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古乐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樸柔美的南管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8期  作者:黃仲正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南管古乐 乐曲演奏 历史考究

    南管古乐源远流长,音韵古朴柔美,节奏细腻,且乐曲的曲式严密、丰富;从唐初开发泉州,中原人士相继播迁,因此这种原属中原民间的俗乐,已在闽南系地区蕴育植基。它保存于泉州、盛行于闽南语系的地区,包括泉州、漳州两属各县及厦门地区,明代以后随迁民传入台湾,并由侨胞传播至东南亚闽南语系侨社。这一系统的古乐,历史悠久,唱念法犹存古风,字音以泉州鄕音为主,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泉州为中心,因此在闽南地区习称为「泉州絃管」。南管音乐虽因方言之故,一有囿于闽南语民系的地区

  • 文章麗江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湯世煒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丽江 旅行游记 登雪山 逛木府 古乐

    是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如土知府有权势和自在,又见为官「世途险巇、宦海波汹」,厌倦官场与尘俗,四年后上疏要求改仕休养,过悠闲生活。他大修园林,在祖遗基础上,依山濒水增建不少亭台楼阁,其雕刻装饰,颇费功力,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规模与气势。原建筑已毁于清末兵灾。木府建筑,少有史料,外人也都不能入府,就连徐霞客这样的宾客,也只住佛国寺,因而在他的游记中提及木府似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赞叹。传说这样做的原因是木氏慑于「人言可畏」之故。赏古乐游丽江,夜晚欣赏古乐也是一件

  • 文章泉州古乐(中)(一)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日尙一管,宫征旋运,各以次从,钱乐之此种硏究,仍以三分损益之法,永得三百律,但是京房六十律,已经是繁杂难用,今钱乐之更以三百六十律以问世,自然不适合直接实用者,故于音乐上的实际理论,便缺少了价値。梁武帝天监元年下诏,恊采古乐,竟无所得,帝既素善音律,详悉旧事,遂自制立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量,广九寸,直长九尺,临岳高寸二分,每通施三絃,一日元英通,应黄钟絃二日靑阳通,太簇絃,三日朱明通中吕絃,四日白藏通,夷则絃,又制十二笛,笛依十二律次序以为名,用笛以写通

  • 文章泉州古乐(下)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3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9-3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府,诗中泛声,后人怕失去泛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沈括梦溪随笔云诗之外,可有和声,所谓曲也,古乐皆有声有辞,连续书之,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南戏中曲子尙有此声,唐代乐府,多采五七言诗,以为歌唱,但五七言诗,均属整齐诗句,不能符合乐曲上的长短曲折之用,必杂以泛声、和声、散声,然后可歌,可被之管絃,始成一曲,泛声是歌时引长之声,和声是重叠而歌之声,散声是尾声亦叫做韵,就是用来同声附和,用韵接拍的调子,但非虚声,有此三声,任何五七言诗,都可符合乐曲

  • 文章泉州古乐(上)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余承堯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泉州市 古乐 音乐文化 史料记载

    名五音、絃管、南音;臺灣稱為南管,與外來北管對稱。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