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伊山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伊山制陶业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張明達 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陶业 制陶工艺 历史发展

    的神力,在快速旋转的林子上匠心独运,神奇般地将坯料制出土缸、土盆、土罐、玩具、碗、尿壶等。每个坯子只花两三分钟。下面还有晾干、打磨、刻花、装窑点火等一系列工序。窑有大有小,所装坯子也多少不一,烧窑时间一般需廿至廿四个小时,烧窑师掌握火候全靠眼的神力和经验,将窑烧到临了,就严密封闭。不用水渗透的制品为红色,用水的则为乌黑色陶品。大伊山陶品古朴无华,种类繁多,坚固耐用,并有特殊功能。如用土盆土缸腌制咸菜、鸡鸭蛋等,味道独特,美味可口;用土缸生豆芽,出芽率高、快;土

  • 文章南崗抗日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張成守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南岗 日寇入侵 难民 土匪招安 伪军 保安团

    进驻大伊山,人心惶恐寝食难安,只要听说日寇下乡扫荡,一天跑三、四次有之,没有确实情报,只是口传消息,说鬼集合就跑,半夜说鬼子探照灯向我方照,认定鬼子已经在路来了,赶快逃命,其实为日寇汽车夜间行驶开的大灯。民国二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夜,伪军(俗称黑鬼子)约七百人入侵南岗,二族祖斗扬公乡长,三族祖斗枢公区长,二公于日寇进驻大伊山,即暂迁居偏僻农村,较为安全,大族祖斗兰公,因体胖不喜动有练勇三、四人,长短枪六、七枝保护留在家中,二族祖得知伪军夜袭南岗,连夜通知各

  • 文章灌云大伊山古今石佛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董志俊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故乡情 感怀往昔 历史资料

    春节回故鄕,重游大伊山。又一次给我留下满目风光看灌云的感悟。鄕情牵动你我他,为我史话鄕土水的导游朋友,引领我步入大深处,专程游访正在重建的石佛寺。映入眼帘的人文历史景观,聆听石佛寺的民间传说,致我感怀往昔,多想挥毫疾书,追叙大伊山的古今纪事。名震江淮的大伊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侧三十公里的灌云县城西北角,方圆二十余华里,距市中心仅两华里,「入则都市,出则林」是赞赏它优美自然环境的最佳诗句,它峰峦叠翠,风景宜人,自然景观有九峰十洞、七涧八泉,人文景观

  • 文章大伊山古代军事设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吳中成 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军事要地 军事设施 遗迹

    灌云县大伊山主峰大圩,海拔二二三·六米,居高临下。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社会各界各抒己见。一曰,大圩为古代烽火台,达到报警、观察、控制、传递信息效果;二曰,楚汉相争时,钟离昧在大圩筑城与龙苴古城一样,同代产生,与齐抗争;三曰,三国时期,刘备为巩固地盘,克敌制胜,重兵把守大圩,指挥部设在「星相石」的出处卧龙岗,在此卧宿,祷告;四曰,唐代薛仁贵曾对大圩进行加固维修,他的部下在大伊山留下不少遗迹;五曰,宋代韩世忠派精兵强将,扼守大圩,与金兵决一雌雄

  • 文章大伊石棺墓出土文物探索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石棺墓 葬俗 头骨 玉器 陶器符号

    一、远古奇特的葬俗据考古发现,我市二涧,大伊山墓葬中,盛行一种在死者头部覆蓋器物的葬俗。二涧出土七墓,六墓死者的头部都有红陶钵覆蓋;大伊山出六十四座墓葬,几乎每一个死者的头部都扣一只的红陶钵,红陶底部打个硬洞。除我市之外,用红陶钵盖头葬俗的原始氏族墓葬,国内有江苏常州的圩墩村墓葬和吴县的草鞋墓葬;国外有日本的大阪市国府遗址和千叶县蕨立贝冢。其中以我市的年代为最早,与东「北辛文化」的年代距今七三八〇—六三三五年,相当。有这段时间上的依据,完全可以

  • 文章原汁原味大伊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1、2期  作者:戴洤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风景名胜 往事回忆 女性文化 学者观点

    ,古代的女子叫『』,黛伊的名字同女子有关,后来人们把『黛』字读别了,读成『』字,『黛伊』就叫『大伊山』了。」我听得似懂非懂,他领我到屋外,朝西指著隐隐约约的大伊山,说:「『黛』的颜色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颜色:灰黑带点青,古书上说『远如黛』。」经此一说,我对大伊越发感到神秘莫测。一九五五年,我考上了灌云伊初级中学,来到了平素向往的大伊山。初中三年,课余、假日攀游大伊山的次数无法记清,但对上的风景名胜、神话传说可谓是如数家珍。大学毕业留校

  • 文章灌云县大伊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遗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吳中城 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灌云县 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陶器 石器 玉器

    已经利用植物纤维捻线,进行编织或缝补兽皮之类的衣物。根据出土的石斧、石铲、石镰、石球、网坠、鱼形陶拍等文物证实,在六千五百多年前,定居在大伊山的先民们是以渔腊、采集、农业、手工业为生的。这些工具的发现,为硏究滨海地区的原始农业、手工业、渔业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大伊山原始社会石棺墓葬遗址的发掘和出土文物,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注视,纷纷前来考察,认为它对确定苏北地区文化类型和性质,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石棺墓葬的发现,塡补了历史的空白。目前它在全国占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