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口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東省之地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柴克青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省志 沿革 人口 名称

    柴克青先生,霑化縣人,曾任山東省陽信、冠縣、桓臺等縣縣長,來臺後,先後任高雄縣、市政府視導,現任大千科學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文章枣阳的人口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6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人口变迁 职业 人口增长 户量

    一、导言人口统计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基本资料之一,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建设,十分重要,没有正确可靠的人口统计资料,便无法对各种建设作合理的规划与实施,所以现代国家都花费大量的人力与金钱,擧办定期的人口普查。光有人口统计数字还不行,一定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从各方面分析人口现象,诸如人口的增长、结构、迁移、分布等,这便是人口学和人口地理学研究的范围了。不幸有关我们枣阳人口的研究,完全阙如。要做深入的研究,必须根据人口普查资料,虽然一九五三

  • 文章兩漢人物的地理分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張忠棟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两汉人口分布 汉代士人 教育制度 人口迁移

    春秋时代,吴楚两国几度北上争霸,都没有成功,部份原因是因为南方缺乏人才。战国时期,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得东方人才的帮助很大。秦孝公时代的商鞅,秦王政时代的吕不韦和李斯,都是东方人。两汉继春秋战国之后,人才的分布仍是北方多于南方,东方重于西方。这里所谓东方和西方,是以太行山和函谷关为界。所谓北方和南方,是以秦岭、淮阳山脉和淮河这段中国南北的自然地理界线为界。太行山和函谷关以东,淮阳山脉和淮河以北,古称关东,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人文荟萃之区,人口最多,物产最富

  • 文章抗戰勝利後一年的湖北(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涂翔字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民政 司法 经济 人口

    保民大会已成立一五五七一所,占全省保数百分之七八.五〇,就县市参议会素质加以分析,根据汉口等四十六市县报吿材料统计,参议员总数一三四一人,就性别分析女性仅占百分之一,妇女代表实嫌太少。就敎育程度分析,曾受高等敎育者占百分之二五.八,受中等敎育者占百分之六二·九,受初等敎育者一一三,总计将近百分之九十,均有中等敎育程度,水准颇高。就原有职业分析,农民占百分之七.五,工人百分之八·三,军政人员百分之三四·六,自由职业者百分之二.五,其他占百分之一。中国人口以农工

  • 文章溫州人在新加坡——上海木器,溫州子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2期  作者:子靜 出版时间:1990-05-01
    关键字: 温州人 新加坡 木器 人口发展

    附註:次女邱珞家住新加坡,常寄剪報來,六月間寄來聯合早報登載區君「上海木器溫州子弟」一文,報導溫州同鄕甚詳。茲爲加列正標題,以饗讀者。

  • 文章東北爲何欠開發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許景春 出版时间:1981-05-01
    关键字: 东北开发 资源 粮食 人口增长

    东北这个地区,她的面积有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无论矿产,森林,粮食都很丰富,在理论上讲,应该物富民稠才对,事实上与此正相反,直到抗战胜利后,虽经过日本人的十四年(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四年)统治,大力施行「一役十」的殖民政策,而人口还只有三千万左右。东北除辽东半岛和楡关走廊,人口略见稠密外,越往北走人口越稀,及至过了哈尔滨,入了山区和野地,火车所经过的地方,在车站附近呈零星聚落,火车在山区和原野上飞驰,很少能见到像样的聚落。穿越小兴安岭的绥佳铁路(绥化至

  • 文章唐代長安百萬人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莊申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唐代 长安城 人口 历史资料

    台湾人口已经突破两千万,其中有两百七十万集中在台北市。你可知远在唐朝时,首都长安就有一百万人聚集?当时人口结构之杂,犹胜今日之台北!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唐僧玄奘是这部神怪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实玄奘并不需要吴承恩为他宣传。就在唐代初年,他往返中印而取经回国的事蹟,恐怕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正月下旬,玄奘回到当时的国都长安。据「续高僧传」里的记载,当玄奘还没进入长安,只到达长安西郊的时候,为欢迎他的归来闻风而至的人,己有数

  • 文章溫州歷史概述(四)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徐順平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历史 温州 人口发展 经济发展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商业的发展,温州的人口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温州府志》等记载,温州在宋初,主户一万六千八十二;客户二万四千六百五十八,至元丰间发展到主户八万四百八十九,客户四万一千四百二十七。到南宋淳熙间便有了更大的发展,主户达十七万三十五,总人口达到九十一万六百五十七人,比北末初增加了五倍多。温州城内的人口数虽然未见具体记载,但从一些有关的诗文中可窥见大概。晩唐时,张又新在《华盖山》诗中说:「愁来始上消归思,见尽江城数百

  • 文章泰顺的方言与人口迁徙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6期  作者:高啓新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泰顺县 方言 人口迁徙 历史

    的原因外,其方言的发育形成很多因素是与历史上泰顺频繁的人口迁徙有关的。泰顺外来人口以明景泰三年(一四五二)分疆立县时为界,经历过三次迁徙。之前,从唐末至宋为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当时为避唐末之乱,江南很多大姓举族迁入山中以避兵燹,据《分疆禄》载「前后入山着籍者凡十八大姓」。这次人口的迁徙是泰顺境内「生齿日繁、文物渐盛」的基础,当然,由于这十八大姓所来的地域不同,也应是泰顺方言复杂化的肇始。第二次人口的迁徙,是在明景泰三年(一四五二)由浙江布政使孙原贞率军镇压了郑茂

  • 文章溫州歷史概述(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6期  作者:徐順平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温州 历史 东瓯国 永嘉郡 人口迁徙

    文明曙光的东瓯地,从此又变成了萧条冷落的穷乡僻壤了。此后过了五十三年,到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八五年),才在原东瓯地建立了一个回浦县。县治在今台州黄岩县,而今温州、丽水两地区只作为回浦县的一个乡,叫「东瓯乡」。直到东汉永和三年(公元一三八年)的二百四十九年间无甚变化。那些未被迁走而留居在东瓯土地上的少量遗民,继续劳动着,生活着,用他们的辛勤劳动,重新创造和不断发展了温州地区的生产和文化。到了东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一三八年),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东瓯乡才上升为县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