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代文化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安的佛寺与中外文化交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郗琳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佛寺 文化交流 长安 古代文化

    佛教传入我国将近两千年,对我国的学术思想、语言文学、建筑雕塑、绘画音乐以及天文、医药等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以后,经过吸收、融合,其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为十多个宗派。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体系,与原有的儒学和道教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同步发展的时期,是超越秦、汉的一个高峯。隋、唐文化

  • 文章惊人的中国古代文化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長廣敏雄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中国 古代文化 不腐女尸 天马

    京都大学东洋美术史名誉教授· 长广敏雄·两千年女尸不腐非偶然我的看法是,这不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的女尸,因此,如果我的看法是事实的话,那麽这就意味着古代中国就拥有很优秀的防腐技术。早在公元前四个世纪,中国的冶铁技术就已经很进步,这已经为考古学家所公认。由于冶铁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土木技术乃至发展了高度的美术工艺水平,也是不难想像的。这一次发掘的汉墓是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之物,也正是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发展中的一个顶点,当然是要予以高度评价

  • 文章文化古今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許智範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江西古代文化 越族文化 吴城商代遗址 新淦大墓 图腾崇拜

    正因如此,江西的古代文化与古越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更明确地说,扬越人、千越人及其先民就是这里古老文化的主要缔造者。江西先民以持之不懈的奋斗和探索推动着历史前进,他们也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这些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又改善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为以后文化艺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樟树吴城商代遗址中发现过一七〇多个刻划在陶瓷器及石范上面的文字符号,有部分与中原甲骨文类似,也有一些为本地所特有,有些至今尙难以辨识。在鹰潭角山

  • 文章罕見史前玉琮在武進縣出土還發現石斧石箭等文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5期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史前玉琮 出土文物 武进 良渚文化墓地 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文化

    同一时代的玉琮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均发现过,但都无法与之比美。这些珍稀文物的发现,为硏究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文章風雨滕王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張來芳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滕王阁 历史文化 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观念

    一座古代建筑,那种张扬、典雅、灵动,而率性洒脱的艺术风采,的确冠盖江南,一显大唐风范。然而这座古老建筑所蕴育文化内涵的深厚丰饶,尤其値得我们玩索回味。凡是知晓滕王阁的,几乎没有不知道王勃这个文化巨匠的。正是这个「词理典瞻」而「命途多舛」的初唐才子,于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省亲交趾而途径洪州的一次偶然机会,在阎都督的重阳饯别盛宴上,笔走龙蛇,大显身手,以妙捷的神笔,留下千秋一序——《滕王阁诗序》,他将斯阁的宏伟气势,登阁的遄飞逸兴,与仕途坎坷遭际,熔于一炉

  • 文章北宋時代的科學家——杭州沈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沈括 良渚文化 安溪遗址 浙江历史文化 梦溪笔谈 古代科学

    去年因欲了解杭州市郊的良渚文化——代表新石器时代,曾多次经过良渚鎭,始知附近正兴建有规模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并访问其分布最广的安溪鄕,参观了数处出土的遗址。良渚、安溪皆原属杭县,南宋时代的水陆交通要道,同时获悉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墓就在安溪鄕。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宗儒家以来,学术思想一本格物、格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学优则仕,读书人就热滚滚的投入政治,以宦途的发展为人生最大目标,对于科学毫不重视,致使沈括于科学上的重大成就

  • 文章夏曆與過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79-01-25
    关键字: 夏历 古代历法 文化渊源 中华传统教育

    我中国古代的历法,配合四时寒暑,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作。这里所说的历法,就是目前的农历,又叫作阴历,旧历,愚意以采用「夏历」这一名称为妥。所谓「夏建寅。」是以寅为岁首。「寅」,即「止」,寅月。即正月。孔子曰:「行夏之时」。他这主张,当时并未实施,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才开始行使,一直传至现在,民间仍旧奉行不渝。孔子因见到我中华是以农立国。历法应以农事为前提。换句话说,中国历是个农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是农业程序。又以中国大部分地域,位于北温带

  • 文章中国古代陶器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克明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古代陶器 文物知识 陶器文化 历史渊源

    中华古陶,始于史前,积厚流广,传遍欧美。民国十年,瑞典安特生,以任我国地质调查所顾问之便,曾在河南省,渑池广武两县,发掘古陶,因在渑池县,仰韶村掘出的彩陶优异,就定名为仰韶彩陶,仰韶便成为彩陶的标准遗址,史学家便称彩陶文化为仰韶文化,经考证认为所获的彩陶,尽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物,瑞典阿尔纳氏因之著作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行世。安特生又于民国十八年随同地质调查所及协和医院在周口店发掘一较完整的人类头骨,前后九年的发掘,经过中、美、英、法、德、俄、瑞典

  • 文章古樸灑脱的萬載儺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9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万载县 傩舞 地方文化 古代风俗 海外研究

    万载 王水宝傩,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多为迎神以驱鬼捉鬼。傩舞,是在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它渊源悠长,早在《论语.鄕党》中就有记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江西万载县的《傩舞》,盛行于明代初期,以客家地区的潭埠鎭、株潭鎭为最。万载《傩舞》,又称《跳魈》和《搬案》,除表演驱鬼捉鬼外,还以舞蹈形式来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驱瘟除疫、人丁兴旺。万载《傩舞》由二十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执兵器。万载《傩舞》面具的设计,极富民族传统色彩

  • 文章修水書院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8期  作者:龔良才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修水书院 历史考证 周敦颐 古代书院 文化教育

    等书院。古代书院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历史贡献已载入史册,功不可没。仅以修水为例,可见其成就显赫:一、书院促进了敎育事业的发展。宋初以来,修水书院的陆续创建与州学的开办及私塾的普遍兴起,教育机构遍布修水高、奉、泰、安、武、崇、西、仁八鄕。据资料载:仅芝台、樱桃书院入学者数百人,全县入书院、州学、私塾学者愈千人,为江西入学人数最多县份之一。二、书院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据《修水县志》载:自宋以来,修水有丞相二名、尙书十六名、一品官四名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