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僧人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世浙籍名僧新傳初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2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5-12-30
    关键字: 僧人 佛教 传记

    長年寄居歐西,幸承行周張先生不棄,遠道以其上志高才所主編之浙江月刊逐期郵貽,俾廣識見,此刻余除對其如許之盛情與優誼,言及亦得加深銘戢外,且特仗其鼓勵,撥冗勉力,謹就個人歷來硏讀釋敎藝文所累積於案頭之部份,有關中世浙籍名僧畢生事佛傳法興化、發皇古越人文精神等零簡散策,略予理董排比,而成此新傳初集,一則以資張先生用爲浙江月刊補白,再則藉表余對歷代浙籍高僧大德,矢志弘演人生學術曁一意恢宏中華文化之景仰。尙祈四海方家,不吝惠賜指正。一、釋智威新傳釋智威,俗姓蔣【...

  • 文章普陀外一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7期  作者:韻至 出版时间:1976-08-01
    关键字: 普陀 佛教 玄奘 寺院 僧人

    寺允为闽省有名佛寺,寺规宏大,僧材辈出,民国十几年即已办有闽南佛学院,曾主雪窦之太虚大师和曾主天童之圆瑛大师都曾先后方丈该寺和院务,太虚在该寺题石佳句有: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该佛学院造就不少僧材,今天在吕宋星马一带办华校传佛法的僧人,多是当年出身该院的学生,传佛法则属僧人本份事,起黉宫振弦歌使华裔士子不忘祖国文化,此百年大计诚有益于复兴中华文化,南普陀其眞的南向发展了。再则为香港荃湾之东普陀寺了,普陀加一东字不知作何解释,南字尙可臆测为南海之义

  • 文章駱賓王削髮爲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0期  作者:晚香 出版时间:1975-10-31
    关键字: 骆宾王 武则天 檄文 僧人

    盧駱王楊」,是唐初四傑,各以詩文並稱,盧是盧照鄰、駱是駱賓王、王是王勃、楊是楊烱。其中盧照鄰與王勃的聲名最大,王勃以一篇滕王閣序傳誦當世,因此駱賓王有「若論才名,吾愧在王前,恥居盧後」的自負語,然而憑了一篇討武后的檄文,也儘够他名垂不朽了。「……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孤媚偏能惑主……一坏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駱賓王這篇千古不朽的檄文,原是應李敬業之邀,起兵討伐武則天,申討她篡奪唐朝天下的罪名而作。他是浙...

  • 文章明代三大名僧之一的龍游葉無盡禪師傳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11期  作者:笠父 出版时间:1976-10-30
    关键字: 明朝 僧人 无尽禅师

    與無盡同時名僧,有黃蘖禪師深有,號無念。博山禪師大艤,號無異。俱濁界醫王,人天正眼。號三無大師。釋傳燈、俗姓葉,號無盡,別號有門(見生無生論)。浙江龍游縣東鄕下埠人。幼慧悟,業儒、一試輒棄去,年十九(見康熙志余際熙譔傳)從進賢映庵禪師削髮,隨謁百松法師開講法華經,恍有神會。次聽楞嚴經,中夜入室問楞嚴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視,因卽契入,百松以金雲紫縷袈裟付之。一生修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懺無虛日;自此講聲遠播,馮司成夢楨,陸太宰光祖、施買山資,因卜居...

  • 文章杭州靈隱寺趣聞三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0期  作者:方德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灵隐寺 传说 乾隆 僧人

    杭州灵隐寺位于西湖西北的北高峰下,面对冷泉和飞来峰。因为该寺列为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所以声名远播。到杭州旅游的各方人士,鲜有不到灵隐寺的。名声大,自然趣闻逸事就多,这里仅从地方史志记载中选取三则,以飨读者。灵隐寺与云林禅寺的眞实来历灵隐寺最早创建于东晋咸和元(西元三二六年),史载是由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据载,慧理为了宣传佛祖释加牟尼之佛法眞经,由佛祖故土来到中国。云游到飞来峰前,竟惊呆住了。叹曰:「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何以飞来?佛在世日

  • 文章記清代隱於僧之遺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宋子武 出版时间:1989-09-30
    关键字: 清代 粤籍先贤 僧人遗民 人物简介

    昔鄧廷采云:「僧之中多遺民,自明季始也!」蓋明代遺臣,類多隱於僧;如大錯和尙爲錢邦芑,性因爲金堡,益然爲汪沐日,蘖菴爲熊開元,嘯峯爲倪嘉慶,藥地和尙爲方以智……此輩入世則爲忠臣、爲孝子,互日星於天壤、及事不可爲,乃晦迹肥遯,潛山澤、混緇素,淸風峻節,誠足以廉頑立懦;而乾隆四十一年諭曰:金堡屈大均輩之倖生畏死,詭託緇流,均屬喪心無耻,若輩果能死節,則今日亦當在予旌之列,乃旣不能捨命,而猶假借語言文字,以自圖掩飾其偸生,是必當明斥其進退無據之非,以隱殛其冥漠...

  • 文章太虛大師和普陀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1期  作者:陳炳金 出版时间:1976-02-01
    关键字: 佛教 太虚大师 僧人 普陀山

    太虛大師生於光緖十五年,石門人,俗姓呂,父為泥水工匠,出生才八個月,父病亡,母又改嫁,未幾也亡。幼隨外婆生活,外婆好佛道,九歲跟外婆坐香船往九華山禮地藏,次年正月又隨外婆往南海進香,見山上僧侶雲水般悠遊自在,幼小心苗中頓起羨慕之心,飄然有離塵之志。十三歲往百貨店做學徒,因天性不耐俗務,漸作儲備去普陀出家之盤川準備。二年後積有七八元,於某天下午潛出店外,一心朝普陀進發,誰知途中搭錯輪船,竟投在鎭海團橋頭玉皇殿住持奘年老和尚的徒弟士達法師座下出家。是年秋,祖...

  • 文章袈裟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57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0-03-05
    关键字: 武进 袈裟塔 僧人 史料记载 县志

    武进城内玉梅桥省立常州中学围墙外有一塔,高不过十尺,人不能进去,很不起眼,原来那只是僧人的坟墓,和尙圆寂所葬之处,恒建塔其上,天宁寺内便有好几座。这样的塔,其实只是砖石所建下方上圆有顶的建筑物,名之曰塔,实和眞的塔并不相同。话说此塔却有来头,名谓袈裟塔,武阳合志里没记载,记得约在民国二十二、三年间,前江苏省敎育厅主任秘书易君左(便是写闲话扬州引起扬州人抗议的那一位)写了一本「民族英雄故事集」,其中一篇便是纪敍袈裟塔的史事,说是南宋末年,元兵攻常州,士民

  • 文章中藥草穿心蓮發展滄桑

    来源期刊:《同安》 第31期  作者:會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一见喜 僧人赠与 落地生根 初露锋芒 改进剂型 载入药典 誉满中华

    同安出產中藥草一見喜,學名穿心蓮,別名欖核蓮、苦膽草,爲爵床科植物。全草乾鮮均可入藥。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菌力很强,內外科臨床應用很廣。對於治療實熱、風毒、痧症、五官疼痛,和外用治療庁瘡,刀傷、燙傷以及治療高血壓等均有良好的功效。目前,同安縣轄內種植穿心蓮產量高,質地好、年最高創出產値達百萬元,是家鄕出產中藥材中一種獨特產品。飄洋過海佛門引進一見喜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梵天寺住持和尙聖愿法師,偕同地方慈善家陳延香先生(同安陽翟人)爲了修寺與興學,先...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