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六经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易經漫談【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霍雙印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易经》 六经之源 太极 “允执厥中”

    司马迁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易为六经之源。」清.章学诚在文学通史中也说:「六经皆史,而易为源。」这种说法,虽然正确,但似乎有点笼统、空洞,不能一目了然。而孚圣——宗主在易经证释序文中却说:「易道玄微,至于无名无形。易象广博,包括万事万物。盖有天地以后,无物不在其中。未有天地以前,一气即为易体。故先天后天之名,首著于易。天地鬼神之情,尽备于易。生死变化之数,均述于易。以言天地,则尽其神。以言人物,则槪其道。以言往,则溯诸无始,而立其极。以言来,则推至无尽,而

  • 文章記得我小時候(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80-03-31
    关键字: 幼年记忆 四书六经 祖藏小说

    未娶,不应更娶;四十而未仕,不应……」一口气读至「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我觉得这样的文章,比之四书六经容易读。(虽然孟子里也有很流畅的文章)正在想看它的内容,族长忽然向我告诫。说:你现在不是读这类书的时候。我问:为什么?何老师接着为族长之言加以解释,说了许多道理。紧要处是说:水浒传是好文章,但他书中的思想用不着。因为你正如孔夫子说的「少之时,血气未定」,很容易被书中的说法引入歧途。一般人说:「水浒诲盗,红楼诲淫」;「男不看水浒,女不看西厢」。事实上,虽不

  • 文章重印宋版六经图简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劉本厚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宋版图书 重印 六经 介绍

    一去年行宪纪念日,刘代表燕夫对我说两件事:一为「宋版六经图珍藏记」及「接女记」;二为重印「宋版六经图」,请在同鄕会平津文献年刋上发表,但年刋第十四期业已排版印刷,来不及登载,故于本期(第十五期)发表。二六经图珍藏记书,系刘代表燕夫于民国三十四年在东北地区,俄军追打日军,伪满州国皇帝溥仪被俘,战乱中由伪满警官在宫中偸出,托交书摊寄售,由刘代表遇见,高价买得。至于如何保藏,带出来台,其目的如何,本刋均有详细记载。三本年六月二日,孙鄕长法民赠我本书重印本一部

  • 文章重印六经图序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宋版图书 重印 六经 序言

    国民大会代表刘燕夫君自违难来台,携其所藏宋版六经图一部,目前由余介请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蒋慰堂兄偕访该院昌副院长彼得共同鉴定,则与故宫之六经图完全相同,实为明版而非宋版,现该院尙存三部,但此书确系宋代儒者精心之作,当无疑义。刘君为此书辗转辛劳,已四十二年,现决复印流传于世,使硏究六经及我国固有文化者有所参考,至于宋版或明版,无关宏旨,因以其复印本送阅,并嘱撰阅后所感。余曾详读其中「大易象数钩深图」之苗昌言序,乃知诸图集诸家所长,六经之制度名数,粲然具备,计易

  • 文章重印六经图者自我介绍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劉燕夫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六经 宋版图书 重印 自我介绍

    为了获得宋版六经图重印本者,对重印宋版六经图者之了解,特对本人之自我介绍如左:我名刘燕夫,原名刘延福,后改用以字行,用「燕夫」为正式使用之名。本人为河北钜鹿县人,河北省简称「燕省」;河北省地区在战国时为「燕国」,故称河北省为「燕省」,北平市亦称为「燕京」。河北省之民性,多心直口快,慷慨尙义,遇有不平之事,每易拔刀而起,挺身而斗,视死如归,如古时之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送荆轲赴秦时,曾有诗声曰:「风萧萧兮易水寒,丈夫一去兮不复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 文章中國經學的常與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六经 经学 孔子 传统文化 佛教 儒学 科举

    的经书,在汉代只有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日后以传以托为经,才有所谓的七经、八经、……十三经、十四经等名目。[2]汉书艺文志:一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的常道博物志说:「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圣人制作的书,何以称做经?因为圣人之道是万世不变

  • 文章蜀賢舊著撮記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4期  作者:封思毅  出版时间:1977-09-30
    关键字: 六经图六卷 春秋会义 资治通鉴 皇宋十朝纲要 廉吏传

    讀「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幷續」後輯。書之顯晦無常,或百十年不得一見,或於無意中不期然而遇之。故藏書之家,雖多其金,久其時,亦不能盡收其所好;僅止於隨緣訪求,各得所得,什襲儲聚而已。卽以陸心源儀顧堂題跋,與前輯張鈞衡適園藏書志中,兩者之蜀賢舊籍相較,多有不同,故復爲此文,俾資參證。以時而言,陸跋在前,張志在後,唯儀顧堂卽皕宋樓、十萬卷樓之總名,所藏原爲一家眷屬,當多東渡久矣。今按目而太息其書之遠渉異域,故先張志,而以之居次焉。茲采輯之書,計十五種:一六經圖六卷...

  • 文章豫章王氏與王子晉的源流述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6期  作者:孫欽翰 王立斌  出版时间:2014-08-15
    关键字: 王姓起源 历代名人事迹 太原王氏 琅琊王氏 王氏六经 王景肃徙居豫章 耕读生活 世系考证 修王氏族谱

    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器重。其子第45世王通,字仲淹,幼年时代便矢志于学,年稍长即游学长安,任蜀郡司户书佐,曾向皇帝呈献「太平十二册」,大业末年,退居河汾之间,以著书讲学为业,前来就学受业者以千计,其中名气最大的学生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徵、李靖、薛收等,时人称为「河汾门下」。王通著述丰富。其中《礼论》《乐论》《续书》《续诗》《元经》《赞易》就很有名,时称「王氏六经」。可惜这些著作在后来的战乱中散失了,只有一部《中说》流传了下来。《中说》为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