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迁共返回9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扬州疆域变迁记要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68-02-29
    关键字: 變遷 揚州 疆域

    扬州二字,始自唐虞,终于淸末,历四千一百六十六年,屡有更替,范围广狭,综错复杂,亦代有变迁,以至言扬州者,未考当时幅员,每有譌误,爰述于次:扬州在唐,为九州之一,虞为十二州之一,其地极广,夏商因之,至周,吴城䢴沟,通江淮,越并吴,属越、楚并越,属楚,置广陵县,秦属九江郡,(项楚时,为东阳郡)秦并楚,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广陵属九江郡,汉初为荆国,为吴国,后为江都国、广陵国、领四县、广陵、江都、高邮、平安、新莽改江平郡,东汉改广陵郡,统十一县、广陵、江都、高邮

  • 文章古今温州知多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張榮武 出版时间:1991-06-10
    关键字: 温州 历史 变迁

    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古稱甌、東甌、甌越、永寧、永嘉。因氣候「雖隆冬恆燠」,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六七五)改稱溫州。後人將流經市區北面的甌江出海口名爲溫州灣。至今,宇内所稱溫州,多指浙江溫州。回顧我國歷史,首次被稱爲溫州的是今湖北省京山縣。據載,北朝西魏(五三五——五五六)時,以新州(治所在角陵縣,後改名京山縣)改名溫州,隋煬帝大業(六〇五——六一七)初期廢。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復置,唐太宗貞觀七年(六三八)又廢。第二次稱作溫州的是現在山西交口縣東北溫泉村...

  • 文章北伐前後海師遞嬗點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学校 历史变迁 北伐前后

    回憶於民國十五、六年之時,海屬最高之學府,亦僅有灌雲板浦之省立第八師範,東海之省立第十一中學。這兩所學校,可說是海屬五縣市人文薈萃之所,才俊發源之地,亦不爲過。試看除部份任省級幹部,凡五縣市各級公敎人員,多由該兩校出身,故對這兩校之史實及演變,殊値得回憶與留念。玆將該兩校之分立與合併,在我親身體驗,現尙有些印象,特將點滴,略陳於後,使我輩流離海外,及在此出生之後輩,亦可對吾海屬之家園,更爲珍愛與懷念也。省立第八師範(北伐前是五年制,前一年爲預科)與省立第...

  • 文章合浦县疆域变迁沿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周勝皋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合浦县 疆域变迁 历史沿革

    合浦縣在廣東省之西南端,成縣很早,漢武帝時已置合浦縣,是一個將及二千年歷史之古城。大陸變色前,合浦縣全境面積七,三三八·五方公里,佔廣東省面積二一八,六一五方公里中百分之三·三五,為全省一百個縣市中面積最廣的一縣。廣東省各縣分五等級,合浦縣為全省十八個一等縣之一。合浦縣境東接廣西省之博白縣與本省之廉江縣,北與廣西省之興業、貴縣、橫縣、接壤,西與本省之靈山、欽縣毗鄰,南濱東京灣之北部灣,灣內潿洲、斜陽二島似北海之兩眼。合浦海濱盛產珍珠。西漢成帝時京兆尹王章得...

  • 文章貴州苗族流源考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5期  作者:潘大成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苗族 源流 历史 支流变迁

    支流变迁尧典载:「舜窜三苗于三危」,这可能是舜对三苗讨伐的一次局部性大胜利。禹贡载:「三危既宅,三苗丕叙」,足征三苗已在三危安居下来。安居石来的三苗,在生活环境奋斗中,有了自己的文化习性;姑且称他为「古代苗族北支」。韩非子载:「有苗之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陂,右彭蟊之水」,盖系指在这个区域内之「不服者」,尙有其他众多「服者」,居住其他区域。依据淮南子修务训:「舜征三苗,道死苍梧」之记载,当是舜窜三苗于三危之外的另一次战役,因没有成功,致使这些「不服

  • 文章豐順縣治今昔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慶文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丰顺县 历史变迁 名胜古迹

    一豐順縣治,原在豐良,以四面環山,交通較為不便,俗有「山城」之稱,但山明水秀,文風鼎盛,原是世外桃源的好地方,惟大陸易幟後,縣治改在湯坑,可能因為湯坑是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所在,因此,豐良鎮不再稱為縣城,而是一般鄉鎮而已。豐良一鎮面積約有一九五、八平方公里,人口約四萬七千餘人,劃為十八個村里(現改為「管理區」)。至於豐順全縣總面積,約有二十七萬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約有五十九萬餘人,分為二十五個鄉鎮,至豐順建立為縣之時間,根據正確資料顯示,係清乾隆三年才正式...

  • 文章孟津縣沿革(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杜新吾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孟津县 图片资料 发展变迁

  • 文章煦園春秋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8、59期  作者:何懷碩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水天中 煦园 家族变迁

    编者按:本(九〇)年五月廿八日起中央日报副刊连载水天中所撰「煦园春秋」,其中有关水梓部份与我省法政人文攸关,特节录刊出。《小引》(煦园春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水天中先生。天中先生是中国大陆最负盛名的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家,著作甚 多,现已退休,正专事著述。台湾及海外若非美术史论专业人士,不大有机会读到他的文字。而这篇文章是他专业以外,记述一个家族在历史的变迁中种种前尘往事。近代中国社会的沧桑、教育的兴衰以及在那令人浩叹

  • 文章錢從那裡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廖寶惠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货币历史 制度变迁

    货、颖一金货、二金货等;有纪重者,如秦地鲁阳背十二铢、十四铢等;又有作刀形者,如齐刀、即墨刀,明刀等是。周末战国时代,则由圆肩圆足布变迁而为圆形圆孔之货币,是为圜金,如共字、垣字、共屯赤金、长垣一金货等,此为布货变迁为圆形圆孔之货币。自秦兼并天下,政令统一,始定货币为圆形方孔,文曰半两,是为圆形圆孔变为圆形方孔,此货币制度上之一大变迁也。汉初更其重量,仍曰半两;至武帝元狩年废半两泉(泉者钱也),行五铢泉;至新莽僭位,百事师古,废五铢泉,行两刀、十布、六泉

  • 文章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徐福齡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下游 变迁 河道 史料

    撰文:徐福龄黄河下游河道在建国前的两千多年间变迁频繁,或东北流入渤海,或东南注入黄海,波及的范围,北达津沽,南抵江淮,约有二十五万平方公里。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河道本身的自然变化之外,还有其他社会因素。一个时期河道维持时间的长短和当时对黄河修治与否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的人为决河,也能造成河道的变迁改道。所谓河道变迁,是指黄河大改道而言,或称大徙。即大河在某处决河改道之后,不回归原河道,全河另由它道入海,流经的时间较长,影响国计民生比较严重

共95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