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唐文治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施肇曾肇基昆仲不忘祖籍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2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71-02-28
    关键字: 施肇基 文治 外交 祖籍 宗族观念

    ]唐文治氏是江苏人,又为一朴学大师。民国九年在无锡创设国学专修馆,施曾全力支持,并出资刊行唐氏评著之十三经,故两人相交既久,相知亦深其所记敍,自必得于施氏之自述。目前査阅施肇基氏的目定年谱:「一八七七年四月十日(淸光緖三年丁丑夏历二月二十七日)生于江苏省震泽鎭之纯孝里」。不过,再看他的「施肇基早年囘忆录」[2]自序后,则题着:「钱塘施肇基序于靑山别墅——时民国四十三年夏,公历一九五四年。」由上可见施氏昆仲早年虽远适异邦,薰沐欧风美雨,可是都敬恭桑梓,不忘祖籍

  • 文章伟大敎育家唐文治先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1期  作者:錫史  出版时间:1994-01-20
    关键字: 文治 教育家 国学 教育 爱国人士

    唐文治是早期上海南洋大学(后改交通大学)校长,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创始人,首任校长。这两所著名学府,在唐文治的亲自培养下造就了不少人才,名闻国内外。唐文治字蔚芝,晩号茹经,生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江苏太仓县人,1920年以后定居无锡。他父亲若钦,是清朝的恩贡生,很有学问,但一生不得志,以坐塾为生。唐文治从小跟父亲攻读经书,14岁就读完五经。16岁秀才,18岁举人,21岁入江阴南菁书院读书。博览群籍,刻苦钻硏。光緖十八年(公元1892年)考中

  • 文章伟大敎育家唐文治先生(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92期  作者:錫史  出版时间:1994-02-20
    关键字: 文治 教育家 国专 招生 启发式教育

    唐文治提出了厚植基础、博览专精的敎学原则,主张敎古籍原书,使学生能掌握关于古典文献的基本知识。在学习的方法上,他强调学生自学,所以学校1天只上4节课,其余时间让学生在学懂课堂讲授内容基础上,各就自己的爱好进行自学。如《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他就把自己用五色圈点过的一部,叫学生在课外过读,仅一年,学生就把这书通读一遍了。他尤注重启发式敎育。老师讲解不搞满堂灌,平日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每次作文,敎师都精心批改,有眉批总批,还用2小时向学生总结评讲

  • 文章无锡两导师吴稚公与蔚公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4期  作者:師慎  出版时间:1986-10-20
    关键字: 吴稚晖 文治 江尖渚 教育文化事业

    首倡淸党,以除内奸。抗日胜利,主持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施宪政。中原板荡,避难来台。民国四十二年卒于台北,春秋八十有九。学人推为近三百年来大思想家,世界联合国文敎组织列为百年来伟人之一。先总统蒋公颁褒扬令,誉称「高风硕德,允为一代完人」。唐文治,字蔚芝,江苏太仓人,七岁读书,十六岁入太仓州学,十八岁捷南宫,二十八岁第进士,分发户部主事,传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擢商部右丞,旋迁左丞,改设农工商部,左侍郞署尙书,会丁内忧免。嗣任上海实业学堂监督,亦即南洋公学及

  • 文章大陸撤退前後流亡生活片段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佩之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大陆撤退 流亡生活 徐蚌会战 董玉珏 文治

    我俩各自辗转到了台湾,又同被敎育部分发省立台北行政专校普通行政科复学,毕业后同时考上了就业考试。此是后语。无锡国专的校长是当代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他因年事过高,长住沪上,校务由敎务长代理。校中师生以江南人居多,初入学校,语言沟通是一大困难,尤以少数敎授讲课时方言特重,最初祇能听懂三分之一,以后才慢慢进入情况。这时不但前方战事吃紧,后方学校也不安定,师生大都无法专心敎学。有位王姓敎授,被闹事学生列队送出校门,还在大门外燃放鞭砲。师道之不尊可以槪见,不知这位敎授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