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和氏璧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古「璞玉」無覓處 盛世驚現在荊沙——關於發現荊楚「璞玉」的調查報吿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5期  作者:李南傑、李圓圓 出版时间:2012-10-10
    关键字: 璞玉 和氏璧传说 和氏璧产地考证

    李南傑,荊州市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專家委員專家,原市文聯副主席。李園園,《中國故事》雜誌社執行社長。(二〇一一年十月)

  • 文章傳國璽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2期  作者:張宗欽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传国玉玺 和氏璧 印章

    称为「乘舆六玺」,作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用。螭虎指龙,螭虎钮象征真龙天子。还有一枚是皇帝私章,吉祥玺文,据说用和氏璧琢成,即后世所谓「传国玉玺」。关于「和氏璧」,有一段奇离的故事。据《韩非子》等史籍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今安徽芜湖东南)见有凤凰栖于石上,采之得一璞玉,献给楚历王。历王使玉工辨之,玉工说是石不是玉,王以欺君之罪砍去他的左脚。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璞玉,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去他的右脚。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文王派人问之,卞和

  • 文章和氏璧的源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2期  作者:宋偉凡  出版时间:1974-07-10
    关键字: 和氏璧 史料 春秋战国

    之处,故其地名为「金厢坪」,盖取金厢函玉玺之意。对面有山名「凤凰台」,和氏璧在未出山之前,尝有凤凰栖鸣其上,迨璞玉出山之后,凤凰遂吿绝迹;洞内名家题咏甚多,惜匆匆而过,不复记忆。南漳为鄂北小县,春秋时属楚国之地,处于穷山恶水之间,地瘠民贫,县人都以为是出了「和氏之璧」所导致,与安徽凤阳人之怨怼,出了朱洪武,十年倒有九年荒,同其意义。现将有关「和氏之璧」出处与经历,记述如后:周时楚人有卞和者,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之楚厉王,王令人考验,说是顽石,指他有欺君之罪

  • 文章模範鄉長馮伯衡生平補述(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9期  作者:錢汝侃  出版时间:1973-11-20
    关键字: 模范乡长 冯伯衡 解剖宝石 外销珍宝 和氏璧

    硏究計算,禊而不捨:他老人家對解剖寶石,化了不知多少計算,放能精確地取出翡翠、瑪瑙、紅寶、貓兒眼,各種材料,叫工匠按大小分別製成各種貴重飾品,決不能大才小用,必需適才適用、如此才無損失,否則一件可作西瓜,寶劍的翡翠, (如早年我國派孔祥熙氏去道賀英皇加冕送的禮品),假使用來做了手鐲項鍊,那其價値就不知相差多少倍,同樣能做手鐲項鍊的材料,假使做了戒指,耳環,當然也是極大損失,這是一樣的道理。可是材料在石頭裡面,同戰國時的和氏壁一樣,呈獻楚王時,說裡面是寶玉...

  • 文章和氏璧新发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考古文物 和氏璧 中华文化

    和氏璧是国家之宝,数千年来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失之国家纷乱,得之则国家统一。相传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楚山中,献之厉王,玉人相之,曰石也,王以为诳,则和左足;武王即位复献之,玉人相之,又曰石也,又又以为诳,则和右足;及文王即位,和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继之以血,王使人问之,和曰:「非悲刖也,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名节为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此璧由楚入赵,由赵入秦,秦传于汉,三国时为孙坚所得,此后即

  • 文章和氏壁、隋侯珠、秦皇陵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和氏璧 隋侯珠 秦皇陵 历史传说 文物古迹

    五千多年的中國文明史中,存在許多謎,其中尤以和氏壁、隋侯珠、秦始皇陵最爲神祕。經過幾十年來許多地質學家的努力探索和科學探測,這些千古之謎均一一被破解。楚和氏壁探源據史書記載,楚人卞和在山中得璞,獻給楚厲王,王派玉人去看,說是石,王以他詐騙,砍去了他的左腳。武王立,他又去獻璞,玉人又說是石,武王又以詐騙砍去了他的右腳。文王立,卞和抱著璞在山中號哭。王使玉人剖璞,果得寶名,因而稱曰「和氏壁」。和氏壁的問世,演繹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故事,如藺相如的「完壁歸趙」、「...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