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习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地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地契标准 买卖细则 地方习俗

    中國以農立國,民食爲天,田地爲基本養命之源,農人對於田地之珍視,不遜於軍事之寸土必爭,故不幸因故變賣,等於割肉,復受鄕黨指責詈爲敗家子孫,多重痛苦,無顏見人,故屢有價格議妥,草契已成、弓檀下地而又毁約者。又基於宗族觀念,如族中人出賣田地,閤族均引以爲恥,必藉車路、祖塋、風水百般阻撓,最低亦希望由族中購買。俗有「田半年」之諺,謂田地買賣,往返磋商,須費半年時間,方得成交,可見對於田地買賣重視與困難。賣契格式如下:立出賣陽田杜絕文契人×××今因正用不足願將祖遺...

  • 文章新絳搖錢樹年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摇钱树 相关简介 地方习俗 历史演变

    搖錢樹又稱錢樹子,最早見於漢墓出土。樹枝幹爲青銅鑄造,安插於石質或陶質座上,樹以飾古錢而得名。造型別緻,鑄術精美,表現了漢代工藝的高超水準。漢代王公貴族崇尚厚葬,他們將精美的工藝品和日用器物作爲葬品,也將他們崇拜的不死之仙西王母及他們生前所好的百戲樂舞等活動,鑄造於搖錢樹上。搖錢樹是夢幻之樹,在商品社會當金錢作爲交易媒介時,金錢累積的多少,成爲分別貧富的標誌時,人人便希望富裕,應用各種方法籌謀獲取金錢,甚至期望有朝一日,錢從天降,或幻想錢如果實,能在樹上...

  • 文章雜談過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1期  作者:庸民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地方习俗 传统文化 人物回忆

    (一)窮人過年取財有道「甕中無米尋常事,莫對兒童說過年」,道出窮人過年心聲!眞是:「一把酸辛淚,誰解窮滋味」!家鄉有句俗話:「賠不盡閨娘,過不盡年」。富人嫁女,大八件全房管;窮人嫁女,靑布包袱一個。富人過年;動轍三五百元;(民初年間可買三十畝地)窮人過年,三兩元即夠。在鄕村中,就是貧無立錐,祇要體壯無病,也不愁過年。往郊外撿點荒草,到鄕集每挑可賣吊(百)而八十銅元(合三四角銀元),或將芝蔴楷(名搖錢樹)紮成二斤一把,挑上四、五十把,賣給商人,每把可賣七、...

  • 文章「炒蟲」與「圍倉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元宵节 地方习俗 炒虫 围仓囤 龙抬头

    舊曆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也叫燈節,還叫元宵節,可是我們雲台山區都把它稱做「小年」。龍抬頭節就是舊曆二月初二,有的地方把它叫「花朝節」。這兩個節日的海州習俗很多,劉兆元先生的《海州民俗志》一書,已經作了詳盡的記載與描述。台北出版的《海州文獻》雜誌第十五卷第四期,劉兆元先生又發表了「談海州人傳統年俗」一文,表述的更是具體而生動。然我記得最清楚而又覺得最有意思的『炒蟲』與『圍倉囤』兩項,劉先生兩處均沒有提及,我不知它是不是雲台地區所獨有,今在劉先生身後學步,對它...

  • 文章吉安習俗漫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7期  作者:廖大海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江西吉安 地方习俗 漫谈散文 爱酒之风 习俗传承

    吉安 廖大海風俗習慣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日常生活行爲準則,它來源於古代上層統治階級爲維護統治秩序而制定的「禮」。荀子曾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禮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其身份漸漸地由「官」而「民」,變成人們自覺不自覺都在遵守的風俗習慣。吉安巿位於江西腹部,緊鄰贛南客家人主要聚居地,本地居民大部屬於閩西、粤北、贛南客家人返遷的後裔。因此,其風俗習慣更多地體現了漢民族習俗的共性,如視一年三節爲全年重要節日,有著春節吃團年飯、端午吃...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