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剧团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振興國劇芻議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京剧 名伶 京剧团 电视 演出

    京戲能被定名爲國劇,足見國家對它的重視;同時有賴三軍前輩大力的提倡和扶持,才有大鵬、陸光、濟光、明駝劇校團隊的創立以及復興劇校、文化大學和國立藝專等校的國劇科系的設置,使得國劇圈人才輩出,香火綿延。當然溯自顧正秋、張正芬及胡少安等的組班來臺獻演以及很多票界知名人士的業餘參與和奉獻,才使我們的民族音樂—國劇,在今日的海外生根滋長,都功不可沒。然而,近年來無庸諱言,國劇形勢日趨式微;最明顯的,電視上每天都有流行歌曲,却每週勉強的只有一次國劇節目的播出,理由是...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秦腔青年实验剧团演出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秦腔 青年实验剧团 文化传承

    本年七月廿、廿一两日「秦腔靑年实验剧团」假国军文艺活动中心演出「挂画」、「写本」、「三进宫」、「红梅阁」、「断桥」四折戏,「挂画」是由刘启荣、范凤娥饰演,「写本」由郭玉娟、丁荣光、徐文秋、刘启荣饰演,「二进宫」由张晓莹、王健钰、郑蕙芳、万菁华、郑亚龄、吴翠雯、谢秀琪饰演,「红梅阁」由周淑芳、郭玉娟、郑蕙芳、黄现龙饰演,「断桥」由陈美妃、王美英、林文彬饰演,由剧团团长张晓莹领导演出,指导老师有董安吉、贾云峰、刘仕枢、杨仕忠、陈绍淳等是一场精彩演出,演艺人

  • 文章鼓舞士气的抗建剧团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柳國華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陆军暂编十二师 周麟昆 抗建剧团

    在抗战期间,部队士气非常高昻,内心都存有敌我不共存观念,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誓死与日军拼个敌死我活,终于将敌人三个月灭华迷梦打破,最后还是无条件投降。在敌后方部队,缺乏精神慰藉,除固守阵地和作战外,其他娱乐,一无所有,精神苦闷,可想而知。陆军暂编十二师师长赵保原鎭守莱阳县有六年之久,深感官兵终日辛劳,不是修筑工事,即是出发作战,为鼓舞士气,民国三十年秋,与爱国艺人周麟昆合作,成立抗建剧团,那时官兵没有薪饷,以食粮为酬劳,当然剧团人员,亦不例外

  • 文章再談越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8期  作者:任翔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越剧 红楼剧团 地方戏

    自大陆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来台演出后,有关「越剧」的起源或越剧人物之传奇;散见于报章杂志。若要说越剧之起源,应该去问老一辈的赚县鄕亲,才可明其底细;笔者虽逾古稀之年,还不敢说这句话。因笔者生长于斯,大约在九年多前,有人问我有关越剧的事;故曾在浙江月刊一八六期发表「谈越剧」的短文,把所知约略敍述,但不敢胡乱吹墟。近来有说越剧前身原是「的笃戏」、「莺歌戏」(莺音应读)、「秧歌戏」,越剧前身是的笃戏,是不会错;若说是「莺歌戏」、「秧歌戏」,还不敢确认,因为「莺歌

  • 文章抗战初期温州热血靑年奔赴前线——记述陆军一〇七师抗敌剧团一段故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作者:陳貴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陆军一零七师 抗日战争 温州青年 抗敌剧团

    会的例会中,与陈维国交往投契,遂被延聘为一〇七师政训处少校抗敌剧团团长,负责军中文宣工作。当时一〇七师辖三一九、三二一两个旅。(旅长王校膺、欧阳烈)四个团。分驻温、台二地。政训处驻城西应道观巷处州会舘内。抗敌剧团系以温州战青团演剧宣传队部份队员为基干,另在报纸上刊登启事,招收几位热心抗日救国工作的男女青年组成。成员有张志倣、许沪生、姚鎭虬、张书绅、潘炳文、吴人建、陈秋帆、陈步桂、陆崇霖。女团员有夏纫蕙、徐筱春、林文兰、周琳瑜等人。因师部驻在地温州城郊,为了搞好

  • 文章淺談家鄉漢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家乡娱乐 戏剧文化 汉剧 汉剧团演出 戏剧种类

    往昔家乡娱乐,戏剧方面,约有三类,为汉剧、木偶剧、潮州剧。潮州剧或称白字戏,演员有数十人,全为男童,偏重唱工,多以生旦为主之全本连台戏,其丑、净、老旦等少数角色,则由成人扮演,武场用小锣、小鼓、文场乐器甚齐备,伴奏柔美,演员每唱完一句或一小段,则有幕后全体演员之和声,并有其进三步退三步之独特台步,然以河洛话唱念,吾乡人多听不懂。因之,演出机会甚少。木偶剧或谓木猴戏、傀儡戏。剧团由五、六人组成,只须搭小戏台即可演出,其木偶以七条悬丝操纵,至为灵活,演出时以

  • 文章楊建安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杨大乾 莫斯科中山大学 孙中山 诗书画联谊会 秦腔剧团

    其精华,蔚为国用。立法院会议工作之余,致力于文化及经济事业,创办屏东民立广播电台,及新竹恒谊化工公司。先生自奉俭约而乐于助人,平日以诗书自娱,曾出任诗书画联谊会副会长。著述除散见报章杂志外,有西安事略,欧游散记等书问世。曾多次设置奖学金,以助清寒学子;创办西北杂志,以存乡土文物;欣然接待宾客,以惇友情朋谊;资助秦腔剧团,以延乡音技艺。并倡组西北同乡联谊会,蝉联多届理事长,集旅台之陕、甘、宁、青、新乡友于一堂,敦睦友好,畅叙旧事,古人谓德、功、言三者为不朽

  • 文章鍾雷熱愛戲劇一往情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钟雷 文艺作家 献身抗战 组织剧团 写各种剧本 介绍编剧经验

    三十本的创作。那时候,凭著年轻人的热情和勇气,写东西很有一般「初生之犊」冲劲儿。例如,写剧本时,先把故事情节构思好了,准备一些吃的,就在昏黄的油灯下,通宵开起夜车来。经常是用铁笔、钢板,把剧本直接写到蜡纸上,经过一夜的「刻」画,到天亮便能完成一个多幕剧。后来,因为工作太忙,只好藉著口述让别人代笔。如今,对那种草率的写作方法,想都不敢想。——有没有正式的剧团组织?我曾经组织一个「时代风剧艺社」,联合军中及社会上知名演员,在徐州盛大演出抗战间谍喜剧「虎穴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