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耕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薊縣之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5期  作者:王宣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苏县 疆域 农耕 名山 苏运河

    一、前言薊縣爲我國三千餘縣之一,微不足道,又有何奇焉?奇不奇,客觀之標準無定。余生於薊,二十歲負笈平津,爾後奔走天涯,未遑返鄕,則此文亦陳跡也。人事雖非而山河永在,仍有其不變者。惟早年片段所感,如非錯覺,亦掛一漏萬,但旨在擧其著例耳。二、疆域之奇今之薊縣,爲古之漁陽郡。郡治設於漁山之陽,故名。漁山俯北廓,高不及百丈。薊之北疆,衆山皆大,乃以小者爲主爲尊也。薊縣面積約一萬方里。東西南北直徑均約百里而與臨縣犬牙交錯。縣城建於交點之中心。城北爲高山,城南有兩窪...

  • 文章古代中原役象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杜學知 出版时间:1972-11-25
    关键字: 中原 史料考证 农耕

    之名称之,因得为虞官之佐也。舜善驯扰猛兽故名虞,因称所居之地,所建之国,所取之氏,皆名虞矣。舜弟当为最初服象之人,故即以象名之。象驯服后,且可用之农作,于农业自引起莫大之影响,是故尧典有东作,南为之语;而五帝本纪亦言「尧乃赐舜絺衣典琴,为筑仓,予牛羊。瞽叟尙复欲杀之,使舜上涂,瞽叟从下纵火焚,舜乃以雨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仓与牛羊对擧,则农业生产,必可观也。书称象傲,则象是时必挟其服象之能,与兄舜相争衡,舜入犬麓不迷,则似主于狩猎,或兼畜牧,而役象农耕之瞽

  • 文章说立夏·道农忙东瓯农耕点滴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立夏民俗 农事活动 农耕 东瓯国

    一年四季有24个节气,把春夏秋冬天时物候和农事耕作机宜,都有大略的托出,这是我国固有历法的特色,一本农历在手,对农耕种植,便有所准绳了。现时坊间印行的民历,多将阳历(国历)和阴历(农历(对照排列,合编成本,农历部份,仍深受农村广泛采用。

  • 文章栗达先生与甘比亚农耕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楊西崑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冈比亚 农耕队 栗达先生 农垦

    民国五十三年三月中旬,西非海岸甘比亚的外长恩济偕同次长克利士汀来华访问,对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农村的繁荣印象甚深,希望我国能派遣农耕示范队,前往该国从事农粮示范及推广工作,并表示愿意选派该国农业技术人员到台湾来参加非洲农技人员讲习班受训。甘比亚系于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八脱离英国独立。独立庆典时,甘政府既没有邀请我国,也没有邀请**参加。当时他们在外交上似乎采取一种保守态度。在这种情形下,中甘两国间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我们对于派遣农耕队,尤其在物色队长的人选方面

  • 文章晒晒常州人的「胃口」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作者:黑多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农耕文化 四牛 餐饮标识地 饭局 传承

    常州人有个独特的问候语,见到熟人,迎面会打声招呼:「饭吃过没?」而对方,大多也会乐呵呵地回答:「吃——格——咧!」有史载,常州在明代就是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与手工业城市之一,是百分百的鱼米之鄕、富庶之地。「饭吃过没?」很显然对常州人来说,不可能是人们对温饱问题的一种焦虑,只可能是常州人骨子里对农耕文化的一种「印记式」的依恋和传承。不过,这样的问候最终还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在人们口中消失。因为自那以后,常州人有了更多元、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话题。但是,常州人

  • 文章良風可佳西湖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西湖村 乡土文化 重视农耕 供学教育 热爱公益

    豐城 王文西湖村是豐城劍東區正信鄕(即今袁渡鎭),一個文明望族。座落於株山支脈的偏峰側顚,峭壁危崖的雞公嶺東隅麓坡下,村前村後,長滿了蔥郁翠綠的各種樹木,襯托映綴。青磚黛瓦,古樸建築,鱗次櫛比,橫縱林立,猶如一座古城,隱落園間,十分雅美。四周荷塘蓮湖,連溪環抱,圍而拱之,故而號此爲「西湖」也。微風稍拂,湖水蕩漾,波光粼粼,晚霞顯耀,一副「平鋪湖面千張碧,日印波心一點紅」,絢艷璀璨、神采橫溢的畫卷,展現眼帘,迷人陶醉於中,好一個「西湖熊村」,它不僅景色綺麗...

  • 文章中華文化之未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民族组成 历史渊源 农耕文化 满清时代 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上那些民族已融合,那些民族尙待加强。若鲜卑北魏、满洲的清,都可谓已融合;女眞的金,虽也同化,但不如清之到后来连退路都没有;若契丹的辽与蒙古的元,则只浅尝第一层次。这其中的关键,主要是在于人和文化两种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人的因素最重要。满清之融合,先是由于他有发展同中原民族一样的农业文化的地理环境,经过一个掳掠内地人为他们农耕的阶段后,该民族事实上已先习惯于农业生活,故当入主中原以后即能迅速与中原民族打成一片,同时,在她的老家东北,也因为内地人不断的前往定居

  • 文章河洛文化的發展與中原文化的擴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龐靖宇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农耕文化 中原文化 道家

    一、前言本人应邀参加第五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所谓河洛文化,正如本次邀请函所说:河洛文化是古代产生于中国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河』是指黄河,『洛』是指洛河。两水交流于河南省的巩县(现改为巩义市)。河洛地区,即指以洛阳和嵩山周围为中心。与今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大体相当的地区作为一种历史区域性文化,河洛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河洛文化是中华先民以及后人在河洛地区创造的以农耕为中心的政治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一、文化特性民族所处环境对文化关系最大。中华民族其文化最早发源于北方,即今所谓黄河平原与淮河平原。迄至夏、商、周三代,始延伸至河南、山东、河北省之一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南部,尔后又渐渐扩张。其原因是远古时期,地球上发生浩瀚无垠的洪水之灾,东方至夏而始消退,平原之区,由于红沙淤积,成为肥沃之沙质壤土,适于农耕,先民遂于是区拓展农业,故中华文化属于农耕文化。人类文化种类大别约为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地带而有草原者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