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39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代強人宋官佑先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宋楷清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宋官佑 梅川县 广济县

    广济建治是在唐代时期,原名为梅川。论其面积和人口,只是一个中等份,但所处的地位极为重要,在军事上具有战略价値,乃为历来兵家所必争之要地;在地理上既扼长江之咽喉,复为大别山之门户。境分为上下两鄕,上鄕属于山岳地带,下鄕则为一片平原,以城直径为起点而至武穴,全程为七十华里,在这全程之中是山岳与平原带的分界线,这个分界线的焦点即是田连阡陌而人烟稠密的大金畈,该地所有的居民,均是聚族而居,论族姓的人烟,要以宋姓较之其他各姓为多,宋姓的人口除分布

  • 文章志敍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09期  作者:趙熙 出版时间:1971-09-01
    关键字: 县志 容县 叙文

    四川编纂通志,荣踵修,高阳韩君主之,以秉笔属孝廉刘君。刘君娴文辞,习掌故,邑之所有无不有。余奉委代庖而志成,以刘君请为敍。康熙二十五年二月,楚武川进士,井硏知兼摄荣事朱大任。」「丙寅四月,余承乏兹土。甫旬日,刘君以新修邑乘请敍。盖校于高阳韩君,定于富川朱君,而刘子为之广蒐而博载者。方今大化维新,溥海晏如,入其疆而无征缮遣戍之烦也,无簿书期会之扰也,后之闻风而思慕者在是矣。康熙二十五年六月,楚玉沙贡生知嘉定州荣事易其极。」「明州有志,万历甲戍

  • 文章——南明最后的基地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岳騫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房县 南明 韩王

    湖北省房,是鄂西一个小城在群山环抱中,山明水秀,文风特盛,房之著名,是由于唐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安置在房陵(即房)达十四年之久(嗣圣元年——六八三至圣历元年—六九七),至中宗复辟即位后,免房租税三年,中宗虽然被「安置」,到底是做过皇帝的人,手下自然有一批侍从之臣随侍,房文风特盛,渊源当即在此。但房在中国历史上占的眞正重要地位,尙不是唐中宗在此驻过跸;而是南明最后一个君主在此地建都十八年,为明祚多延了两年。一般硏究明史者,皆以永历

  • 文章大悟(旧礼山)建制沿革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8期  作者:魏邦卓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大悟縣 沿革

    的地方省去州为三级。今之大悟地区,当时归划河南行省[2],分属德安府(治安陆)之孝感;汝宁府(治汝阳)信阳州之罗山;黄州路(治黄冈)之黄陂。明初,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十三行省设十三司,另设京师、南京两直隶,今大悟地区分属两个布政使司: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信阳州之罗山;湖广布政使司德安府之孝感和黄州府之黄陂。洪武九年降德安府为州,属武昌府,省孝感并入德安州;十三年复升德安州为府,置孝感。嘉靖四十二年割麻城、黄陂、黄冈部分地区置黄安[3]属黄州府,今大悟

  • 文章人抗日的这笔血债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5期  作者:鴻飛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丰县 抗战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华,中华儿女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圣战,二十七年五月七日夜,日寇侵据丰城,政解体,日寇到处烧杀奸淫、庐舍为墟,民不堪命,政府秘书黄体润先生,基于义愤,决心连络同仁号召全乡绅及热血青年,组军抗战,一年有成,建军五千。立中学校长李贞干先生,另树一帜,组成人民抗日义勇军,共与日寇周旋,黄、李交谊笃厚,一时传为佳话。当时,这支老百姓组成的队伍,打着各式陈旧的杂枪,腰缠十排八排子弹,在一片大平原上,既未经过训练,也无一点外援

  • 文章抗战剿匪接踵时期的胶轶事——认识「日本鬼子」、「土八路」,固我治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張林森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膠縣 抗戰

    )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国军的赵保原暂编十二师的部队和来自南鄕山区的八路匪军,在胶城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夺城肉搏战。时因抗战胜利未及一年,政府元气未复,而占领东北的俄军,则将日军移交的大量武器弹药立即武装共军,使匪军顿时坐大,毛匪于飞赴重庆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前,即发出边谈边打的通知说:「一个时期内,应继续攻势,以期尽可能夺取平绥线、同蒲北段……胶济、陇海、沪宁各路,凡能控制者,均控制之,那怕暂时也好。同时以必要力量,尽量广占鄕村和府城城小市鎭。」毛匪又在匪延安

  • 文章敎育沧桑史初稿(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黃縣 敎育

    学生,纷来投考,东而蓬莱、福山,西至招远、平度、昌邑,踵相接也。敎学方面,特重思想敎育。「九一八」事变后,学生愤日寇之入侵,为爱国心之驱策,而自动成立义勇军,实施军事训练,以为报国之需。翌年冬,省敎育厅实施会考制度,本校每届均成绩斐然,甚受层峯之奖勉。惜二十四年秋,地方复生歧见,于是赵校长卸职家居,韬光养晦,由刘培斋接任校长,以迄于抗战发生。2志成中学民国十二年,中校长易人,引起学生之强烈反对,酿成最大之学潮。后虽由当局以武力压平,而多数学生仍持杯葛

  • 文章民国以来本遭受变乱之概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杜志儉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民国 丰县 变乱

    前言——谈到匪乱,本年在五十以上者,大多记忆犹新。尤以本地处鲁苏边区,更为匪徒出没之所,加以警备部队有限,而民间武力又乏组织,故不肖之徒,利用北洋军阀战败的散兵游勇枪枝,常啸聚数十人或数百人扰乱社会,自民初迄北伐完成,十数年间,人民每値靑纱帐起,各区各鄕均惶惶不安。土匪之小股者,或三五人,或七八人,夜晚抢刧牛羊,掠夺财物;大股者则攻城掠鎭,绑票勒索。小康之村民,每至黄昏,牵牛羊,携子女奔往大寨,日出时返囘家园耕作。如此之人数,约占全总人口百分之

  • 文章浠水沿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0期  作者:姚嘉符  出版时间:1991-07-10
    关键字: 浠水县 建县沿革

    注:本文选述参考书籍:史记、汉书地理志、唐书、宋书、晋书、三国志、地理志、明史、淸史、方舆纪要、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中国通史、元和郡志、辞海、浠水文史资料第一辑。

  • 文章從「兩鄖」原始直立人談「鄖」之由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左西亭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郧县 郧西人 郧县人

    大约在十年以前,大陆上的考古学者,在湖北省郧及郧西,先后两年发现了六颗人类臼齿化石,同时还发现具有加工痕迹的石核及二十余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并有桑氏鬣狗,嵌齿象等古老种属。在郧发现的人类臼齿化石有四颗,系在该梅铺一个称为龙骨洞的堆积中找出来的。在郧西发现的为两颗,则于该白龙洞出土。这些人类化石,学者称为「郧人」及「郧西人」。由以上这六颗人齿的形态看来,大致类似「北京人」。但其齿冠齿根,较粗壮硕大,则有较原始的特征。加上伴随出土的哺乳动物

共1398条记录 1/14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