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形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都洛陽憶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馬順之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洛阳 地形 历史遗迹

    九朝都會;十省通衢。背邙面洛;瀍東澗西。城東關外兩石坊聯。洛陽,在河南省之西部,距省會開封,約二百餘里,爲我國五大都會之一。所謂:五大都會:一、渭水天塹——長安。二、龍蟠虎踞——南京。三、故宮勝地——北京。四一、歷史名都——開封。五、兵家重地——洛陽。隴海鐵路,沿貢河南岸,邙郟之麓西進,穿過貢河大三角洲平原,卽可到達,洛陽城在洛水之北岸,水以北爲陽,故名曰:洛陽。考洛陽古城前身:遠在四千年前,原爲商湯王所築「郟」「鄏」之二城,經過千六百多年兵戎征戰,到周...

  • 文章千年滆湖千年夢(上)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1期  作者:陳順明、張昱  出版时间:2013-09-25
    关键字: 滆湖 身世 旱地之说 成因 地形

    黃土是北方的脊梁,湖泊是江南的眼睛。陽春三月,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在大地上疾馳,傳遞溫柔的春信。花開了,草綠了,水間有魚躍的身姿,天空有飛鳥的痕跡,一抹春天的火捲席卷了整個江南,也喚醒了太湖平原上的—雙雙眼睛。千年身世千年「謎」滆湖是太湖平原上衆多湖泊之一,因爲南連沙子、東靠太湖,又有沙子湖、西太湖之稱。現在的人們多喜歡稱之爲西太湖,但其實滆湖這個名字或許更有意思。「滆」有「因水阻隔」之意,示意滆湖原先是與周邊相連的旱地,因爲水的阻隔,才使得滆湖東西兩側和...

  • 文章港九山川的靈秀記 國父孫中山先生母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張樂天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孙中山先母 杨太君墓 地形地势

    香港九龍西貢飛鵝嶺下的百花林有名墳在焉,乃 國父孫中山先生母氏之墓也。碑碣僅尺餘,鐫曰「香邑孫門楊氏太君墓」,爲 國父手書。十數年前,其又姪孫乾君嘗爲筆者詳言「昔 國父倡導革命,遭淸庭通緝,流亡海外,家人亦違難港澳,楊太君年邁,寄寓革命先進陳少白九龍牛池灣之農場,(卽今淸水灣道口牛奶公司場址)宣統三年七月,太君病逝,倉卒間未獲葬地,有輿師某氏慨獻百花林墓地,並爲卜吉指扦。安窀未幾,武昌起義,辛亥十月革命告成, 國父囘國,被擧爲臨時大總統。當時各老同志以 ...

  • 文章孫子兵法十三篇簡析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8期  作者:柴宜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孙子兵法》 十三篇 战争 用兵者 地形

    轻忽政治动向,又不熟悉山林、沼泽、地形终因不知迂直之计而失败。二、战争本质,即系诡道,能善用计谋,捕捉有利战机,以奇正变化必能克敌。因此部队行动「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鄕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均系迂直之策,兵不厌诈的手段。三、两军对阵,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对于可否仰攻,何时进击,如何转进,何时包抄,如何困敌均须讲求方法。捌、九变篇一、「将通于九变之利,知用兵矣」否则祗知圯、衢、绝、围、死地等五种地形,而不知「涂有

  • 文章新江陵縣 古亦有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31期  作者:李玉邦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江陵县名称由来 地形地貌 历史继承

    會訊按:本文原題《「江陵」地名漫談》,載十月廿三日荆州日報,內容似係針對會訊第八期1《賀新成立江陵縣》文中指新江陵縣「有江無陵」之句予以辯証。謹將其歷史敘述部分刪節數百字,易題轉載,供鄕親參考。江陵,因「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陵簞—現代語所說的丘陵和土山,究竟指哪些範圍?是指原江陵境內長江以北大部分範圍?還是僅指荆州古城西北紀南、川店、馬山一帶嶺沖相間的丘陵地帶?筆者認爲,此處所說陵阜應爲前者。由於江漢平原地貌,幾千年來變化很大,...

  • 文章自山東向南漂流之島——臺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莊明哲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板块漂移 考证 台湾岛 地形 地质 出土文物

    在浩大的宇宙,难以估计的星球,人类及万物所居住的地球,只不过是其中渺小的一个!然而在宇宙形成之时天地混沌,又经数亿年岁月演变,始成为目前我们人类所居住之地球。地球自有生物生存以来,各种地形万物皆保持原始之生态吗?不!地形万物不停的在演化、进化,人类有限的人生当中所能察查的太有限了,必经千万年之演变,始能发现其中之变化,众多的物理有待人类的硏究与探讨!台湾岛与大陆之间的台湾海峡,被定位为远古时代经地层下陷所形成的,但经余多方之探讨认为有可议之处,乃提出

  • 文章新石器時代的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新石器时代 陶器 地形 水系 中原

    的中国分省新图打开,审视中国地形总图,西以平汉路为准,南起北纬三十度,北至北纬四十度,在这一块地带内,能够引起大家注意的有两件表二:三种陶器异同表(参看揷图二)事情;一件是地形,一件是水系。关于地形,平汉路以西,是以黄色作代表的高地,以东是以绿色作代表的平地。在这块绿色的平地之中,只有北面的泰山与南面的大别山是高出的黄色高地,三十度以南便是黄绿相间的地带了。至于水系约有四种:南面是长江水系,北面是黄河水系,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淮河水系,沿着东海岸各自入海的小水

  • 文章迤東各屬沿革誌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廖位育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迤东地形 历史沿革 迤东居民 语言文字 昭通名胜

    国人皆知我云南亦称三迤,即迤东、迤西、迤南。迤东地形,如巨麟一臂,向东北伸展,地扼云、贵、川、康四省之枢纽,形势险要,崇山峻岭,金沙江由西南而来,向东北走向,流入四川,形成与川、康二省间之天然省界;东亘乌蒙山脉,与贵州接壤。境内计有绥江(原名靖江)、盐津(原名老鸦滩)、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鎭雄、昭通、巧家、鲁甸、会泽(原名东川)、宣威等十二个县,毓秀钟灵,可谓人文蔚起,民国以还,如唐公继尧、龙公志舟、张公莼沤,……等人物,皆籍属迤东。其实,迤东早在

  • 文章崑崙山脈萬山的根幹、千水的源頭 西北的頸項、全國的脊梁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昆仑山脉 古今文献记载 地形图 长江 黄河

    一、不知道那一位多事的地理学家,立下规矩,将世界地图的绘法,统一规定要:座南向北、右东左西。要不然,我倒很主张将我们中国的地图侧过来绘,若能改为:座西向东、右南左北,则这张地图,将必更好、更可爱!座南向北的中国地图,有人说很像一张美丽的秋海棠叶子。山东半岛是叶梗,东北、东南是肥大的叶面,南北稍缺小,而极西之叶尖,尽于帕米尔。所有的水分滋养,也自然自叶梗抒散分送于全叶面。但如展开世界的地形图,纵观我国的山脉大势、水流方向、以及丘陵、原野的分布,如能照我的绘

  • 文章歷史名勝與兵家必爭的田家鎮要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期  作者:翟少儀  出版时间:1967-07-10
    关键字: 田家镇 地形险要 军事要塞 风景名胜 周围环境

    革命事业上所需用度,从不感匮乏艰难,实慕尧先生一力臂助有以成之,此故鄕一段秘密掌故,应为革命逸史中一段佳话,自不宜湮设无闻,故备述之,用彰隐德。七、小结——故乡风土寸寸芬芳十多年来,我怀着深厚的思鄕病,从幼小在翟家坂读书,与田家鎭仅一山之隔,随便可以溜到田家鎭街上徜徉漫步,田家鎭的朋友有的是经商的,有的是读书的,实在是很多,喜欢喝酒的朋友也不少,我都时时刻刻廻翔于脑海中,抗战期间,由于地理地形熟悉,组织地方子弟兵与日伪绕圈子打游击,附近山头湖后,我都跑遍了,现在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