为在这一年里,达尔文(Charles R·Darwin,1809-1882)发表影响深远的「物种原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 文章孟子所示「大丈夫」之条件与李烈钧一生事蹟之对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孟子 “大丈夫”思想 李烈钧 生平事迹 国民革命

    李烈钧乡贤于江西湖口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又冒死潜赴云南发动云南起义,并邀蔡锷参加,乃将袁氏帝制推翻,而有今日之民主国家。其事蹟因蔡氏与小凤仙戏剧所掩,令人不免为史实憾!兹再就李氏一生事蹟,与孟子所示「大丈夫」之条件一一对照,无一不合,诚我国百年来之大贤。亦我赣人之共同荣誉,特予刊出,以彰贤者,垂范当世。

  • 文章中國文化中「仁」字含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论仁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仁之界说,其前后、内外、上下、与本末:「孟子尝言:仁者人也;又言:人者爱人。墨经亦言:仁,体爱也。庄子谓:爱人利物谓仁。韩非言:仁者中心欣然爱人也。乐记以一中心物恺(作乐解),兼爱无私为仁。」唐先生又以二程子,公而与物一体之生之性为仁,而手足痿痺为不仁。朱熹以公为仁之前事。人无私则公,但公并不就是仁,只言公则无情,兼言仁则有爱。如此使人识仁、行仁,实有卓越见解。国父孙中山先生尝言「天下为公」,尝书「博爱」二字,当是继承中国文化正统思想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