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承恩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玄奘大師生平及其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道安法師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唐朝 玄奘 那烂陀寺 吴承恩

    富源!天下之荒唐事,莫此为甚。中国人对于玄奘大师,虽然也是家喩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其范围祇限于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神怪之说,对玄奘大师所表现的伟大精神以及超乎时空的贡献,则毫无所知,这是中国人的悲剧。其实,玄奘大师不仅是中国的圣哲,也是全世界的伟人,以时间来说,他是有史以来仅次于释尊的圣者;以空间来说,他更是凌驾乎世界最完美的典型。从宗敎的立场来观察,他是最崇高的一位宗敎家;以学术思想来看,他是最渊博具有绝对性贡献的一位哲学家思想家;由地理学的尺度来衡量

  • 文章江北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鄧越南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江北 乡音 阜宁 吴承恩 梅兰芳

    奇才,江北人才是第一。江北人何止四位,千古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近代中有梅兰芳。若不分国旗,只认土地,台湾有人人皆知,个个皆晓如:滕杰、李学灯、周天固等老前辈,都是江北阜宁人。江北人的这个"江"字,上海人的方言不读江而唸成"钢"音。笔者是阜宁人,十岁离开故鄕,狗年的今日,虚度六十有七,因江北人,上海人称我为"全钢(江)人",我的儿女生于上海,尽管讲一口纯而又纯的上海语,称为:"半钢(江)人",如此区分,确实有点轻蔑的意味存在。大陆

  • 文章唐代長安百萬人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莊申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吴承恩 唐玄奘 唐太宗 韩愈 长安城 慈恩寺

    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唐僧玄奘是这部神怪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实玄奘并不需要吴承恩为他宣传。就在唐代初年,他往返中印而取经回国的事蹟,恐怕已经是家喩户晓的。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正月下旬,玄奘回到当时的国都长安。据「续高僧传」里的记载,当玄奘还没进入长安,只到达长安西郊的时候,为欢迎他的归来闻风而至的人,已有数十万。如果把这个数字当作四十万人来计算,也许其中的十万人,可以视为长安附近各地的人,而其他的三十万人,或者可以视为长安居民的总数之半。假如

  • 文章吴承恩与市开发区的缘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武可鉞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吴承恩 西游记 文章节选 黄风岭

    读《西游记》小说,大家都对书中的孙大圣和猪八戒、沙僧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与妖魔作斗争的一些神话故事所深深地打动。如果读者细细读后,会发现书中好多典故与云台山中的中云台山的地名有关。明朝的吴承恩和中云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情缘,在吴老先生笔下,猪八戒在西游取经的路上所立的两次大功,都在如今的市开发区周边地区。现今市开发区(中云)范围内,在明朝时就有黄泥岭、蝙蝠山、蝙蝠蛋及虎山等地域及名称延续至今。而这些地域和名称,在小说《西游记》书中,却被吴承恩描绘得淋漓尽致

  • 文章應造道觀供奉二郎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殷紅堅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道观寺庙 传说故事 吴承恩 墓志铭 二郎神

    文件资料。上前一问,该籍隶硕湖的刘姓老者,他受族人之托,编写家谱。我获允许,便信手翻阅他的校对资料。忽然眼前一亮,竟发现是吴承恩所撰写的〈墓志铭〉。问之再三,老先生不尽其详。随即请文物工作室老张前往考查,大概情况是:在一九七四年平田整地中,一组村民刘希标父子发现了两块墓志铭,并收藏在家,作案板用。出土时,字面相对捆在一起。皆属石灰岩,石质细腻。长宽均为六十四厘米,厚十二厘米。一块为篆书阴刻「明故刘公偕配孙氏合葬之墓」铭盖。一块为楷书阴刻介绍死者生平及撰文原委

  • 文章淮安發現明代沭陽吳從正書丹墓誌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趙梅林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墓志铭 杨淮家族 吴承恩 吴从正 文物发掘

    最近在修筑淮江高速公路时,于淮安城东鄕孙徐村施工段,发现明代商人杨淮家族墓五座,除发掘出土陪葬品外,还有杨淮之妻周氏的墓志铭。该志为靑石正方形,边长〇·七一米,厚〇·一二米,竖书二十七行,计八三二字。小楷阴刻,志首刻有「眷晚生山阳吴承恩撰文,沭阳厚丘吴从正书丹幷篆盖」。撰文时间约在明嘉靖末年。吴承恩为《西游记》著作者,为约公元一五〇〇—一五八二年,即明弘治十三年—万历十年时期人。吴从正生卒无考,《沭阳县志》、《海州志》均未载。厚丘为沭阳旧称,沭阳明代人书

  • 文章「西游記」和海州方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2期  作者:張訓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西游记》 吴承恩 郁洲山 云台山 苏北方言

    吴承恩写《西游记》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十六世纪中叶)。这时,唐玄奘取经的故事,已流传九百余年,有着漫长的流传、演化过程,又经过了许多无名作者的不断创造、加工,到吴承恩时代,已有故事的雏形。最后由这位天才的作家进行整理和再创造,才成为颇具盛名的长篇巨制《西游记》。可以这样说,吴承恩是集民间口头创作的大成者。为了写好《西游记》,创作出孙悟空这个生动活泼的精灵形象,吴承恩必须要给美猴王找个成长的环境,给他安一个「家」。在淮安那片平阳地上要展开猴子们的活动

  • 文章「西游记」作者的老师——吴承恩家世再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李洪甫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西游记》 吴承恩 胡琏 中华文学史 淮海浪士

    世界上没有一部小说拥有读者的数量能够超过《西游记》,包括那本被称作「独高一代」、文艺家们推崇为「古典现实主义终结」的《红楼梦》。问一位鄕间老太:「您知道林黛玉吗?」答案很难说;如果问:「您知道猪八戒吗?」她会眼睛一亮,回答得十分利落。这就是《西游记》那无可比拟的「妇孺皆知」。多少年来,鉴赏家们竭力地寻觅著这部「奇书」艺术魅力的源泉。吴承恩的家学、师长、亲谊尤为人们关注。吴承恩祖籍涟水,迁居淮安,五代单传。因此,吴家虽然不是单门独户,少有至亲,却是事实

  • 文章「西遊記與海州」讀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念蕙樓主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西游记 风景名胜 云台山 水帘洞 吴承恩

    在皆有,而云台山之所以能吸引游客者,还是受到吴承恩的西游记的影响为大。郭嗣汾兄文中:「任何神怪幻想小说决不是完全凭空揑造得出的,多多少少总有所依据,云台山地理形势与西游记所载近似。吴承恩是明朝淮安府人,淮安与连云相距较近,于是世人传说他笔下的花果山水帘洞,就是连云港云台山。」这段话很有道理。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外地人到连云市,就不免要看看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故鄕眞面目了。西游记第一囘:「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中国历代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