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由来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陝西村長老吳太山先生談木本水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聯合報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吴太山 陕西村 历史由来

    陝西村最年長的耆老吳太山先生對記者談陝西村的來龍去脈說:「多年來我們都一直誤認我們的祖先可能來自彰化縣的福興鄕,而對陝西村名的來源及墓地上許多墓碑上刻有陝西兩字頗爲不解,如今知道我們的祖先係來自陝西,心中的迷惑才消失覺得非常快樂。」吳太山分析,由於年代久遠,生活習慣改變,加上日據時代受到日本人實施「皇民化」的迫害,而使一切可資證明祖籍的文物遭到破壞,像家譜之類的東西,早已散失,唯一殘存的是墓碑上及村名的「陝西」兩字。吳太山認爲,可能當時駐在陝西村的日本人...

  • 文章父親節的由來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8期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父亲节 吴稚晖 历史由来

    八月八日父親節又稱爸爸節,因八與爸同音,八八兩字連綴形同父字,故名。民國卅四年是日上海名流顏惠慶、袁希濂、史致富、費穆等多人發起,定八月八日爲父親節,各界響應熱烈慶祝。以後在吳稚暉的領銜下由潘公展、李石曾、杜月笙、王曉籟等上海名人約十人,聯名呈上海市社會局轉呈中央核准,明令規定每年八月八日爲父親節,通令全國遵行。凡父健在者,襟佩紅梅花向父親致敬,父故者襟配白梅花默念致哀。

  • 文章坊表漫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0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坊表 牌坊 历史由来 县志考证

    湖口 王鼎湖口各地,原有許多牌坊,簡稱坊,也叫牌樓。先且「講古」,牌坊古稱「綽楔」。《新五代史》李自倫傳:「其量地之宜,高其外門,門安綽楔,左右建台,高一丈二尺,廣狹正方稱焉。圬以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義者見之,可以悛心而易行焉。」此可看作牌坊的規格與功能,同時或可說明牌坊的由來。李自倫者,深州人,(今河北省)六世同居,孝悌可風。上「以所居爲孝義廳仁和里,准式旌表門閭。」李氏當五代十國之世,社會紛擾,風氣敗壞可知。其能信守中華文化不移,豈祇一時一地之榮焉...

  • 文章永興寺靈光塔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0期  作者:羅鏑樓 出版时间:1974-02-10
    关键字: 永兴寺灵光塔 风景名胜 历史由来

    永興寺在麟洛,後倚村落,面向田疇,淸泉帶繞於前,花木扶疏於內。前粤省主席羅卓英先生渡海來臺,卜居屛東,旣卸軍政仔肩,優遊林下,愛寺之淸幽,每避親友之祝嘏,盤桓於此,寺與先生因結香火緣。村人建骨灰塔於寺前千碼處,乞題於先生,曰靈光塔,並撰聯云:「靈塔九霄,激揚正氣;光風四野,共話淸平。」「靈淑所鍾迎瑞靄;光明在望問前程。」五十年之十一月,塔未成而先生遽逝,遺命以骨灰歸厝於是塔。塔外觀七級,而實僅六層,先生靈位在四級,門拓三原于右任先生輓句:「將才北伐南征史...

  • 文章劍門天下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剑门关 历史由来 山路 景色 军事要塞

    山陝多山,峻嶺連雲,而劍門關聳立在兩省間,綿亙一百多公里,峭壁聳天,飛鳥難渡,尤其險峻。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陝西屬秦國,四川屬蜀國,就由於崇山阻隔,無路可通,使秦染指於蜀的野心,爲之棘手。據說秦惠王得知蜀王好色,不惜許嫁女兒於蜀,蜀王大悅,派遣五名力士率衆開山闢路以迎。到了劍鬥附近,山崩石裂,士卒均死於難,後來又從亂石中闢設棧道,這就是「五丁開山」的傳說。詩人李白在詠「蜀道難」詩中說:「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當時的險狀也就可以想見了...

  • 文章中國省制硏究(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王士信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历史由来 地理资料

    前言一、民國四十五年秋,余與金師善華公合譯由聯合國出版之CONSTITUTIONS OF NATIONS一書,共命之曰「各國憲法論叢」,於台北市議會雜誌分期發表,共譯十餘國,旋因余遷居而中止。故余對憲法學科頗有興趣。溯自從事敎育工作近廿年以來,敎讀中華民國憲法課程業達十餘載。每講至第十一章地方制度第一節省制部份,時有學生詢及有關我國的省制問題。例如:我國地方行政區域之區劃標準如何?在我國現行政制上,省的地位、性質、職權與古制有何不同?我國省制之沿革怎樣?諸此等等,不勝枚擧。尙有...

  • 文章飲譽中外的鳥道雄關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張文獻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乡野趣闻 历史由来 故乡风貌 自然景观 鸟道雄关

    鳥道雄關,位於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原名蒙化縣)首府文華鎭東北面高山的隆慶關丫口,它距城鎭中心約二十公里,海拔二七〇〇米,是雲南通往緬甸的絲綢古道,也是滇西通往楚雄、鎭南(今南華)、祥雲、彌渡經過巍山去昌寧、順寧(今鳳慶)、雲縣、景東、緬寧(今臨滄)雙江、耿馬、芒市(今潞西)、鎭康、龍陵、騰沖(原騰越)等邊境地帶的重要驛道必經的隘口。一九五〇年以前,這條驛道的過往馬幫,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個隘口以及東西兩面的驛道石階上至今仍留下足跡斑斑的馬蹄窩,有...

  • 文章「屏東西勢六堆忠義祠史略」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期  作者:藍萼洲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忠义祠 序跋 历史由来 爱国事迹

    屛東有臺灣米倉之稱,所產稻米,特別優美,日據時代,說日皇的御用米,就是指定要屛東出產的蓬萊米。其他農作物也非常繁盛,這種平疇千里,是那些人開疆闢土,篳路藍褸創始的呢?這裏有一座屛東西勢六堆忠義祠,裏面祀奉許多義士先烈,第一座牌位,大書特書著,明粤東來臺開基創業諸義士先烈神位,跟着便是隨明鄭來臺及淸康熙間迄臺灣光復的三百年間忠勇犠牲的義烈諸神位,故陳副總統辭修先生生前頒賜的祠聯:上聯「誰使蠻煙瘴雨,化爲廿露和風,締造艱難,篳路先傳開國史」的,也有很充分說明...

  • 文章宛西地方自治與陳舜德(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1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宛西地方自治 陈舜德 历史由来 三民主义

    数年如一日,土匪无隙可乘,老虎山寨,屹立无恙」,到了民国十年,迥车区全区绅民,一致拥护别氏出任保卫团团总,遂得进一步编练团队,采「枪不离人,人不离枪,寓兵于工,寓兵于农」的政策,逐渐将乌合之民众,练为劲旅,迭次剿匪,均建奇功,于是内鄕其他的保卫团总,便会商推请别氏统一指挥全县的团队,联合剿匪,不久便将全县股匪散匪,全部肃淸,遂进而有余力协助邻县剿匪。2如淅川陈舜德氏于民国八年回县任敎,至民国九年,内鄕股匪千余,窜至淅川二区,进攻上集寨,「焚烧房屋七百余间,架走

  • 文章老漯河·說漯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張福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漯河历史由来 康熙字典 漯河高跷舞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漯河馓子 沙河纤夫

    漯河的由來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康熙字典》收集的最多,是四•七萬餘字。但不管它們有多少萬,都具備三個共同的形態:形狀、音名、意義。這個漯字也不例外。漯字從什麼時間發生的,怎麼個讀法、什麼意義,我想作爲漯河人很有必要探究一番。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我們的老鄉許愼著的《說文解字》,這部書的出世離我們已經有一千七八百年了。在這部書裡,漯字的原型是「濕」。據清朝人王筠撰的《說文解宇句讀》解釋,「濕」或作漯。新出版的《漢語大字典》說漯是從濕簡化而來。還可以解釋爲潮濕...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