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孝道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親恩浩蕩(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1期  作者:言卓君  出版时间:1982-05-20
    关键字: 故乡 孝道 母亲节

    寸草难报三春晖,稚子莫忘慈母恩。当此七十一年母亲节前夕,余离家迄今,瞬已三十载,羁留异鄕有家难归,在此三十年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囘首前尘,感慨万千,盖余之生命身体发肤皆出自父母,而今我亦垂垂老矣。自觉精神衰退,事业无成,愧对双亲,当年父母谆谆庭训与殷殷期望之恩,每一思维,澈夜难眠,今春鄕中传来消息,痛悉双亲在故鄕因思子成病,已相继去世,为人子者作客异鄕,竟未克尽孝道,不肖之罪,其何以逭。今也母亲恩节当前,在倍思祖德亲恩之余,兹谨述

  • 文章敎孝月談孝的實踐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中庸 论语 孝道

    偶读三晋李鸿文(子范)老丈所著「前尘囘忆吟草」集中的一首诗「旧业千年汾水东,由来耕读守家风,趋庭曾记传诗礼,侍寝常闻说孝忠。」道尽我国诗礼传家和敎孝敎忠的家庭敎育的特色,引伸出我对宏扬孝道的一点感想。我中华民族,自周公制订了礼乐和孔子奠定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以后,由家庭伦理到整个社会秩序,数千年来,形成了一种大家一致遵循的行为规范,而这一规范的起点,就是孝。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而孝是家庭组成分子之间维系感情的基本态度。儒家思想的根本要义,在于发挥人性,而

  • 文章雜感——以「子欲養親親不在」為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曾憲中  出版时间:2001-07-31
    关键字: 孝道 杂感 子欲养亲亲不在

    续续士可杀身不可辱我口说我心所欲大地春回新气象伊人方寸乱惆怏荒芜桂芳围草长如斯逝者悠悠漭孝子事亲宜恭养绫罗绸缎倍精神丰硕清臞美健身仓公无药可医贫积土为山旧汰新怀胎十月母亲亲真真假假假成真无税无租亦善民有饲足养犬羊驯诗咏犹关逋客身疾恸怛怊呼哀里[2]又又生万物育吾民身似渊明腰耻折劳而不获尚呼天占人田房笑嘻嘻予取予求若己有又带弦自急董公子桑梓枌乡客魂梦偶茗北埔美人茶危途经历始知难灯前夜读古人书天经地义严慈亲君子厚乎德载物心如元子肘羞屈获而不劳怒色艴路哭万家怎生

  • 文章河南人的孝道楷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1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0-11-25
    关键字: 孝道 《三十六孝》 蔡邕 岳飞 岳珂

    中国自古以来,以孝道治天下,百善孝为先。立法委员吴延环先生编撰「三十六孝」一书(民国六十八年九月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盖所提倡孝道,发扬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精神。所选故事,皆属合情、合理、合法;笔势如行云流水,一往淸利;用字精当简练,扣合无间,不能作一字之损益,诚达于高度文学水准之杰构。在这三十六位孝道楷模中,河南人即有七位之多,约占五之一,足见豫人行孝并不后人。兹加以辑录,转载于本刋,以示提倡孝道及表彰鄕贤之至意。』编者谨志一、颍考叔 纯孝感君周朝

  • 文章吾欲孝,斯孝至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莊政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孝道 伦理 父母 祭祖 道德

    多年來臺灣的經濟快速發展、斐然可觀,惟其社會風氣迄未改善,「敎化,國家之急務也……。風俗,天下之大事也」。可是最近作奸犯科者多爲高級知識分子,士大夫之無恥是曰國恥,言念及此,能不悚然。

  • 文章「孝」的——精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孝道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历史典故 孝道体系

    吉安胡荣祥孝,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操行。在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孝意味着善事父母。同时,孝又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统治者无不崇扬孝道,表彰孝子。因为,一个按「钦定」的模子塑造出来的孝子,决不会犯上作乱,危及他们的统治。正如孔子的学生有若所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于是,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旧礼教中的孝道便受到了猛烈的抨击。时隔七十多年之后,当我们今天平心静气地反思「善事父母」的「孝」,在家庭伦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时,却不得不承认

  • 文章孝道之推行与法律之适用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翟紹先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孝道 中华文化 法律 民法规定

    壹、前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最重孝道,溯自汉代以降,法律思想深受儒家学说之影响,而孝为儒家思想之中心,故当今法律对于「孝」亦有所规定(详参后叙)。且二千年来,唯有贤明之君,多以孝治国,仁政爱民,安和乐利。反之,暴君祸国殃民,必速败亡。余就此有关典籍,亦多所涉猎,深思明办,颇具心得,爰特著文,加以阐述。次查,举目斯世,人心险恶,怪力乱神,血腥犯罪,日益猖獗之际,则消弭祸源,根本之图,首在彻底改造人心。提倡孝道,始能净化心灵,扬善传芳,进而推广至仁

  • 文章孝親 兄弟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孝道 父母子女 伦理道德

    千辛万苦,为儿为女,再苦再累,流血流汗,在所不辞,只为将我等扶养长大成人,此恩此德,生养之恩,天高地厚,为人子女者,万不可忘也。无奈道德沉沦,长大成人之后,被社会五光十色,污秽之气而蒙蔽,原本纯洁孝顺,尊亲之心反变『饲亲』字眼出笼,怎不令人痛心?饲不如养,宛如家禽乎?悲也,叹也?中国五千年之历史,教忠教孝,难道要毁于这一代吗?吾人要讲孝道、实践孝道,应认眞的检讨、静心的沉思,幼小之时,双亲如何待你?每当身体不适,是谁在旁照料,想想种种,历历在目。时空拉回,现在

  • 文章孝道事蹟浙江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盧正霖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孝道事迹 历史典故 传统文化

    时不与我两鬓霜,隔海望故鄕,试问爹和娘,赤兽噬鄕里,泪水湿衣裳,惊梦寸断肠,暴政誓推翻,何以止心伤。中华民族重视孝道,重视伦理,五千年来之道统,根深蒂固,阅读 蒋总统「守父灵一月记」,「梅台思亲」,「风木孝思」,其孝行精神,均足以使中华民族社会子子孙孙立下孝行典范,使西洋人望尘莫及,羨慕欣佩不已。尽管今日科学昌明,但西人硏究中华民族孝行伦理哲学精神仍孜孜不倦。孔子讲究孝道,传之于后世,成为中国社会信仰之圭皋。中国之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

  • 文章泛论孝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5期  作者:李子堯  出版时间:1985-05-10
    关键字: 传统文化 孝道 《孝经》

    由因于每年的四月五日,是农历的「淸明」,原本是孝子贤孙,愼终追远,纷纷前往拜祭先祖坟墓的日子,所以政府明定是日为民族扫墓节,且同时又以当月为「敎孝月」,推行孝道,则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孝」是天赋人性之端,虽基于敬爱父母,但本质即是爱,乃属人性之至善。我国的固有伦理道德,即是以孝为中心。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所以要谈仁爱,必先做好孝悌。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试想对父母不知孝敬的人,会对别人仁爱吗?中庸:「思修身,不可不事亲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