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建设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國時期山西的西北實業公司(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作者:景占魁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西北实业 发展历程 地方建设

    一、造產救國、應時而生—西北實業公司的成立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加緊了對中國侵略的步伐。爲了挽救危亡,一九三二年二月廿七日正式出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主持山西、綏遠兩省軍政的閻錫山,於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向國民黨中央四屆二中全會提交了一個《請政府及時確定十年自強計劃案》,在此案中首先提出了「自強救國」的主張,闡述了制定「十年自強計劃案」的必要性。其時,還在閻錫山於一九三〇年的中原大戰失敗後避居大連期間,就對中國如何「圖強自存」這個問題進行過思考。後...

  • 文章有所作爲的民國縣長鄧翔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姜道明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邓翔海 人物传记 地方建设 民国乡村

    鄧翔海(一八九一—一九六五),字鵬九,湖北蒲圻縣人,北京工業大學學士。民國八年高等文官考試,以錄取第十一名簽分農商部工商司工作,後多次做地方官,曾任鄢陵、睢縣、沭陽、吳縣縣長、新疆民政廳長。鄧翔海於民國二十三年至民國二十五年任沭陽縣縣長。在國民黨政權時代的歷任縣長中,算得上較有作爲的一個,他辦事果斷,作風嚴厲,在民眾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沭陽舊屬海州,歷代官員均稱「難治」。鄧翔海到任後,察知地方急需解決的大患,在於盜匪如毛和連年水患,其次則爲財政經濟紊亂。而...

  • 文章談鈞瓷(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钧瓷 禹州 曹广权 地方建设 工艺改良 十大官窑

    肆·新鈞產生之過程新鈞之產生,當自禹州知州曹廣權始,曹廣權湖南長沙人,有淸擧人,乃一飽學之士。雖處戊戌政變之後,然其思想及作法,仍力走維新變法之路。光緖二十七年辛丑來禹,光緖三十一年乙已孟秋,以東遊日本告去。其在禹知州任內,設學堂,計有甲種蠶桑學堂,師範學堂,蒙童小學各一所,以啓廸民智,並開煤礦燒瓷器而發展地方實業。「註」以禹州雖出產瓷器,但質粗不佳,曾在禹州州衙門東連家堂旁空地建窯,並聘江西景德鎭瓷匠來禹,從事改良,惜禹州瓷土質粗,內含鐵質及其他雜質甚...

  • 文章談鈞瓷(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钧瓷 禹州 曹广权 地方建设 工艺改良 十大官窑

    庚、古鈞窯窯址,鈞瓷之新發現余於七十一年赴美,在華盛頓博物館閱**刋物文物,內有中共河南省博物院趙靑雲,所撰之河南禹縣鈞台窯址的發掘一文,文曰:「禹縣位河南中部,是鈞瓷的故鄕,考古工作者,曾在這個瓷鄕進行多次的調査,發現了九十六處窯址,採集了大量標本。尤其在禹縣城門內的鈞台與八卦洞附近(以下簡稱鈞台窯址。)其燒造規模和產品質量,均爲禹縣之冠。近兩年來,河南文物工作者,對鈞瓷窯址,進行了全面鑽採和重點發掘。根據鑽採材料,該窯址東西長約一千一百餘米,南北寬約三...

  • 文章健庐随笔 张季直与南通地方建设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63-02-25
    关键字: 张季直 教育建设 慈善事业 南通地方建设

    南通一邑之大,不越廿载,实业敎育慈善各事业,先后擧办。乃至省会所罕有之纺织染学校博物苑气象台盲哑学校等,靡不成绩斐然,非该总长毅力经营,不克臻此,殊堪嘉尙。所请拨领荡地十五亩,分十二年缴价,作为自治基金,应特别允行,以为热心自治者劝云。张氏时任农商总长,张袁私交至笃,所请遂获特准;而南通地方建设之成就,固为各方所共认也。

  • 文章記鈕惕老二三事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5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77-11-10
    关键字: 钮惕生 江苏省训政人员养成所 培训人才 地方建设 抗日战争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定鼎金陵。民國十七年,鈕公惕生(永建)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時,爲推行訓政建設工作,訓練專門人才起見,特創立「江蘇訓政入員養成所」,招考大專畢業生施以高度訓練,計分民政、財政、敎育,建設……曁地方自治八組。所址設於南京復城橋之西前蠶桑學校內,入學考試甚爲嚴格,考試科目及程度有類於後之高考,甚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故報考人數雖多,而入選者僅有民政、財政兩組二十餘人,曁各縣保送之地方自治人員十餘人,合共四十餘人。訓練課程除各項專案科目外,並施以...

  • 文章敬悼何前理事長尙時先生

    来源期刊:《浦東》 第60期  作者:王伯音 出版时间:1990-04-15
    关键字: 何尚时 因病去世 北伐军 抗战胜利 地方建设 同乡会 寿园

    没有任何痛苦。他享年九十有三,眞是寿终正寝,福寿全归。尙时先生,奉贤县邬家桥人,靑年时代,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贡献良多;抗战期间,从事敌后工作,出钱出力,出生入死,冒险犯难,与敌伪作殊死战,厥功甚伟;抗战胜利后,参加浦东地方建设,不遗余力;于三十七年,众望所归,当选奉贤县国民大会代表,三十八年追随政府来台,在四十年之国大代表岗位上支持政府,响应国策,克尽厥职;唯此次国民大会第八次会议,竟先一日逝世而未能投入选擧总统之神圣一票,不无遗憾耳。我在大陆求学

  • 文章王公璵先生墓誌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3期  作者:夏鼎文 黃杰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王公玙 剿灭土匪 地方建设 抗击日寇 人物生平 墓志铭

    東海夏鼎文撰一級上將黃杰書先生姓王氏,諱宗璠,字公璵,後以字行,中華民國前九年農曆正月初一日生於江蘇省連雲巿。家世業商,富甲一方。尊翁慕陳公樂善好施,造福桑梓,太夫人朱氏溫恭賢淑,鄕里稱道。先生幼年聰慧,出就外傅,深植國學基礎。民國十年負笈北平,入中國大學,加盟中國國民黨,參加秘密工作。十六年後國民革命軍底定江淮,先生歷任豐縣蕭縣銅山縣縣長,剿撫匪患,閭閻安堵,剔除積弊,興學施敎、修築河堤,防禦洪流、提倡合作、增加生產,以是政聲四播,享譽模範縣長。二十五...

  • 文章江蘇省立東海民衆教育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民众教育 地方建设 社会动员 东海历史

    三十年代初,東海縣農民受盡地主的盤剝。加之天災人禍,終年勞作,仍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十分窘困,受教育程度極低。當時東海縣第一區石東鄉(今新浦區轄區)七百餘戶,三千人口,初識字者,僅二十餘人。就連海屬最繁盛的商埠新浦,其新龍鎮千餘戶居民中,初識字者也僅二百來人,民眾教育極待興辦。一九三四年,江蘇省國民政府決定在東海縣辦一所民眾教育館。定名爲江蘇省立東海民眾教育館。以新浦爲基地,逐步向農村擴展,提高民眾的教育程度,以達啓民智的目的。確定建館後,館長葛廷遠...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