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法共返回4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梁啟超到台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慶文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梁启超 戊戌变法 台湾

    寒烟漠漠雨潇潇 劫后逢春爱寂寥昨夜子规啼未了 朝看红染木棉桥这首诗是梁启超在雾峰「林家花园」写下的诗一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新会人,文学家兼政治家,清光绪中叶,与其师康有为等倡变法立宪,主张教育方面废八股、设学堂,推行中西兼习;政治方面,撤销闲散衙门,裁汰冗官、澄清吏治,引用新人,广开言路等;军事方面,习洋枪大砲、裁减冗兵,力行保甲;实业方面,筹办铁路、开矿,促进农工商业及奖励发明等。光绪皇帝,深以为然,于光绪二十四年(即戊戌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四月

  • 文章「秦遂以彊」的商君思想研究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張柳雲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商鞅变法 准绳 曉諭原則 功效原則

    根据其书,试将商君变法之理论,立法之准绳,变法与立法之事实,霸道政治之主要方略,及其对后代之影响,分而论之。一、商君变法之理论秦自穆公时称霸西戎,五传至孝公,国势陵夷,孝公乃下令国中,谓「宾客羣臣有能出奇计疆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本纪)衞鞅以不得志于魏惠王,乃西行入秦,「孝公以为相,后因功封于商,号曰商君。」(战国策秦策第一)当商君之初相也,即说孝公变法图强,孝公乃召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开御前会议,商讨国是,而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

  • 文章著名維新思想家陳虬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馬允倫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陈虬 经世报 变法 改革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我国许多有识之士,眼见外侮频仍,清政府腐败颟顸,亡国灭种的惨祸迫在眉睫。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都希望中国走日本明治维新变法图强之路。当时改良派思想家除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外,温州地区也出了几个著名人物。他们是瑞安的陈虬、陈黻宸和平阳的宋恕。也称「温州三杰」或「东瓯三先生」。陈虬(一八五一——一九〇四)原名国珍,字庆宋,号子珊,后改字志三,号蛰庐。戊戌变法前与汤寿潜(字蛰仙)合称「浙东二蛰」。陈虬祖籍乐清。早在明朝时,祖先便迁居到

  • 文章濁世才爲累 高堂淚空枯——皮錫瑞哭譚嗣同詩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古月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皮锡瑞 哭祭 谭嗣同 诗歌 戊戌变法

    中国自甲午战败后,外患日急,变法维新之议,虽自康有为倡导之,然朝野有识之士,和者却实不乏其人。据「戊戌政变记」载:「光緖二十三年十月,湘抚陈寳箴(右铭)设时务学堂于长沙,聘梁启超任总敎习,李维格讲西学,唐才常、杨自超、韩文擧、欧榘甲、叶觉迈诸人任分敎。是年十一月,更创办『湘学报』,以唐才常、谭嗣同、熊希龄、蒋德钧、王铭忠、梁启超、邹代钧、李维格诸人董其事,湖南守旧之风,一时为之丕变!」光緖二十四年正月,长沙复创设「南学会」,盖当时有嘉应黄遵宪(字公度

  • 文章戊戌变法的真相——袁世凯非主动告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戴逸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戊戌变法 袁世凯 维新派 告密

    一、传统说法留重重疑团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

  • 文章直筆吳兢與拗相公王安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若佛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王安石 变法 宋神宗 均输法

    王安石主持变法的宋神宗,当时太年轻,空有满腔抱负,却没有主政的经验,以致上了王安石的大当。宋神宗当时变法,原希望以贞观之治为张本。具体的参考就是「贞观政要」这本书,但王安石却说,贞观之治不够看,他要「致君尧舜」,鼓动神宗,把目标订得高一点,缺乏阅历的年轻皇帝,就轻信了王安石的大话与空话,因为尧舜的治绩,只是历史的传说究竟是怎么个治法,是没有具体的办法足供参择的。王安石骨子裏是效法商鞅,由他订出办法,雷厉风行。我们相信王安石是博览群书,读过「贞观政要」的,他知道

  • 文章商鞅的政治思想及其評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商鞅 变法 政治思想 评价 法治

    求贤,鞅遂入秦,向孝公言兴覇之道曰:『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又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卷六十八,商鞅列传)。秦孝公闻商鞅之论,大悦,任鞅为大庶长,依商之见,变法改制,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诛。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

  • 文章陳先沅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6期  作者:民史 出版时间:1974-10-01
    关键字: 陈先沅 戊戌变法 二次革命 袁世凯

    变法,先沅因鄕试座师都御史李端棻先生,条陈数万言,请代奏。李须第三日朝班入値,封未上,而六君子祸作,李亦褫配出都门,人皆白衣冠,遥向道左,无敢与通者。惟先沅送李有诗,慷慨不挠。是时政府大索新党,籍李家,条陈具在,多为先沅危之。先是先沅由会典馆賸录,分发云南,意不与当时贤豪谋救国事,败走滇。时滇吏制,凡新到官,均月课一次,用觇吏能。先沅以三次第一委发审,听讼明决,到差两月,判决近二百案,充善后局文案。辛丑,擢腾越厘务。腾居滇极西,为英人由缅入滇要道,辖土司

  • 文章續修峨眉縣志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6期  作者:李錦成 出版时间:1974-10-01
    关键字: 峨眉县志 古迹 维新变法

    保全斯土。当时殉难忠魂,褒扬有典。又历年孝子仁人,贞女节妇,至性肫诚,令人景仰者,难更仆数。倘非登之志乘,何以激扬人心而维风纪,是有司之责也。爰约集都人士,网罗散失,蒐辑旧闻,分门别类,共襄此擧。凡捐资者,皆为书其名。志成,问序于余。余不敏,幸承其役,诸君相与有成,何敢以不文辞。窃谓今日者,新政与旧政固不同矣;然朝廷之德音,学校兵农工商诸大端,维新变法,无非欲斯民之富强,总不外乎敎养二义。苟四维充张,百废修擧,即可几今日立宪之新法也,何难比隆于上古哉!此志

  • 文章憶西安——世界最雄偉的古都素描——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1期  作者:王孔章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古都素描 商鞅变法 未央建章

    份都可历数千年而不衰,这是石质的耐久,也是东西文化不同的地方。有人说:「不去西安,不知中国文化之超越,不游西安,不觉中国人之所以値得骄傲。」这正是一个最公正的评价,给我们带来了自信和自强。最初是周人在渭河流域的开发,武王灭殷,以镐为西周的首都,兴建王城,址在今西安西南三十里丰镐村。当时著名的文王之囿,方七十里,灵台、灵沼、与民偕乐,也即是这个地方,距今三千零七十一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富强的基础。秦政十七年,开始扫荡六国,廿六年(B、C二二一年)统一全国

共46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