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创办学校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姬覺彌潘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魯同軒  出版时间:1978-05-15
    关键字: 姬觉弥 哈同 赈灾 创办学校

    姬覺彌先生,雎寧縣二區高作東南三里潘家莊人也。原姓潘,以乳名「小孬」聞於鄕里。幼年家貧無所依,離家赴滬謀生,適英籍猶太人哈同,在上海公共租界南京路及靜安寺路兩旁,建築市房數千間,須人照管收租,哈同夫人羅嘉陵無子,見潘小孬,靑年英俊,收爲養子,改其姓名爲姬覺彌,聘師敎育之,後果成大器,寫作俱佳。居於愛儷園內,(又名哈同花園,)辛亥年武昌起義,革命軍推倒滿淸, 國父孫中山先生歸國時,曾以哈同花園爲招待所。姬先生綜管哈同經濟大權旣久,遂成滬上巨富。顧賦性慷慨,...

  • 文章謝懷霞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8期  作者:顏嘉德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谢怀霞 改革教育 创办学校

    ,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为首批会员。从此即为推翻满淸,建立民国而竭尽心力。民国前五年(一九〇六)辍学归国,致仕回籍,既为国事不时奔走,更为桑梓富庶谋策。在留日期间,熟习了日本维新历史,从而认识到国家盛衰视人才,人才之根本在教育,要赶上日本复兴民族,非改华教育不可。其回鄕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求为家鄕创办学校,培育人才。经登高一呼,各方响应,就凭籍个人的声望、毅力、理想与实干,于民前五年(一九〇六),利用折王家城寨墙和门楼的建筑材料,在王家城东门内兴建竞智小学校舍。那时

  • 文章鄒海老青年時期成功的奥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76-09-30
    关键字: 邹鲁 成功奥秘 遗传 环境 教育 创办学校

    一、前言短短幾十年的人生,古人形容它爲「隙駟」,爲「赤波」,爲「浮光掠影」;無怪乎李白嘆爲「浮生若夢」,蘇軾嘆爲「事如春夢了無痕」。這一似幻似夢的人生,有人却能使他一生的事蹟,如閃光四射,不特照耀着當時的人寰,而且在千秋萬代下,讀其書,誦其史的人,仍舊覺得那種光芒依然照人,其聲音笑貌依然在目,這不是什麽異人,能否成功却在乎他有光有熱生命的創造。鄒海老這個人,現在看來,可說就是這一類型的人。其事業的成功,在全國的境內,是很少有的;在文風鼎盛,科甲雲仍的大埔...

  • 文章阜寧人在台所創的文化事業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阜宁人 创办学校 文化事业

    阜宁人在台湾创办学校,戴子寰先生的东南中学开其端緖,但是眞正鼓舞大家私人兴学的要算是王佐丞先生,要把前面这句话说淸楚,先得有一个背景说明。戴子寰鄕长的创办东南中学,不但他本人的学养经历,颇负时望,并且有江苏耆德和地方人士的支持,而王佐丞先生算得是一介书生,祇凭他的洵洵儒者的风格和克勤克俭的作风,居然能在云林县林内鄕创办了渊明中学,算得上是白手起家,诱导了亲友创业的方向。渊明中学设校于民国五十年,校庆是五月二十二日,在创校之初,佐丞先生自任校长,当时全省私立学校

  • 文章埔人在東南亞各地辦學簡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人 东南亚 创办学校 历史简介 档案资料

    埔人向南洋各國移民始於明末清初,並在清末民國初期達到高潮。隨著埔人向海外大量移民,前輩埔人即在僑居地先後辦了幾十間學校,爲使這些鮮爲人知的資料不隨時間流逝而消失,把其中最著名的作簡單介紹,其它則加以輯錄。馬來西亞中華學堂清光緒卅年(一九〇四年)埔籍僑領張弼士及戴忻然先生,捐資十多萬兩銀元在馬來亞檳城創辦,是東南亞地區第一間由華僑創辦,施行新式教學的華文學校。光緒卅一年(一九〇五年)光緒皇帝御書「聲教南暨」的匾額,由張弼士親自掛在學堂上。該校後來的興衰不詳...

  • 文章中州豪俠張鈁(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86-02-28
    关键字: 赈济灾民 创办学校 水利工程 收藏文物

    於是男女老幼敲鑼擂鼓,打盆擊鍋,並奔到田間高揮衣物,向天吶喊。駐軍亦向空鳴槍,爲民助陣,企圖阻止蝗蟲降落。而一切措施,全然無效,片刻間飛蝗有如傾盆大雨,自空而下。霎時廣大原野,蝗積數寸。啃嚙禾稼、沙沙有聲。飛蝗過處,片葉不存。往往數十百里原野,數小時間變成枯地、甲區吃完,轉往乙區肆虐。常於一日之中,數百里方圓,同時被災。有些地區,蝗蟲過後,又來了幼蝗——俗稱小螞蚱,小螞蚱大如黃豆,不會飛,一蹦一跳,數量之多,有如長江之水,源源不絕。任何溝壕河川阻止不住它...

  • 文章梅公亭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梅公亭 梅尚志 创办学校 修葺祖祠 人物轶事

    梅公者本村耆宿,諱尚志,字梅坡,清國子監太學生。幼承庭訓師事常州趙知州鳳昌(字竹君)習畫。趙公為張之洞機要文案,博雅多才。得罪,清廷勒令回籍,居常州鬻畫。時公父官生公(璧齋)經商常州。公依侍膝下,從趙公學。公喜畫梅,因賜字梅坡。後以家務返里,復從羅土生習武。土生師長干號稱潮州第一,公盡得其衣缽。少年任俠結客。莒村何公箏藝武術蜚聲鄉邑,為金蘭交。公耽音樂,時作絲竹之會。後有同藝國樂社之組合,早種因於此。清末廢科舉。光緒三十一年設立學部,專重學堂。湖寮耆紳紛...

  • 文章護國討袁幕後人物王伯羣與王文華(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何輯五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黔军入川 讨袁运动 北伐战争 航空事业 创办学校

    黔軍入川兩大目的黔軍之入川,有兩大因素:其一,段祺瑞畢竟組成所謂督軍團,壓迫黎元洪(時己繼袁世凱爲總統),解散國會,國父南下號召護法,就軍政府大元帥職,出師北伐,文華響應之,此爲入川之主要因素。其二,駐川滇軍旣被迫撤離成都,向滇督唐繼堯求援,而唐亦求貴州派兵入川。熊克武時任重慶鎭守使,段祺瑞已派其得力心腹吳光新入川。克武對吳光新屈意逢迎,時有傳其變節事敵者,文華以其爲革命老同志,應不至變節,當係兵力不足,爲求生存之故,黔軍有援助他的責任,同時這也是響應護...

  • 文章張伯英先生事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6-01-30
    关键字: 水利工程 创办学校 救济灾民 人物悼念 家庭状况

    鄕先賢張先生鈁,字伯英,生於民前二十六年(淸光緖十二年)農曆六月十六日,先世自乾隆廿六年聚廬託處於河南偃帥縣喂羊莊,五世祖法貴公率兄弟徙居魯山,七世祖登朝公始携其孫遷新安縣之水源村,同治十二年再遷鐵門鎭。考淸和公光緖某科拔貢,曾判陜西鄜川,博學多文,尤通易理,道德文章名重一時。先生幼承家學,習聞修齊治平及春秋尊攘之義,早歲即萌革命救國之念,其一生忠勤爲國之志業,實由庭訓使然。妣王太夫人,性行慈惠,識慮敏通,治家勤儉,動合繩矩,生子女各四,先生其長也。先生...

  • 文章席敍彝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5期  作者:張溉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席运洪 人物简传 家族义田 创办学校 《东安县志》

    先生席姓,諱運洪,字敍彝,湖南省東安縣伍家橋人。祖父寶田,字研香,爲清季咸同間名將,以擒洪秀全之子福瑱,及貴州平苗之功爲最。父石生,母謝太夫人之四子也。先生性倜儻,少則輕裘怒馬,閒事田獵之遊;或亦錦瑟驚鴻,樂育梨園之秀。及長,持躬以謹,以不敗家、不違法、不玷族規而自勉。於是經紀有方,而家財倍於往昔。然而紓困賬災,不俟西江之水;禮賢敬老,常開北海之樽,以故長者樂與之遊,聲譽因而鵲起。祖父置義田,有育嬰、養老、救貧、獎學諸端,歸其叔祖夢禪掌管,公正無私,數十...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