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发展建设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江省民元以來之林業施政記述(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2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浙江林业 农林建设 历史发展

    事务所,发展基层农林事务。民国二十年农矿处裁撤,业务移还建设厅办理,省立第一林场及其天目山分场裁撤,改由西湖苗圃及天目山苗圃,其余之省立林场取消第二、第三、第四等字样,各以其所在地之县名—建德、丽水、天台等冠之。民国二十一年,成立农林改良总场,辖于建设厅,西湖苗圃扩为西湖林场,天目山苗圃裁撤而为西湖林场之分场,西湖林场与建德、丽水、天台诸林场同隶于该总场。民国二十二年,建设厅鉴于旧温州、处州两府属辖区,层峰叠嶂,山岳绵亘、为浙省森林资源蕴藏最丰富之区,应专设

  • 文章江蘇工業學院更名爲常州大學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82期  出版时间:2010-06-20
    关键字: 常州大学 更名 论坛 议题 建设发展

    常州大学生源拓展论坛、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层论坛、江苏教育发展论坛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常州各界人士将应邀前来就常州大学的建设发展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四次更名自一九七八年创校至今,常州大学已历经四次更名:一九七八年: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一九八一年:更名为江苏化工学院,成为常州第一所本科院校,一九八四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会公司联合办学;一九九二年: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 文章沭城之形成与发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发展 历史典故 城市建设

    往来行人。具有五百年历史之沭城,不再有雄伟壮观之古城墙。沭城之发展天翻地覆。五十年前之沭城仅局限于沭水之阳,县衙前后两条老街道,东至骡马街,现在之学府路,西至泰山宫。街道以碎石铺成,崎岖狭窄,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偏僻小巷多为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泥土路面,阴雨天泥泞不堪,难以举步。沭城居民之房屋,仅有施、程、吕、郝四大家为砖瓦房,其余尽是茅草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城区开始向沭河南发展,因当时国困民贫,步子缓慢。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出城镇建设,老沭河以南

  • 文章廣西的邊防對汎與桂越鄰交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黃旭初 出版时间:1984-01-10
    关键字: 边防建设 发展过程 组织建构

    廣西在中國歷史上,有時為內地,有時為邊疆,其演變如下:廣西在周末屬百越區域。秦始皇遣兵平百越,廣西倂入中國版圖,現在桂邊一帶和越南北部,都是象郡地方。漢興,趙佗割據自立為南越王,廣西和越南都屬於南越。漢武帝才削平它。其後歷代雖屢有改置,桂邊和越南仍常共隸一州。到宋太祖時,因採柔遠政策,遂封丁部領的兒子丁連為安南王,越南乃和中國分離而列為外藩,廣西才成為中國的邊地。廣西在宋朝稱為廣南西路。元朝設中書行省,改路為道,廣西改為嶺南廣西道,隸湖廣行省;後又分置廣...

  • 文章再談溫州未來不是夢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4期  作者:蔡似靜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温州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

    ㈠ 前言上期拙文刊出不久,果如预料,温州之南之北沿海经济特区竞相开出具体优惠条件,争取港资台资侨资投入经济建设。而另一则讯息,极令人高兴,那就是温经济改革试验积极进行,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与众不同发展道路。中新社透露:温州市政府明确宣布:「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对个体、私营、股份经济、鼓励,支持、引导、管理。和以劳分配为主,辅之以多种分配方式等政策不变,并要不断完善。」种种措施,不难令人理解到

  • 文章溫州圖書館的成長與更新這段歷史功德永為社會銘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6期  作者:張國祥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温州图书馆 建设 发展历史

    百业待兴,基本建设战线很长,政府用于文化场馆建设的资金还是相对匮乏,这笔捐款的注入,犹如强力助推剂,一举促成酝酿已久的图书馆新馆的正式立项。消息传出,温州文化界人士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在隆重的捐款仪式上,市四套班子领导莅临参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晩还举行文艺演出,温州越剧团、瓯剧团竞相登台献艺,以精彩纷呈的节目,热烈庆祝这一盛事。(此后,为了扶植和鼓励家乡传统剧目的发展,家母又向温州越剧团、瓯剧团各捐人民币二十万元,使对文化系统的捐赠活动锦上添花,成为佳话

  • 文章贵州——交通建设展辉煌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7期  作者:成軒永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贵州 交通建设成果 交通发展史

    素有「地无三里平」之称,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百分之八十七的贵州省,由于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古人曾以「连峰际天,飞鸟不通」来比喻黔道的艰险。长期以来,交通问题始终是约束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渴望着圆上一个修路梦。据记载,贵州第一条公路修建于一九二六年,贵阳至安顺公路于一九二七年建成并购进第一辆汽车,结束了驿道的历史。一九五〇年以前,贵州仅修公路三千九百四十三公里,实际通车里程只有一九五〇而已,贵州公路经过五十年建设之后,发生了巨大

  • 文章着眼人文景观,捷取建设硕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李畊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建设 人文 家乡 观光 特区 经济发展

    的「虚业」如「信息交换」、「技术顾问」、「组织协调」、「招徕观光」……等,其物质效益,已可大量孳玍于此等精神或文化活动中。故后者功能与价値已渐为世人所重。放眼幷世各国家、地区,其民生康乐,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者,如瑞士、瑞典、新加坡、香港等,幷不一定具备「广土众民」「物产丰富」条件。由此有力例证,可知建设河南首在「宜所发展」道路的抉择上,而不必视发展农工实业为唯一出路,幷予全力投入!何为发展之「宜」者?为易展所长,即自具优越条件,易于发展,易见成效的途径!也是原具

  • 文章民國時期山西的西北實業公司(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0期  作者:景占魁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西北实业 发展历程 地方建设

    政治」为目标;巳括对警政、财政、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整顿改革。「经济建设」主要是发展农业、矿业、工业、商业、交通。其中,作为公营事业中的工业部分,既有应整理的已有壬申制造厂、育才机器厂、育才炼钢厂、硫磺厂;又有「创办而必成」的炼钢、肥料、毛织、纺纱织布、卷烟、苏打、洋灰、印刷等企业;还有「创办而期成」的电气、机械、电解食盐、制糖、染料、汽车、飞机、人造丝等企业。而且,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每个部分,又都拟定了相应的专案。如「纺纱织布专案」、「毛织厂专案」、「纸烟

  • 文章食古不化 人云亦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姜良仁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食古不化 科技发展 社会建设

    出轨妄动。二十四孝王祥卧冰得鲤奉母、孟宗哭竹冬天得笋孝亲:都是人云亦云的神话,居然复制传诵,这是活活的自愚愚人,以此敎育儿女行孝,岂不是百分之百的在说谎,怎能取信于儿女。古人形容勤读苦读有:如囊萤、如映雪、凿壁偸光、焚膏继晷,都已成过时的历史名词,把这些老古董落墨在今日的文章里,实在太不识时务,科学已发展至以电为照明的新世纪,任何苦学勤读,都不会开倒车囊萤映雪等以为照明,除非发生神经分裂症。又今日之作者,还写「孤灯如豆」来描述淸苦读书的情景。台湾光复后,甚至光复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