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画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末民初迄今江蘇國畫名家雜誌(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1期  作者:王旌德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江苏 国画 名家 名单

    江苏人文荟萃,甲于全国,国画家之众,亦为全国之冠。盖国画须题,题画关乎诗词、书法等学养,诗书画三者兼能之国画家,惟文风昌盛之江苏最多。明代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均为江苏人,沈、文籍隶长洲,与唐寅同为吴县人;仇英太仓人。淸初四王之首王翬,时称画圣,常熟人。扬州八怪:郑板桥、李鱓均为兴化人;高翔籍隶甘泉,亦即江都人;李方膺,南通人。可谓人才辈出,代有名家。淸末、民初迄今,苏籍画家,未见衰微,洵非他省所能企及。稽诸典籍,民初江苏各县名国画家,江南

  • 文章論高劍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任真漢 出版时间:1974-09-01
    关键字: 高剑父 “新国画 人物评论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雲—杜甫—

  • 文章姚冬聲畫展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9期  作者:林光灝  出版时间:1980-04-25
    关键字: 姚冬声 画展 武进 国画 丹青

    六曰传模移写之六法、为至精之论,万古不移。但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而其气韵生动,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之语,尤为古今画家,奉为科律。夫画与文,道虽殊而理则一,淸儒章学诚曰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者,心营意造。足与郭氏之言,互相发明。盖画之气韵,亦出于心营意造之中也。玆者:姚氏之画,别具气韵,内容生动,示人以规矩方圆。余以国画,可表达我国民族性之特长,为世界人士所珍视。诚我国之瓌寳,重要之国粹。而姚氏之画,亦足见其心

  • 文章浅论国画之绘画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蔣家祥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国画艺术 中国文化 绘画艺术

    国画是我国数千来的文化结晶,唐朝书画评论家张彦远叙述国画的源流,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以我们今天来说。是怡情养性,提高人品道德转移社会风气,纠正人之错误,教化人心和道德,以求永久和平处事,使社会人们养成世界大同的理想观念,间接亦能促成世界和平,它这种「真、善、美」的功能是伟大而难能可贵的。国画与西画,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点,在材料,技法和内容里,都是不相同的,西画绘画的特色和本质,在写实,不但写实,并且

  • 文章平阳籍国画大师黄公望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2期  作者:周幹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黄公望 国画大师 人物传记 《富春山居图》

    作者簡介:周幹(大學學歷,長期從事中學、中師及師範專科學校的歷史教學工作,副硏究員,著作有:《子產》,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平陽縣志》(副主編),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3年出版,《浙南古城—平陽》編委,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發表論文近30篇,主要有《簡論子產》,《浙江學刋》1991年第3期;《〈左傳選〉的釋義問題》(合撰),上海《周書館雜志》1982年第中期;《再談〈左傳選〉的釋義問題》,《溫州師專學校》1983年第1期,《(新志書)應重視資料出處的注釋》《方...

  • 文章畫壇宗師黃君璧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盧偉林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黄君璧 国画大师 九十寿辰 人物生平 艺术成就

    绘画发生兴趣。黄敎授自十七岁那年开始学习国画,后来进入广东公学,一位与他有世交之谊的李瑶屛老师,恰巧在这时候到广东公学去敎图画,这位长者不仅擅长绘事,而且精于国学,李老师对于黄敎授的指导勉励很多,可以说直接引领黄敎授进入美术领域的第一人,在那个时代大家对学画并不怎样重视,他的母亲却很鼓励他朝这一方面发展,自广东公学毕业后,由于他家在美国有商务关系,原想送他去美国留学,而李瑶屛则认为:如果有志继续研究国画,则不必急于到美国去,以免荒废所学,经过一番考虑,终于

  • 文章嶺南花鳥畫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3-03-01
    关键字: 花鸟画 演变趋势 发展梗概 国画研究会 画风画派

    亦以其所学课传其子侄辈,同时公私立学堂皆设有国画一科,聘名家敎授以示提倡。同一时期中,画人以其作品互相观摩,互相硏求性质者,则有癸亥合作社由姚礼脩粟若,李显章瑶屛等为之倡,癸亥合作社经诸氏之提倡,从之者众,于是合作社蜕变扩张为国画硏究会。国画硏究会设于广州之净慧寺中,倡导者姚粟若、李瑶屛、邓芬诸人以外,当时画界前辈如温其球幼菊,容祖椿仲生,以至张逸纯初,潘和致中,赵浩公,李凤公等俱为国画硏究会中坚人物。星期假日会中则有挥毫之会,集百数十会员于一堂,镕冶各家

  • 文章国画艺术企业化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人山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北京画展 文化艺术座谈会 发言稿 国画艺术 企业化

    国画重技法(笔法、墨法、水法)、气韵、意境,是中国文化最美的写作。其艺术特质,不仅是西方绘画所没有,也永远得不到。由于我中华民族重气质,太保守,前贤作画为文人余事,至今画家亦祇顾兴趣的追求,虽生活困苦也祇求享受创作。所谓流传,仅止于文人雅士的酬应欣赏,与士大夫阶层的喜好,历代宫庭,为附王朝取舍,其收藏亦未尽理想。中国画代有创作,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艺术的瑰宝,迄今惜政府与民间都未予重视,不事珍贵发扬,致令金瓯自弃,创作式微,言之令人痛心。际兹

  • 文章国画研习要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徐方策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国画 绘画六法 画史 笔墨纸砚 画学 画理

    一、前言国画研习应知画史、精练画技、熟识画学与画理。我国历代精致书画文物,皆有辉煌灿烂史蹟;尤其书画文物,更是早已闻名于世,具有崇高的地位。今日,与国际间做文化交流活动,我国的书画艺术,不但受友邦人士重视,爱不忍释,视为希世之珍,因此建立了彼此间深厚情谊,眞可说是达到了「艺术扩张,文化兴邦」之境界。中国国画不仅仅是酷爱者精神之寄托,更是我中华民族爱好文艺,发扬民德的表现。绘画创作乃是每一位画家内心发生感动,藉诸多媒介热情的绘成艺术作品,应说是画家意识

  • 文章故于正玉先生行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于正玉 耕读传家 东海师范 解放战争 研习国画 教育工作

    花莲,邀先生前往花莲任职教员,随后又转往台东兰屿国小担任校长,嗣因其女公子均届学龄,为改善其就学环境,先生自愿申请放弃校长主管职位而屈就教员,民国五十三年以绩优教师之资,调往台北县三芝国小及新庄、中港国小,直至民国七十二年退休,计其在台执教三十余年,作育英才、春风化雨,其中不乏国家之菁英份子。先生退休,仍不忘艺文进修,尤耽情于国画研习,花卉翎毛、山水人物,广为涉猎,十年丹青磨练,学有精进,仿古几可乱真,自创则更具意涵,以赠亲友,咸被珍为瑰宝,耄龄修为,于艺术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