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世及參加同盟會經過先三叔祖爕堂公,學名培基,字丕肯,號哲根,謚英厚,淸朝光緖丙戌年(民國前廿六年西元一八八六年)農曆七月初七日戌時誕生於廣東省大埔縣廣德鄕詩書之家祖宅式好堂。公之父賓笙公,曾祖父戴奄公,均爲淸國子監太學生,祖父公和公,叔鵬翻公,均爲邑庠生。公自幼卽在長輩指導薰陶下,熱讀經書。後轉入本縣樂群中學堂,時値淸室腐敗,內憂外患交迫,國勢衰弱已達極點,革命浪潮逐漸勃起,敎員中張龍雲、張步雲、饒熙、張兪人等皆富革命思想,輒以革命軍,新廣東,猛囘頭,...
-
猛波先生(原名景荣)民国前一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广西省柳州市,封翁连生公伉俪,早年逝世,先生稚年端赖祖母熊太夫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六岁熊太夫人亲为启蒙,七岁入柳州市红宫小学就读,先生秉赋聪颖,成绩优良,深为师长亲友赞许,民十六年革命军兴,先生毅然从戎参加革命,随军入赣,参加敉平中共南昌八一暴动,迫使残匪叶挺、贺龙,流窜潮州海陆丰一带地区,是役先生奋战杀敌,身负重伤,回粤治疗,愈后,先后参加第七军曁第十九路军,任少、中尉排长,于民二十五年以忠勤绩优,蒙
-
雨春先生已於今年七月廿二日辭世,享年九十有五,特述軼事以代悼辭。
-
一般人祗知湖州粽子,而不知湖州在何處?筆者曾遇到初交友人,詢及籍貫,我答吳興,彼誤爲吳縣(蘇州),我再申吳興卽是湖州,彼才知湖州粽子有名,說貴地是魚米之鄕好地方,眞是令人啼笑皆非。談到粽子,全國各地均有,湖州粽子,亦僅諸老大一家,因其每日裝運上海外銷而成名,非是湖州人專賣粽子,千萬勿可誤解。湖州之眞正特產爲絲綢,每年春季鄕村人家,幾乎家家養蠶,待作成繭子,有的銷售繭行,有的自行繅絲。在北門外大通橋之繅絲廠規模甚大,擁有工人數於千計。頭蠶將過,相繼再養二蠶...
-
張上將鈁字伯英號友石,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鎭人,父親子溫先生是光緒年間拔貢,曾任官陝西省乾州鄜州。伯英先生幼年在家鄉就講私塾,一九〇二年十六歲隨父至陝西以客籍身分考入陸軍小學。一九〇六年畢業被選送保定速成學堂深造習砲科,在校期間學優兼備,領導組織軍人革命團體“同袍社,從事反清活動。一九〇八年參加同盟會,與河南省同盟會密切聯繫作起義準備工作,一九〇九年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返回陝西新軍實習。一九一〇年任陝西砲兵營左隊排長,在軍營中組織“武學社”擔任副會長,主要...
-
开封水难收容所,供衣物、给飮食及发放儿童衣物,以发扬老吾老、幼吾幼之慈善行为。六:参加革命资助经费及晋见总理民国元年二月廿一日,河南民报载:「赤血、黑铁、炸弹」一文中,追忆辛亥革命河南起义,马青霞捐银三千两,以助革命党员经费。马青霞次年在自由报上发表「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也曾云:「去冬,省城运动起义,捐银一千六百两,满拟竭力多捐,旋因失败而止。」民国二年,马青霞亲赴上海,晋见孙中山先生,愿将个人全部财产,捐献国家修筑铁路用。当时中山先生已出任全国铁路督办
-
先慈刁母李太夫人諱秀芝,籍雲南省昆明市,民前九年生。李氏累世書香,爲鄕邦望族。唯先外祖父早故,家計全賴先外祖母支應,乃時感孤寒。先慈自幼卽秀外慧中,蘭心芝質。先外祖母於含苦茹辛中,呵護撫育,珍逾掌珠。先慈亦能自立,卓爾不羣。當時國中風氣閉塞,女性少越閨閣,先慈則於雲南初倡女學時,卽毅然考入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攻讀,已隱然以提倡女權,改良社會陋俗爲志。民十二年卒業後,決意深造,而以一邊陲舊社會之女性,遠行北國,考入全國最高女子學府之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就讀。時...
-
而是为了中国普天下的千千万万的苍生老百姓呐喊,因而“歌哭无端字字真”。杨杏佛喜欢旧体诗词,只要对某事物有所感慨,他马上就用诗词表达出来。1913年2月,他读到了柳亚子的《分湖旧隐图》,诗中表现了消极情绪,杨杏佛读到后随即作长调《贺新凉》一首寄与亚子劝勉。他说,当「满眼湖山杀气」和「儿女新亭堕泪」之时,有志之士不应该避世归隐,应该不畏侏儒,做一个「扶危奇士」,表示自己要与亚子一起,共同肩负起救世重责。1913年3月,当杨杏佛听说任鸿?的李弟任鸿年因痛恨袁世凯
-
麟介绍,和章太炎(炳麟)及爱国学社诸人认识,渐与革命党人相往还,油然萌起了光复汉族之志,因易名光汉。他实际参加革命的行动,可得而述者,约有下列数事:一是光緖甲辰至丙午间,师培先后在上海和蔡元培(孑民)、龚宝铨、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以及与章太炎、邓实(秋枚)、黄节(晦闻)、陈去病等人倡「国粹保存会」、刊行「国粹学报」,表面是硏究学术,暗中却是鼓吹排满,实行革命工作。二是光緖丙午冬,俄人进兵东三省,全国骚动,师培与蔡元培既把原已刊行的「俄事警闻报」改为
-
硏究班第一期,从此参加革命行列,奠定报国立业之根本。嗣又先后结业中训团党政班第七期与革命实践硏究院十九期。先生于政训硏究班毕业后,即奉派至华北商震部队中,担任政训工作,历时达五年之久,彼时外有日寇进迫平津,内处复杂环境,先生皆能坚守信心,克服困难,达成上峯所赋与任务。民国廿六年「七七」事变后,先生转任第三战区第二挺进队政治部主任,驻于江苏宜兴境内,除加强部队对敌伪及**作战外,并抚辑流亡,收揽民心,贡献良多。民国二十九年七月转任中央军校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