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仁义会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克強先生與河南革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醒園主人 出版时间:1973-07-20
    关键字: 黄兴 日知会 仁义 开封起义 孙中山

    仁义会、日知会、科学补习所、文学社、共进会等,皆是也。日知会外假圣公会之名,内行革命工作。有外国敎会掩护,以避免淸政府之缉拿,丙午年(光緖三十二年)湖北同盟会员吴崐,奉命赴港联络克强先生,指导日知会员,在长江起义。由克强先生筹措资助,冬十月十九日,萍醴之役,匝月而败。刘道一,禹之谟,车钺等死之,张之洞得悉其事,乃拿办日知会党。刘静奄、朱子龙、胡谟、李亚东等被捕,克强先生同刘揆一皆与焉。黄厪午悮为黄庆午,刘霖生悮为刘林生,因而幸免。日知会每周公开讲演,从事革命

  • 文章辛亥話揚州(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71-04-16
    关键字: 辛亥 揚州 仁義

    仁义阁道观中,对神焚香立誓,又与运库保管员有烟癖者勾结,垂涎库银。意在邀集定字营士兵,拥孙天生为伪革命领袖,刼银了事。此人囘到营中宣言:「孙天生与孙中山先生同族,已奉密令光复扬州,以定字营为基本队。」。兵士欣然,及孙至,果列队欢迎。案定字营系两淮盐务旧制缉私营之一部,驻南门静慧寺,兵仅一排,且不足数,约三十人而已,所用枪械,仍为独子前堂枪,原定九月十七日下午四点钟乘盐商缴库银时发难,因哨官周桂廷以未奉令不从立毙之,乃延至晚饭后七时许始鸣老式长号进城,司库

  • 文章王夫之《讀四書大全》摘錄(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王夫之 《论语》 《孟子》 仁义礼智

    德者义理之得于己者,道者志于从事于学也。道默成者之厚,故尝曰讷、曰耻、曰怍、曰讱,抑至此更云无言,以顺其自然也。德以诚之敦化,用体实践尽夫天德也。孟子存心、养心、求放心、尽心:龟山云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孟子曾自言,我亦欲正人心。所云欲正人心,则是仁义充塞以后。孟子言存、言养、言求、言尽,亦道性善之旨。如存其心,苟得养其心,求放其心,尽心而已矣,皆赫然有仁义在其中也。仁、义、礼、智、乐:孟子所言仁义,大都在发用上说,如礼者仁之余,智者义之归;恰如夏者春

  • 文章故鄉人物介紹 三先生丁有光其人其事(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丁有光 兄友弟恭 三先生 仁义 善举

    仁义吗!……」他不厌其烦这样地敎训了侄儿足足有个把时辰才离开。永淸受到了这次敎训后,也改变了以往唯利是视的作风,粮行的生意也因之更加兴隆发达了。

  • 文章孔子的守義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6-05-30
    关键字: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 仁义思想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吿子上篇)。仁内,义外。仁是蕴于内的爱人之意与生民之心。义是由于内在仁心的推动而产生于外的正当行径。韩愈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原道)。论者以为孟子仁义并重,孔子则以仁学为中心,对于义则不甚重视。其实,论语一书中提及仁字固然很多,然论述义字者亦复不少。儒家思想以仁义为要旨。孔子为儒学的宗师,那会重仁而轻义。孔子、孟子同为讲道德,说仁义的圣哲。孔子曰:「君子喩于义,小人喩于利」(述而篇)。一般言之,君子为有才

  • 文章韓文公的學術思想(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韓有楹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韩愈 仁义为政 教化 选拔贤才 治国典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昌黎文集,师说)。由是言之,师不以贵,不以长,必有道者始足以为师。所谓道,其所指者应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之正道。师之责任,在于宏扬此正道于众人,于天下。人非生而知之,必有所不知,必有所困惑,从有道而师之,当可启迪知识,解除困难与疑惑,由迷途入正道。有道而不惑者,如何成功立业,立身治事,亦赖其师以传授。七、释仁义—儒家为政在行仁义,守道

  • 文章讀陳著「人理學硏究」有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8期  作者:李立奇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陈立夫 《唯生论》 《人理学研究》 哲学灼见 经世之学 仁义的可贵

    陈先生非但将先王之道一以贯之,且以其一生科学的知见,政治上的学验,并融会了中西文化与文明于一炉,更属衞道而光道者也。近读「人理学硏究」一书,对陈先生崇高道德学问和哲学灼见,更加深了敬仰之忱,他在本书第五讲「人性」中,以孔子所说「食色性也」四字,却发明了一个人性的公式,玆录如左:这一个公式的应用和变化的说明,请参阅人理学硏究第四三、四四、四五、四六诸页。笔者看了这个公式和读了公式的说明后,深深感到仁义之难和仁义之可贵。难者,人之性有阴、阳,有善、恶,甚且有其他

  • 文章記宋初如皋大教育家胡安定先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6期  作者:張正藩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教育家 胡安定 明体达用 道德仁义 教之本

    毅率众,一方以至诚感人,而诸生也被他的人格感化了。于是受敎的学生,都养成一种特别风度,所以当学生外行走时,社会上的人勿论识与不识,莫不知其为胡门弟子。先生是一位敎育实行家,不尙空谈,所以关于敎育理论方面发表很少。不过就他平日的言行,可槪括为以下几点:一、主张以道德仁义为敎之本先生从泰山栖眞观学成归来,即以经术敎授吴中,后来神宗问及他的学生刘彝,刘氏是湖州时代的高第弟子,对神宗说:「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敎东南诸生。」(宋元学案卷一安定学案)二、明体达用刘彝对

  • 文章孟子的學術地位與思想(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04-30
    关键字: 人格表现 史记列传 政治家 亚圣 主张人性善 言必及仁义 行先王之道

    区别,在于前者为政为谋求公共利益,造福于大众;后者入仕在满足其争权争利的私欲,假公以济私。儒、墨两家和法、纵横两家的出处动机,显然异其旨趣。孔孟周游列国,皆本大公无私的胸怀,讲道德说仁义,愿得明君以行其道,期以止乱息争,解民于倒悬,拯民于水火之中,救世活人,决未顾及个人的私利。道不同不相为谋,坚守原则,信守理想,不为干禄入仕而放弃其坚定立场。墨子周游列国,亦在于游说诸侯,采行『兼相爱,交相利』的大道,不『粜义入仕』,『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亦公而忘私的伟人。若孔子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